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本文以地理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为因子,采用二次趋势面函数,建立了描述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年总辐射、5~9月总辐射和日平气温稳定通过10℃期间的总辐射资源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的数学模式。采用地理细网格场的分析方法,揭示了该山区总辐射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立体变化规律,分析了如何根据立体气候规律安排农作物品种的垂直布局,确定主要特产植物适宜裁培高度、森林植被类型和立体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等问题,指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搞好山区农业立体开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概述了东北玉米生长发育对低温环境的反应,分析了玉米冷害致灾的因素、机理及指标。用变异系数、概率分布函数等方法分析了玉米冷害风险的地域分布,对玉米冷害经济损失风险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东北北部、东部冷害风险较大,中、西、南部较小,严重冷害年东北区玉米损失达600多万t,折合人民币6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6.
玉米地膜覆盖土壤水分效应及抗旱涝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间试验研究表明,地膜覆盖对玉米农田水分影响比较复杂,主要取决于天气、气候条件.在干燥少雨的条件下,地膜田耕层土壤水分明显增加,土壤相对湿度提高3~5个百分点,抑蒸保水效果明显;多云或阴天也有一定的保水效果;在多雨期,地膜增加地表径流,导致耕层水分含量减少,有利于避免涝灾发生.地膜覆盖改善了降水在农田中的分配和农田水分平衡,使土壤水分含量因天气干、湿而波动的幅度明显减小,有抗旱和防涝的双重作用.地膜改善农田水分平衡、抗旱和防涝的效果前期大于中后期,以播种至拔节期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东北区夏季低温冷害的长期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东北区三大站(沈阳、长春、哈尔滨)50年(1951~2000年)夏季平均气温、前冬和夏季500hPa高度场、距平场及副高面积指数、海温场资料,对东北夏季低温冷害的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东北区夏季低温冷害预报模式;用春季高度距平平均场建立了夏季低温冷害天气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东北区低温冷害与冬季副高面积指数及500hPa乌拉尔山附近的高度值呈正相关关系,与冬季西风漂流区附近(40°~45°N,160°~150°N)海温场呈反相关关系.所建方程及模式预报拟合率和预报准确率都比较高,可提前三个月左右做出预报.  相似文献   
18.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从灾害风险分析的角度构建了一个由我国北方冬小麦干旱、江淮冬小麦渍涝、东北作物夏季低温冷害以及华南荔枝和香蕉冬季寒害组合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该体系由风险辨识、风险估算和风险评价组成.风险辨识分别阐明了上述各灾种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灾情特征.在风险评估方面,基于灾害性质、灾损和抗灾性能的含义,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概念模型,根据多年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提出了应用性强、可操作的各种灾害的灾害强度风险概率模拟模式和灾损风险概率模拟模式、抗灾性能模式,并采用逐年产量和气象资料的样本序列,由上述模拟模式估算了各种灾害强度和不同灾损发生的风险概率及风险指数,阐述了风险水平的地区差异.在风险评价方面,根据对各种灾损的风险指标进行综合,分别提出了风险区划指标,并进行了风险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