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2006~2019年珠三角地区臭氧污染趋势   总被引:12,自引:21,他引:12  
研究基于2006~2019年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Sen斜率法等统计方法计算了珠三角不同区域臭氧年际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①2006~2019年珠三角平均臭氧浓度上升趋势显著(P<0.05),平均增长速率为0.80 μg·(m3·a)-1.2016年之后,臭氧平均增长速率为2.08 μg·(m3·a)-1,臭氧浓度增速加快.②珠三角臭氧浓度变化趋势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差异.中部地区臭氧年均浓度增加趋势显著,外围区域臭氧增加趋势不显著;臭氧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他季节变化趋势不显著.③珠三角臭氧变化趋势是由前体物和气象条件共同造成的,特别与NOx的浓度变化密切相关.2006~2019年珠三角中部区域NO2浓度明显下降,滴定效应减弱导致臭氧浓度增加;边缘地区NO2浓度变化较小,臭氧浓度未发生明显的改变.④随着前体物浓度的变化,珠三角臭氧生成敏感区的特征正在发生改变,VOCs控制区面积不断减少,协同控制区和NOx控制区面积逐渐增加,区域臭氧污染防治需要加强对前体物的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12.
用传统的带电检测方法对电力设备进行故障诊断时,检测结果仅是基于非直接特征表象的判断,这使得诊断结果存在漏判或误判的可能。通过介绍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将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运用到电力设备的缺陷检测中,在不打开电力设备本体的前提下,对电力设备进行X射线透射,通过对生成图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设备内部存在的缺陷或瑕疵,应用效果表明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可用于高效开展电力设备可视化无损检测,结果清晰准确,为电力设备的故障诊断及检修提供了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城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柳州是中国西部的工业重镇、广西有名的工业城市,位列国家划定的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之中,是广西第一个开展PM2.5监测的城市。本研究于2009—2014年连续6年对柳州市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和PM2.5的浓度进行在线观测,获得了污染物的长期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SO2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于2011年达标之后显著下降,2014年相比2009年下降了50.0%;NO2浓度一直在低于标准以下波动(24.6~35.1μg/m3);PM10浓度呈逐年增长趋势,并从2011年开始超标,2014年相对于2009年增长了69.3%。各污染物浓度都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冬季秋季春季夏季。SO2、NO2、PM10和PM2.5的浓度冬季相比夏季分别提高82.9%、56.3%、66.9%和133.6%。冬季SO2和秋冬季PM10超标,PM2.5除7月外全线超标。PM2.5/PM10的比值冬季也高于夏季,表明冬季更易富集细颗粒。各污染物浓度也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九中各污染物的浓度都最高,可能与其离柳州钢铁公司距离较近有关。SO2除九中外,其他站点均达标。NO2全部达标。PM10市监测站和九中超标。PM2.5所有站点超标严重。本研究结果表明,柳州市煤烟型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颗粒物污染,尤其是细颗粒物污染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中心城区道路尘土中铂族元素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北京市中心城区铂族元素(PGEs)的污染状况,于2009年12月采集了二环道路尘土样品.样品经王水消解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道路尘土中PGEs的含量.结果表明,二环道路尘土中,Pd的含量为17.40~458.75 ng.g-1(平均值为126.66 ng.g-1),Pt的含量为10.04~182.89 ng.g-1(平均值为65.25ng.g-1),Rh的含量为4.00~68.04 ng.g-1(平均值为22.67 ng.g-1).与国内外其它城市相比,Pt含量偏低,Pd和Rh含量处于中等水平.总体而言,近几年道路尘土中Pd含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升高.中心城区的PGEs平均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西二环≈东二环>北二环>南二环,主要受机动车流量控制.不同粒径的道路尘土中PGEs含量不同,0.125~0.25 mm粒径范围内尘土中的PGEs含量最高,而粒径<0.063 mm的尘土中PGEs含量较低.采用粒径<0.063 mm尘土中的PGEs含量来评价整个道路尘土中的PGEs含量容易导致结果偏低,从而低估其在环境的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分别在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E)和其参考区(S)采集了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利用等离子体电感耦合质谱(ICP-MS)检测了13种元素。结果表明,E地区大气TSP中各元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区,特别是污染元素Zn、Cu、Cd、Sn和Pb。E地区和S地区TSP中元素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似,TSP中地壳元素质量浓度夏季高于冬季,而污染元素冬季高于夏季。E地区和S地区TSP中Cu、Zn、Sn和Pb的富集因子(EF)100,E地区EF值高于对照区,说明这些元素主要来源于电子垃圾处理过程;而Mg、K、Ca、Ti、V、Mn、Fe、Co和Cd的EF值为1~10,说明元素主要为自然来源。  相似文献   
16.
以三聚氰胺、固体亚磷酸H3PO3为原料,通过水热-煅烧法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磷掺杂且具有层状堆积结构的六方管状氮化碳(MTCN-x),x为固体亚磷酸与三聚氰胺的质量比.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在新疆和田市城区分冬、春、夏、秋4个季节采集大气PM2.5样品,分析了其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组成和来源,并评估了其致癌风险。结果表明:PAHs浓度年均值为99.02 ng/m~3,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即冬季(241.52 ng/m~3)秋季(87.50ng/m~3)春季(30.81 ng/m~3)夏季(10.39 ng/m~3),冬季苯并[a]芘(Ba P)的浓度高达16.57 ng/m~3;全年PAHs以4~6环为主,冬季4环PAHs比例(46.03%)明显高于夏季的比例(15.97%),表明气粒两相分配对PAHs分布有显著影响。PAHs浓度与气温和风速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表明相对低的气温和风速、相对高的湿度是冬季PAHs污染较高的重要原因。特征比值法源解析结果显示,PAHs主要来源于燃烧源,其中冬季PAHs来源以燃煤及薪柴燃烧为主,春、秋季以燃煤源和交通源的混合污染来源为主,夏季以交通源为主。后向轨迹分析表明,除和田市东北部的局地输送外,来自中亚、西亚其他国家外部输入的气团也对和田市城区PAHs有重要影响。苯并[a]芘毒性当量浓度(Ba P_(eq))年均值为10.51 ng/m~3,终身呼吸性肺癌风险(CR)为9.14×10~(-4),是美国环保署(USEPA)可接受致癌风险指数的9.14倍,表明和田市城区居民具有一定的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香溪河库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0年3月在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获取了无扰动沉积物柱状样,在香溪河口的长江干流(长江右岸)获取了表层沉积物样,现场进行了环境因子测量和室内粒度分析、矿物分析、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沉积物矿物以绿泥石、伊利石和石英为主,占到全部矿物的65%左右。柱状沉积物pH值随深度增加呈现变小的趋势,Eh值也有随深度减少的趋势,反映了环境还原性加强。R-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随粒径变细、绿泥石和伊利石含量增加而增加,而随石英、白云石含量增加而降低;且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与pH值密切相关,当pH值下降时部分重金属容易重新释放出来而进入环境中。库湾下游具有较中上游高得多的重金属含量,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无污染到轻度污染,且轻度污染出现于下游至干流。三峡水库蓄水前香溪河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顺序大致为Zn>Pb>Cu>As>Cd,而蓄水后香溪河及干流沉积物均表现为Cu含量高于Pb。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中心城区降雪中金属元素浓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区域内降雪中的金属元素浓度及分布特征,不仅可以反映环境中金属污染的程度,而且可为研究大气环境中金属元素的来源及其环境行为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城市区域内降雪中的金属元素污染现状应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陈雅兰  孙可  高博 《环境化学》2021,40(8):2271-2287
微塑料(MPs)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环境中,可以充当载体影响污染物的二次释放和生物毒性,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了解MPs的吸附机制有助于明确MPs对污染物的富集能力和潜在环境风险.本研究总结了MPs与亲水、疏水和重金属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机制,探讨了MPs性质、老化过程及环境因素对MPs吸附行为的影响,剖析了现阶段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