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粘胶基活性炭纤维湿氧化改性对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粘胶基活性炭纤维(ACFs)湿氧化改性对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H2O2湿氧化改性ACFs结构性质和表面化学性质对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原样,改性ACFs的微孔孔容和表面积等结构参数均有所增大,从而有利于吸附甲苯.不同浓度的改性ACFs样品具有相似的结构性质和不同的表面化学性质;随着H2O2浸渍浓度的提高,ACFs表面CO型含氧基团含量递减且有利于吸附甲苯;CO2型含氧基团含量递增且不利于吸附甲苯;整体上,ACFs表面含氧基团(包括CO型和CO2型基团)总量的增多不利于甲苯吸附.ACFs与甲苯分子之间π-π色散力作用是影响湿氧化改性后ACFs对甲苯吸附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2.
为探讨2,4,6-三氯酚(2,4,6-TCP)暴露致鱼类肝脏损伤的毒性效应,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模式生物,TCP暴露浓度为1、10、100μg·L-1,进行流水暴露实验(28d),利用二维凝胶电泳方法(2-DE),结合质谱分析技术(MALDI-TOF-MS),对TCP致稀有鮈鲫肝脏损伤的蛋白表达谱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共发现35个差异蛋白点,其中11个蛋白被成功鉴定(C.I.>95%). 对鉴定的蛋白根据GO Terms 进行功能分类,发现它们主要参与脂类代谢与转运、氧化应激以及蛋白修复和氧化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以上结果表明,TCP对稀有鮈鲫具有明显的肝脏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93.
三氯酚暴露致稀有鮈鲫肝脏损伤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2,4,6-三氯酚(2,4,6-TCP)暴露致鱼类肝脏损伤的毒性效应,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模式生物,TCP暴露浓度为1、10、100μg·L-1,进行流水暴露实验(28d),利用二维凝胶电泳方法(2-DE),结合质谱分析技术(MALDI-TOF-MS),对TCP致稀有鮈鲫肝脏损伤的蛋白表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发现35个差异蛋白点,其中11个蛋白被成功鉴定(C.I.>95%).对鉴定的蛋白根据GOTerms进行功能分类,发现它们主要参与脂类代谢与转运、氧化应激以及蛋白修复和氧化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以上结果表明,TCP对稀有鮈鲫具有明显的肝脏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94.
大气沉降向林地(小叶栎)输入硫素通量的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森林小气候观测站(江西鹰潭)逐时气象梯度参数连续自动观测数据,采用阻力模式计算SO2、硫酸盐(SO42-)粒子的干沉降速率(Vd),结合大气SO2、SO42-粒子浓度现场测定,研究了该地2年大气硫沉降量.结果表明,2000年大气SO2和SO42-粒子时年Vd值分别为0.748cm/s、0.665cm/s;2002年分别为0.180cm/s、0.221cm/s.2000和2002年大气干沉降硫(SO2+SO42-粒子)通量分别为104.6kgS/(hm2a)和140.6kgS/(hm2a),SO2干沉降是大气干沉降主要贡献者,占98.38%和97.2%;大气沉降硫总量分别为150kgS/(hm2a)和185kgS/(hm2a);可见大气干沉降是大气硫沉降主要贡献者,分别占70%和76.2%.  相似文献   
95.
根据2022年6月降水前后辽河沈阳段国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变化,统计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污染物超标情况,计算汛期断面污染强度,分析了污染原因。  相似文献   
96.
将污水中蕴含大量的有机物收集浓缩转化成甲烷等可利用能源,是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利用膜分离作用,将原污水的有机物直接收集浓缩,并探索最佳运行参数和操作策略。结果表明,截留有机物停留时间为3~4 d较合适,耗氧污染物(以COD计)回收率超过90%。能量平衡分析显示,通过回收有机物转化为甲烷能量为0.087 6 kW·h-1·m-3,回收量占总能耗的33%。中孔纤维膜表面形成的吸附性滤饼层阻止有机物与膜紧密结合,提高了膜分离效率。进一步解析了膜污染控制机理,以探索提高耗氧污染物(以COD计)浓缩效率的优化方案。本研究结果可为污水碳源捕获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对城市水务行业碳减排工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7.
采用被吡唑酮废液驯化、分离、筛选后的林可霉素菌,并对其在摇瓶上利用吡唑酮废液中的硫酸铵发酵(7 d)生产林可霉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废液加入培养基体积比都为1∶10,实验1中菌丝代谢和对照比正常,其中还原糖利用最快,在发酵后期为0.24 mg/L,林可霉素起步效价最低为2 100 IU/mL,与对照相比最后发酵效价降低了70 IU/mL;实验2发酵过程pH值偏低,全程为5.86~6.50,氨基氮代谢缓慢为40 mg/100 mL,最后林可霉素效价最低为4 480 IU/mL;实验3中废液在发酵进入48 h中后期的时候补入能促进菌丝体分泌,最后林可霉素为5 180 IU/mL,比对照发酵水平高出8.82%。可见实验3的实验设计有利于林可霉素菌利用吡唑酮废液生产林可霉素,为废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可行性作了有意义尝试。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对多层防线中反无人机集群武器进行部署,得到同时满足来袭无人机集群指定突防概率条件下防空武器总数量最小化和拦截成本最低化的部署优化方法。方法 立足我国当前军事形势,采用效能分析中常用的排队论模型,将来袭无人机集群中的每个作战单元视为泊松流,对多层防线层层建模。将防空武器总数量和防御成本作为优化目标,提出了最小防空武器总数量的“理想区”模型和最低防御成本的“最优解”。结果 根据模型求解得到了无人机集群通过各层防线时的未被射击概率、最终突防概率和突防后密度,得到了满足指定突防概率为0.1的条件下,防空武器总数量最小和防御成本最低的组合。结论 在本文案例中,随着中程、近程防空武器数量的增加,无人机集群突防概率呈现出“前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当远程、中程和近程防空武器数量分别为1、5、3套时,防空武器总数量最小,对单个来袭目标防御成本达到最低,为89.2万元,并且满足不大于0.1的来袭无人机集群突防概率要求。  相似文献   
99.
采用排放系数法与“自下而上”的活动水平数据收集方法,建立了鹤壁市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溶剂使用源、储存运输源、废弃物处理源等固定源、移动源、餐饮油烟和生物质燃烧等面源的VOCs排放清单.结果表明:鹤壁市2017年VOCs排放总量为8829.7t.其中,工艺过程源排放量最大(3052.5t),占VOCs总排放量的32%;其次是移动源(2712.8t)和溶剂使用源(1447.1t),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9%和15%;从空间分布看,浚县的VOCs排放量最大(3444.0t),其次为淇滨区(1519.4t)、山城区(1516.0t)、淇县(1103.8t)和鹤山区(1041.9t);其中,机动车(1932.0t)、建材冶金(903.6t)、化学制品制造(829.6t)、橡塑(646.8t)等VOCs排放量较大.对比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同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焦作市,鹤壁市的VOCs排放总量是郑州市的1/11,焦作市的1/3.但鹤壁市单位面积的VOCs排放量较大,是郑州市的1/3,焦作市的1/2,且鹤壁市单位GDP的VOCs排放量与郑州市和焦作市非常接近.说明鹤壁市VOCs排放总量低,但排放强度较高,仍需要加大减排力度.根据本清单的研究结果,建议鹤壁市可着重加强工艺过程源和移动源的减排,重点减排区域为浚县、鹤山区和淇滨区的交汇地带,重点减排机动车、建材冶金、化学制品制造等;此外,还应关注橡塑、餐饮油烟、工业生物质锅炉等行业的VOCs排放.  相似文献   
100.
基于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采用YSU、MYJ、MYNN2、ACM2,4种边界层方案和基于ACM2的敏感性实验方案ACM2R2(模式最低6层的湍流扩散系数阈值改为2m2/s)和ACM2R5(模式最低10层的湍流扩散系数阈值改为5m2/s),对南京地区冬季出现的一次天气污染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边界层方案对南京地区PM2.5浓度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方案对地面气象要素和风温湿廓线的模拟显示了较为合理的日变化特征及高度变化趋势,不同边界层方案之间气象要素差异较小.各方案均较好地模拟出了边界层高度逐日变化和日变化特征,以及PM2.5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但是YSU、MYJ、MYNN2和ACM2,4种边界层方案在夜间对PM2.5浓度的模拟均存在较大程度的高估,而ACM2R2和ACM2R5在ACM2的基础上显著地降低了PM2.5浓度,甚至转为低估.从整个时段的偏差上看,ACM2R2最接近观测值.这是由于ACM2R2夜间湍流扩散系数较高,更利于源于地表的污染物向上扩散,使得ACM2R2方案在夜间相比原ACM2方案模拟所得的地表PM2.5浓度更低,从而改善了原方案高估的现象.ACM2R5夜间湍流扩散系数更高,后期扩散过强从而产生较大低估.这些结果表明湍流扩散系数的不同是PM2.5浓度模拟差异的重要原因,准确地参数化边界层方案夜间湍流扩散系数对于提高PM2.5浓度模拟的准确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