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41.
郎兴华  王瑾  郭平  高红杰  王梅 《环境保护科学》2007,33(4):107-109,117
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包埋剂,对细菌进行包埋固定化,以吸附铅、镉能力为主要考察指标,同时从机械强度、传质性、耐酸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最优化的固定化小球最佳配方。并按照最佳配方进行了验证实验,对铅的吸附量达到0.9820mg/g,对镉的吸附量达到0.4670mg/g,机械强度、传质性和耐酸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42.
以沸石、陶粒和火山岩3种填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对模拟河水中NH4+-N和PO43--P的吸附性能与吸附类型.结果表明:3种填料对NH4+-N和PO43--P的吸附在4h内基本达到平衡,且对NH4+-N和PO43 --P的吸附最均随着进水浓度和温度的提高而增大.沸石对NH4+-N的吸附效果最好,理论饱和吸附量为29 7...  相似文献   
43.
44.
以125W高压汞灯为光源,在低温(-12--14℃)条件下,研究了紫外光作用下冰相中对氯苯酚(4-CP)光转化反应.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冰相中4-CP光转化的影响以及冰相中4-CP光转化的动力学和机理.结果表明,4-CP初始浓度,pH值和光强对冰相中4-CP光转化都有较大影响.在180min内,4-CP和TOC的转化率分别达到了96%和30%,在本实验条件下,4-CP在冰相中光转化的产物和机理与其在溶液中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5.
固定化细菌胞壁多糖吸附铜、锌和镍最佳包埋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包埋刺,将细菌胞壁多糖进行包埋固定后,以吸附铜、锌和镍的能力为考察指标,从机械强度、传质性和耐酸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了固定化小球最佳配方。按照此最佳配方进行吸附能力验证实验,结果发现,该固定化小球对铜、锌和镍的吸附量分别达到0.9571mg/g、0.7843mg/g和0.4548mg/g,且机械强度、传质性和耐酸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46.
为了探究蘑菇湖水体中DOM(溶解性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识别来源及表征腐殖化程度,采用UV-Vi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指数、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蘑菇湖水体DO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①蘑菇湖水体DOM腐殖化程度由滨湖区向深湖区递减,DOM主要以脂肪链和酯类等非极性官能团及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外源胡敏酸为主. ②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发现,A250 nm/A365 nm、A240 nm/A420 nm与A3/A2(600~700 nm与460~480 nm波段下的积分面积之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A465 nm/A665 nm、SR〔光谱斜率比,Sg(275~295 nm)/Sg(350~400 nm)〕、A2/A1(460~480 nm与260~280 nm波段下的积分面积之比)与A3/A1(600~700 nm与260~280 nm波段下的积分面积之比)之间也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二者之间呈负相关,表明蘑菇湖水体中DOM的腐殖化水平与有机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芳香度以及苯环碳骨架的聚合程度等密切相关. ③CCA(canonical correspond analysis,典范对应分析)结果发现,蘑菇湖水体采样点与DOM的芳香度、腐殖化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相似.研究显示,UV-Vis、紫外吸收光谱指数、多元统计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蘑菇湖水体DOM的分子量、芳香度以及腐殖化程度.   相似文献   
47.
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划定是河流生态缓冲带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从面源污染阻控角度出发,根据河岸的土地利用类型,将各河流所处河段划分为堤防型河段、城镇型河段、农田型河段、村落型河段和林草型河段.采用植被过滤带模型(VFSMOD),并结合现有生态红线、河湖管理范围、城市蓝线等空间管控要求,提出了各类型缓冲带的划定方法,以期为我国河...  相似文献   
48.
典型城市地表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10个典型城市2013年实测地表水水质资料为基础,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均值法、地表水质指数法(SWQI)3种评价方法对城市地表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就评价指标而言,3套指标方案评价结果显著相关,最佳指标为DO、COD_(Cr)、NH_3-N、TP;就评价方法而言,内梅罗指数法是3种方法中的首选方法,SWQI法评价结果表现为过保护,均值法不能突出较差水质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水污染特征识别和溯源是实施水污染精准治污的关键一步,也是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前提。该文概述了不同分析监测技术、传统溯源方法与人工智能在水污染监测与溯源中的应用进展。光谱分析由于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在实现水污染快速监测中应用最为广泛。传统溯源方法在复杂多样的水污染事故中不能准确快速地确定其污染源类型,而人工智能技术由于可以解决动态环境问题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能够准确、智能地识别水质特征和追踪污染源。将人工智能与传统技术相结合是流域水污染溯源的发展趋势。展望了人工智能在水污染溯源方面的应用前景,为实现流域水污染全面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0.
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我国现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水环境质量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形势下,水体背景值、污染物结构特征、非污染物响应特征等因素对COD指标的影响逐渐凸显。本文系统梳理我国地表水体COD指标适用性问题,解析原因并对COD指标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建立健全有机污染指标评价体系;加大“COD去除剂”监管处置力度,提升监测溯源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