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216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51.
<正>目前,尽管密闭电石炉是所有炉型中技术水平较高的,但其仍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例如,如果通水设备漏水,将可能引发爆炸;如果炉面现场通风不良,将导致烟气中的一氧化碳聚集,从而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等等。本文以内蒙古某企业的电石生产成熟炉型——密闭电石炉为例,通过辨识密闭电石炉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防范措施,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2.
气相中芥子气模拟剂2-CEES在SO42-/TiO2上的光催化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洗消法相比,光催化技术消除军用毒剂具有高效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TiO2 的活性较低且易于失活以致难于实际使用.采用稀硫酸对TiO2 进行表面修饰制备出了SO2 -4/TiO2 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微分反应器上考察其对芥子气模拟剂2 chloroethylethylsulfide(2 CEES)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和稳定性,并与TiO2 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硫酸化处理不但可提高TiO2 的活性也可提高其活性稳定性,其中以2 0 0℃焙烧所得样品ST2 0 0的性能最好.还研究了反应温度和水蒸气对ST2 0 0上2 CEES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发现在90℃反应,催化剂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当给2 CEES初始浓度<6 1 μL·L-1 的体系中添加30 . 5mL·L-1 的水蒸气时,催化剂可维持长久的高活性.还发现将SO2 -4/TiO2 负载在γAl2 O3 、SiO2 和木质活性炭(AC)上可提高SO2 -4/TiO2 的活性和稳定性,其中以SiO2 载体最佳.  相似文献   
153.
关中平原畜禽粪便重金属农用风险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关中平原畜禽养殖集中的县区采集畜禽粪便和饲料样品,测定其中Cr、Cu、Pb、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以评估施用畜禽粪便造成的土壤重金属累积速率和安全使用年限.结果表明,牛粪、鸡粪、猪粪样品中Cr超标率分别为7.69%、4.35%和8.00%,而猪粪中Cu、Zn超标率分别达到76.00%和8.00%.饲料样品中Cu、Zn含量高于Cr、Pb含量,且与畜禽粪便Cu、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合主成分分析可知,畜禽粪便中Cu、Zn主要来源于饲料.形态分析结果显示,畜禽粪便中Cu、Zn的有效性很高,尤其是鸡粪中Cu、Zn的有效态含量最高.若畜禽粪便施用量保持在当前水平,则施用畜禽粪便24.4~131.0年和69.7~91.9年后,大棚土壤中Cu、Zn含量即可从土壤背景值分别达到安全临界值,因此,畜禽粪便农用时,不仅要控制其施用量,还应适当减少饲料中Cu、Zn添加量.  相似文献   
154.
微塑料污染对水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危害大,为探究微塑料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赋存特征,选择长江一级支流玛瑙河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采样、显微镜观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等,对玛瑙河表层水体、沉积物、河岸带土壤和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中微塑料的丰度、粒径、形状、颜色和组成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玛瑙河表层水体的微塑料平均丰度为(5.9±0.26)n·L-1;上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1.35±0.1)n·g-1,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93±0.12)n·g-1;近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68±0.16)n·g-1,远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69±0.14)n·g-1;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丰度为(2.06±0.25)n·g-1.分析发现,上层沉积物和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呈正相关;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丰度分别与上、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呈正相关;近、远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具有相关性.各环境介质和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粒径大多<0.1mm,主要形态为纤维状和碎片状,颜色以蓝色和黑色为主,成分主要是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研究发现,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农用塑料薄膜的破碎和分解.通过多环境介质调查和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的分析,探明了大型底栖动物体内微塑料的累积效应,可为全面了解微塑料潜在生态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5.
综合比较了中国、日本、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方法,分析了声环境质量监测法、噪声地图预测法和噪声源监测法3种环境噪声评估方法的优缺点,认为声环境质量监测法适合现阶段中国环境噪声监测与管理需求,但下一步应结合噪声产生与传播预测方法改进中国声环境监测评价方法,增强对监测过程的质控,增加重点噪声源监测,以期更全面地反映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56.
近年来,壬基酚在各种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污染物。以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羊角月牙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为受试生物,研究壬基酚对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及对斑马鱼胚胎的慢性毒性作用。在此基础上,依据国内外一些水环境中壬基酚的污染情况,开展了初步的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壬基酚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的96h半致死浓度(LC_(50))为1.01mg/L,对羊角月牙藻的96hLC_(50)为2.39mg/L,对大型溞的48hLC_(50)为2.75mg/L。壬基酚对斑马鱼胚胎的32d最高无效应浓度(NOEC)为0.04mg/L。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壬基酚在一些水环境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环境风险,部分水环境风险商大于0.10,甚至大于1.00,风险程度为中等到高等,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7.
根据长江干流宜昌、汉口、大通3个站点1954~2013年的输沙量数据,采用有序聚类和泥沙归因诊断分析等方法分析了3个站点输沙量时间序列的跳跃点以及降水、产流、产沙等各因素在输沙量变化中的贡献和作用。分析结果表明:3个站点的输沙量均存在明显的跳跃点,在跳跃点前后,输沙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产沙能力的下降对输沙量比例变化率的贡献超过90%。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库总库容量变化和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是造成长江干流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985~2000年相比1954~1984年输沙量下降的585%、2001~2013年相比1985~2000年输沙量下降的831%是由于水库建设所造成。研究时段内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1954~1984年相比,1985~2000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下降,造成的输沙量变化为输沙量实际下降的 -436%,与1985~2000年相比,2001~2013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上升,造成的输沙量下降贡献了输沙量实际下降的180%。 关键词: 长江;输沙量;突变点;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58.
城市废水管网系统中臭气的最常见的发生源主要有下水道总管道和泵站。生物脱臭中的土壤生物过滤法系统对于终端控制来说不仅效果明显 ,可以消除超过 99%的臭气 ,而且 ,土壤生物过滤法的操作和维护费用低 ,对环境不造成冲击 ,具有可持续性。本文对土壤生物过滤法的结构、作用机理、效果、经济性和可持续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9.
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岩溶山地是典型的脆弱生态环境,土壤资源存在先天不足性,其退化恢复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大。以重庆市北碚、黔江、金佛山为代表,研究了6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0.25mm水稳性团聚体为灌草坡>原始林地>次生林地>果园>弃耕地>耕地;林地、草坡的土壤表层团聚体的水稳性较高且水稳性团聚体以>2mm为主,而果园、弃耕地、耕地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较低且>2mm的水稳性团聚体较少。水稳性团聚体(尤其是>2mm的水稳性团聚体)以及团聚的水稳性主要受有机质的含量影响,目前有机质是这一地区土壤结构形成的最为重要的胶结物质;林地、草坡开垦后,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或补充减少是土壤团聚体水稳性下降及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坡耕地退耕后,土壤团聚体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60.
基于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MW7.8地震和MW7.5地震的有限断层破裂模型,计算了两次强震在周围地区产生的位移场、应力场以及同震库伦应力变化对MW>4.0的余震的应力触发。结果表明:(1)两次强震在地表产生了较大的位移,其中,MW7.8地震产生的最大水平位移约为3.1m,最大隆升约为0.4m,最大沉降约为0.6m。MW7.5地震产生的最大水平位移约为4.3m,最大隆升约为1.9m,最大沉降约为0.8m。两次强震后地表的最大水平位移约为4.15m,最大隆升约为1.9m,最大沉降约为0.8m。(2)MW7.8地震震中南北两侧为面膨胀区,东西两侧为面压缩区,震中区域的主压应力方向为近南北向,主张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MW7.5地震震中北东和南西侧为面膨胀区,南东和北西侧为面压缩区,震中区域的主压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主张应力方向为近南北向。(3)MW7.8地震在MW7.5地震震中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