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216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活性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EPS含黏性蛋白类物质并高度亲水,调控污泥中溶解性EPS和溶解性蛋白类物质是改善污泥脱水的有效途径。通过使用不同炭材料调理污泥的方法来观察污泥脱水性能的变化,深入解析污泥絮体及EPS含量和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炭材料调理污泥可以改善其脱水性,且炭材料吸附容量越大对污泥脱水性改善效果越好;不同炭材料对污泥絮体影响效果不同,经过未改性活性炭(AC-0)、HNO3改性活性炭(AC-1)和石墨调理的污泥絮体粒径变大,经酸碱交替改性活性炭(AC-5)调理的污泥絮体粒径变小;炭材料调理后EPS中蛋白类的荧光峰A、B和腐殖酸、富里酸的荧光峰C、D都得到有效降低,且其对腐殖酸和富里酸的吸附效果比蛋白类物质要好,对低分子质量物质和中分子质量物质的吸附效果要好于对大分子质量物质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252.
利用复合生态滤床、底泥生物氧化、水体生物修复和河道生态恢复等技术,对上海漕溪河富营养水体进行治理.结果表明,在每隔7~10 d间歇性流量300~400 m3/次的污水补水进量下,通过生物治理,消除了水体富营养和黑臭现象,从每个污水补给周期开始,3~4 d后COD、NH3-N、TP除去率分别达到50%、40%和55%以上,水体清澈见底.从2005年3~5月,河道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加,先后出现枝角类、桡足类动物和鱼类.表明对于已截污的城市半封闭河道,利用浸没式复合生态滤床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底泥生物氧化、水体增氧、河道生态恢复等措施,进行生物治理,可取得良好治理效果.本研究为城市半封闭河道的治理和养护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3.
在高铁现场监测数据基础上,根据环境监测经验确定了5种常见暴露声级测试的测量时间段,分别计算其暴露声级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采样起止时间不同对暴露声级监测的影响误差在1 dB之内,并且在暴露声级测试时,建议选择T5对应的时间段,该结论为科学合理地环境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54.
为了更好地研究地下水污染问题,在泰勒级数分析的基础上,对一维地下水污染的模型求解过程中有限差分法的截断误差进行了修正,得到了修正后的有限差分解,并对差分格式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没有修正的截断误差是不能忽略的。本文的研究为河流水质污染的防治和预测提供了一种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5.
高密度电荷阳离子聚电解质对油污泥的混凝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酯交换反应合成高密度电荷阳离子质(粘均分子量260×10^4和电荷密度45%),通过对油污泥的混凝处理试验,实验油、水与泥渣三相分层,油品回收率达到85%,分离出的水达到工业排放要求,机理研究表明,高密度电荷阳离子聚电解质不权可以使粘土颗粒表面Zeta电位中和到0mV,而且有效地絮凝清除了粒径在20μm以下的微细颗粒。  相似文献   
256.
镧改性活性炭纤维高效吸附去除对苯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处理中稀土元素一般用于砷、磷等无机污染物的吸附去除,将稀土元素镧负载在活性炭纤维上,首次用于吸附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对苯醌。研究发现,经0.01 mol/L的La(OH)3和超声处理的活性炭纤维吸附去除对苯醌的效率最高。改性活性炭纤维对对苯醌的吸附去除受p H的影响较大,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的吸附效果较好。对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线性和非线性模拟,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描述吸附动力学过程。热力学研究表明,对苯醌在改性活性炭纤维(ACF-2)表面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经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模拟,298 K时对苯醌在ACF-2上的最大吸附量为149.4 mg/g。同时,降低反应温度利于吸附去除对苯醌,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57.
通过土壤耕层养分特征分析,论述了不同农田利用和管理措施下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及硝态氮的累积特性。由于“重氮磷,轻有机肥,忽视钾素补给”,土壤养分变化以退化趋势为主,钾素耗竭性明显。硝态氮累积表现为从上向下递减、由上至下递增和相对积累于土体某一深度3种变化趋势。提出了土壤持续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58.
对重庆市中低产田土深度开发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中低产田综合开发利用有5大结构类型,22种模式。水稻产量以稻-稻 鱼模式最高,平均产量10275 kg/hm2,比冬水田-稻模式增产23.87%; 其次是稻-稻 鱼 笋和稻-稻-菜模式。经济收入以草莓 葡萄 菜模式最佳,产值99405元/hm2,盈利72300元/hm2,分别是冬水田-稻模式的8.3倍和9.6倍。稻田实行深度开发利用的光能利用率比常规种植模式提高了17.3%~94.5%。由此表明, 中低产田深度开发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59.
人为作用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为作用引起的土壤环境变化是衡量和反映土壤资源与环境质量的标志,它与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着重讨论近百年来土壤环境的变化以及未来土壤环境变化的新趋势。通过大量的数据,阐述由于人为作用,上地退化和水土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文章还进一步从气候变化、人口压力和大型工程建设等几方面对未来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防治土地退化、水土污染及提高土壤环境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60.
王新同 《绿色视野》2010,(12):26-29
天鹅种类世界上仅余6种。一个叫刘武的广西人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不惜举债600万,冒着巨大风险在野外大规模放养。如今他培育出的天鹅,已远远超过青海湖鸟岛的天鹅数量,现在每年都有几十万游客,从不同国家慕名赶到这里与鸟亲密接触。在欧洲观鸟网站上,他成了红得发紫的明星。美国《探索频道》更是称赞他“创造了时间奇迹”。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何做出如此惊人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