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安全科学   184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534篇
基础理论   80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长江水系河水氮污染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陈静生  高学民 《环境化学》1999,18(4):289-294
对1990年长江流域570个水文站约8000测次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长江干流氮污染水平自上游向下游有明显增强的趋势;相当一部分站点八十年代中期河水总氮含量比1960年前后增加5-10倍;河水氮含量的年内变化不同区域有各自的特点;河水氮污染的差异与区域人口的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关。氮污染促进了河水的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862.
研究了复合强化净化生态浮床[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组合填料+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传统生态浮床(仅种植黄菖蒲)对污水中N、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和填料附着微生物与浮床植物间存在颉颃作用,植物生长受到限制;处理30 d,复合强化净化生态浮床使污水中p(TN)和p(TP)分别由9.23和2.16mg·L-1降至0.59~ 1.32和0.83~ 1.20 mg·L-1,去除率分别达到85.70%~93.61%和44.44% ~ 61.57%,比传统生态浮床平均提高19.86和17.90百分点,最高达24.05和24.53百分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去除率保持在更稳定状态;三角帆蚌投放密度宜控制在15 ~ 28个·m-3之间,此时复合强化净化生态浮床系统具有最佳复氧和N、P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63.
不同生物联合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野外原位围隔研究了鱼类、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的不同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鲴鱼(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 Bleeker)能有效削减水体中TN,高锰酸盐指数和Chl-a,其中15 g·m-3投加密度的实验组高锰酸盐指数和Chl-a的削减率提高了8%,效果优于密度7.5 g·m-3的实验组,但不利于TP的去除;螺(Bellamya aeruginosa)和蚌(Hyriopsis cumingii)的投加对水体营养盐的去除有较好的效果,其中对Chl-a的影响最为显著(pWaterspinach)和水芹(Watersfennel)对水体中营养盐的去除差异不显著(p>0.05),蕹菜略好于水芹。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生生态系统调控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4.
采用多级Fenton氧化结合石灰乳中和混凝对苯系染料中间体废水进行强化处理,考察了Fenton试剂投加级数和投加比例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多级Fenton氧化之间石灰乳中和混凝作用效果,并分析了废水中有机成分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Fenton氧化过程中,COD去除率随着Fenton试剂投加级数的增加逐渐增大,3级时效果最佳。3级Fenton处理过程中,Fenton试剂的投加比例为1:2:3时,COD去除率最高。在Fenton试剂投加比例为1:2:3的3级Fenton氧化过程中,石灰乳可有效调节pH由2.5至4.0,同时其混凝作用也可进一步提高COD去除率,最终COD去除率可达97.20%。经GC-MS对各个过程中有机物的分析鉴定,可发现原废水中的苯系有机物逐渐变化为苯酚、对苯醌以及短链小分子脂肪酸等物质。  相似文献   
865.
研究了NaCl质量浓度、电解时间对电解生成有效氯组分的影响,并以NaCl电解液作为氧化吸收液在自制的小型鼓泡喷淋吸收塔中进行模拟烟气脱硝实验,进一步研究了有效氯质量浓度、反应体系pH和温度对脱硝效果的影响,同时分析了脱硝机理。结果表明:有效氯质量浓度随着NaCl质量浓度和电解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电解反应的主产物是ClO。NOx去除率随着有效氯质量浓度增加而升高;氧化体系酸度和温度增高有利于NO氧化,但不利于NOx吸收去除。当烟气流量为2 L·min−1,NO初始质量浓度为1 340 mg·m−3,吸收液有效氯初始质量浓度为2.5 g·L−1,反应体系pH为5,温度为30 ℃时,NO的转化率可达91.1%,NOx去除率可达78.9%,且能在该条件下长时间保持较高的烟气脱硝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低温湿法氧化脱硝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6.
采用恒温循环水槽,研究了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鲴(Xenocyprinae)和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组合对铜绿微囊藻的控制作用及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照度2 700 lx、光暗比12 h:12 h,26.8~27.6℃条件下,中流速(0.06 m/s)最适宜铜绿微囊藻生长;低流速(0.02 m/s)组控藻效果最优,对藻细胞的去除率高达(86.11±0.30)%,其次为中流速(0.06 m/s)组,高流速(0.10 m/s)组相对最差,但对藻细胞去除率仍可达到(41.37±0.13)%;水动力条件(流速)对DO浓度影响较大,流速越大,DO浓度越大;对TP、氨氮有明显(PP>0.1),甚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体中的氮负荷,3种(低、中、高)流速下TN浓度相对于初始值增加了(2.1±0.2)%~(19.8±0.2)%。  相似文献   
867.
加强南湖及周边水体(简称南湖水系)水环境治理对于改善杭嘉湖水网水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分析2018—2019年南湖水系在不同水期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分布状况、荧光特征及其组分与主要水质参数的相关性,以探究南湖水系DOM的组成、来源及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南湖水系DOM浓度在枯水期(5.63 mg/L)显著高于丰水期(4.81 mg/L);三维荧光光谱解析出3个类蛋白峰和1个类腐殖质峰,其中类蛋白峰对总荧光强度的贡献率为90.80%,且枯水期贡献率高于丰水期;DOM及其组分的分布具有空间差异性,呈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的趋势,荧光指数表现为枯水期(1.75)高于丰水期(1.70);腐质化指数与生源指数均显示,南湖水系有机质的生物可利用性较高,且枯水期高于丰水期;水体DOM与氨氮和有机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南湖水体中DOM主要来源于城市生活源排放和内源释放,且西北部区域存在污水直排或管网渗漏现象,控制外源DOM输入可有效控制水系中氮的水平。  相似文献   
868.
以成都市中心城区街道灰尘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四种功能区的街道灰尘样品,并过筛分成<97μm和<63μm两种粒径.使用沸水浴王水消解法和改进的BCR顺序提取法对街尘样品中硒的总量及赋存形态进行测定,分析了两种粒径下各功能区硒的分布特征,并运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RAC)法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粒径街尘中总硒平均含量分别为0.373 mg·kg-1和0.530 mg·kg-1,粒径<97μm街尘中各功能区硒平均含量基本相当,粒径<63μm街尘中教育区域和居住区域硒平均含量更高.相较于粒径<97μm的街尘,在粒径<63μm的街尘中,弱酸提取态硒和可还原态硒的比例均有上升,可氧化态硒占比有所下降.硒在成都市中心城区街尘中主要为低生态风险,但存在中等生态风险地区,并且粒径<63μm比<97μm生态风险更大,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69.
不同玉米品种Cd、Pb、Zn和As积累与转运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22个玉米品种同时在未污染、轻度、中度和重度重金属Cd、Pb、Zn和As复合污染农田土壤条件下,玉米植株各部位对Cd、Pb、Zn和As的富集和转运特性,并对Cd、Hg、As、Pb、Cr、Cu、Ni和Zn这8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了玉米植株吸收Cd、Pb、Zn和As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玉米植株不同部位Cd和Zn含量分布规律为:穗上茎叶>穗下茎叶>根>籽粒,Pb分布规律为:根>穗下茎叶>穗上茎叶>籽粒,As分布规律为:根>穗上茎叶>穗下茎叶>籽粒,分布规律的不同与作物本身积累特性以及研究区土壤中Cd、Pb、Zn和As的环境活性高低密切相关.②22个玉米品种遗传背景的较大差异造成品种间Cd和Pb的积累具有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4种趋势:Cd和Pb复合高积累品种,单一Cd或Pb低积累品种(低Cd高Pb、低Pb高Cd),Cd和Pb复合低积累品种.其中3个品种籽粒Cd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14个品种茎叶Cd含量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所有品种茎叶和籽粒Pb含量均未超标,但部分品种籽粒Pb含量接近限值具有超标风险;不同玉米品种茎叶和籽粒As含量均远低于标准限值,表现出稳定的低积累特性;不同玉米品种茎叶Zn含量随土壤Zn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但籽粒Zn含量维持在满足植株正常生长的阈值范围内.③研究区玉米植株中Cd、Pb、Zn和As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主要受土壤中Cd、Pb、Zn和As污染物含量超标的影响较为深刻,这说明矿山采选和尾矿堆存带来的人为来源,玉米植株中Cu元素受到一定人为污染来源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玉米植株中Hg、Ni和Cr元素间具有一定的同源性,说明成土母质和风化产物累积的自然来源.④玉米植株各部位Cd、Pb、Zn和As元素含量,以及Cr和Ni元素含量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Cd、Pb、Zn和As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机制可能有共同之处,从玉米根部向地上部迁移方面表现出协同效应,Cr和Ni元素同样如此.而玉米茎叶中Hg与Cd、Pb、Zn和As元素,以及籽粒中Hg与Cd、Hg、As、Pb、Cr、Ni和Zn元素均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⑤采用对照优选法将同时满足:茎叶Cd、Pb和As含量未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籽粒Cd、Pb和As含量未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籽粒Cd、Pb和As聚类分析为低积累类群,植株茎叶和籽粒Cd、Pb和As富集和转运系数较低作为优选条件,筛选出C18(先玉335)可作为Cd、Pb和As复合低积累且籽粒Zn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的优选玉米品种,适宜在北方工矿企业周边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0.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的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以 HNO3-HCl-HCl O4 -HF对土壤样品进行消化 ,火焰原子吸收测定铅的方法。该法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时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2 .3 % ,加标回收率为 98%~ 1 0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