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安全科学   145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291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651.
中国火力发电行业减排污染物的环境价值标准估算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的环境污染中,火力发电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并造成相当可观的环境污染损失.为了制定火力发电行业减排污染物的环境价值标准,笔者应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参考中国排污总量收费标准和美国环境价值标准,对SO2,NOx,TSP等污染物减排的环境价值标准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652.
臭氧预处理—厌氧消化工艺促进剩余污泥减量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臭氧氧化对剩余污泥的破解效果及污泥厌氧消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悬浮物(SS)、可挥发性悬浮物(VSS)逐步减少,而剩余污泥上清液中的溶解性COD(SCOD)、总有机碳(TOC)、蛋白质和多糖则明显增加.经臭氧预处理(臭氧投加量为0.050 g(以每克SS计))后,剩余污泥中温(35℃)厌氧消化效率明显提高,经65d稳定运行后,总挥发性固体(TVS)去除率为67.58%,与未经臭氧预处理的剩余污泥相比提高50.61%;甲烷平均产率为0.303 L(以每克TVS计),与未经臭氧预处理的剩余污泥相比提高54.59%.可见,臭氧预处理能有效促进污泥厌氧消化,从而达到污泥减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53.
鸟粪石结晶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NH_4~+-N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鸟粪石结晶法对经混凝预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中NH4+-N的去除效果,考察了不同影响因素对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磷酸铵镁(MgNH4PO4·6H2O,简称MAP)沉淀的表征及成分分析,并提出了反应后溶液中Mg2+、PO43-及MAP的回收利用办法。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条件为:pH8.5~9.5,Mg2+∶NH4+∶PO34-(摩尔比)=1.1∶1.0∶1.3,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为25 min时,此时NH4+-N的去除率达94.70%;最佳沉淀剂投加组合为MgCl2.6 H2O与Na2HPO4·12H2O;pH为9.0时生成的沉淀符合典型MAP沉淀的晶体结构,生成的沉淀大部分为MAP,且没有氰化物、酚等有害物质的检出,而pH为10.5时生成的沉淀由许多疏松的微小沉淀颗粒组成,排列较杂乱,影响了沉淀的纯度。利用鸟粪石结晶法去除混凝预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中NH4+-N技术可行,经济效益合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4.
西宁市南北过境公路交通噪声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城市高架桥交通噪声预测数学模型,分析了交通噪声的地面及立面分布,评价了西宁市南北过境公路同仁路段高架桥运营期间对沿线两个敏感点的环境噪声影响,提出了交通噪声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55.
以两步水(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磁性Mn_(0.6)Zn_(0.4)Fe_2O_4@C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S_(BET))、扫描电镜-能谱(SEM-EDX)、紫外漫反射(UV-vis)、透射电镜(TEM)、磁滞回线(VSM)和价带能谱(VB-XPS)等手段对制备的铁氧体、CdS和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发现,得到的材料元素含量与设计预期值吻合,纯相晶格参数与理论值匹配较高,特征峰证实复合材料中存在尖晶石铁氧体和CdS晶格;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表明,CdS有效地附着在铁氧体上,且在可见光区发生了红移.利用该材料对亚甲基蓝(MB)进行了暗室吸附和光催化活性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物吸附速率较快,适宜用Langmuir模型描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容量q_(max)高达79.6 mg·g~(-1);在测试的3个样品中,复合物光催化活性最高,经5次重复光催化实验,MB的降解率仍可保留在50%以上,且易磁分离回收;此外,通过自由基和空穴捕获实验、光致发光(PL)和电子顺磁共振(ESR)测试分析提出了MB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656.
FeCl3-生化耦合技术调控未知诱因的污泥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东洋  肖才林  周雯  李睿华  曹茜 《环境科学》2019,40(11):5040-5047
丝状菌污泥膨胀是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常见问题.现有的调控技术存在见效慢、耗时长和通用性差等弊端.提高COD和DO浓度,投加FeCl_3和交替曝气是目前调控丝状菌膨胀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的耦合技术调控未知诱因的污泥膨胀的效果鲜有报道.实验设计三段A/O反应器应急性运行SBR工艺,交替曝气时提高DO至(7. 45±0. 49) mg·L~(-1),COD初始浓度提高至(332. 73±106. 06) mg·L~(-1),沉淀工序中投加FeCl_3,使之在混合液中质量浓度为120 mg·L~(-1),形成的FeCl_3-生化耦合技术快速调控未知诱因的Candidatus Saccharibacteria为主要菌属的污泥膨胀,污泥体积指数14 d从274 m L·g~(-1)稳定至56 m L·g~(-1). FeCl_3-生化耦合技术有效抑制Candidatus Saccharibacteria的繁殖,其属水平相对丰度从97. 64%降低至32. 67%.调控过程出水COD和PO_4~(3-)-P浓度均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NH_4~+-N去除率从65. 33%增长至74. 65%.表明FeCl_3-生化耦合技术调控未知诱因的污泥膨胀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57.
固定化细胞流化床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性聚丙烯酰胺为载体对苯酚降解菌进行固定化,采用流化床反应器对模拟含酚废水进行降解实验。考察在不同曝气量、pH和苯酚浓度下,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有效容积为6L的反应器内固定化细胞凝胶的投加量为1.4g/L、pH6~8、曝气量为70L/h时,24h内可使浓度为700mg/L的苯酚完全降解。当采用有效容积为5.5L的流化床反应器对模拟含酚废水进行连续降解实验时,在进水苯酚浓度为400mg/L,曝气量为60L/h,进水流量0.6L/h,HRT为9.5h时,出水苯酚浓度可降低到20mg/L以下。连续使用30d后固定化细胞凝胶的机械强度和弹性仍较好。说明固定化细胞有更好的苯酚耐受性、较高的降酚速率和更广泛的pH,且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658.
接种外源微生物生活垃圾堆肥中的胡敏酸荧光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城市生活垃圾接种外源微生物,采用工厂化工艺进行堆肥,对堆肥前后胡敏酸荧光光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胡敏酸发射光谱相对简单,在440nm附近形成1个较宽的谱带,而激发光谱与同步扫描光谱则由几个特征峰及肩峰组成.对不同荧光光谱特征峰的分析表明,堆肥结束后,胡敏酸的腐殖化程度明显增加.CK、MS、ZJ、MS+ZJ各处理的荧光光谱形状基本相似,但主要特征峰的相对荧光强度有明显区别.其中接种外源微生物可明显增加堆肥胡敏酸分子的缩合度,中加酵素菌(ZJ)处理优于美商复合菌(MS)处理,而2种外源菌混合接种具有协同促进作用.通过与土壤中胡敏酸荧光特性比较证实,堆肥后的胡敏酸具有土壤富里酸的特征,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659.
SMBR法处理印染废水的膜污染减缓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SMBR法处理印染废水膜污染进行研究,从减缓膜污染的角度出发,通过实验得到了针对实验系统的膜污染的几个影响因素,确定了系统的临界压力和临界通量,并证明在临界压力和通量下膜污染明显减缓;膜组件倾斜于30°放置,压力增长缓慢;系统在临界压力0.015 MPa左右进行空曝气时,膜通量恢复了43%。  相似文献   
660.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主要环境问题是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部提出了进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为解决我国黄河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以"人工湿地"为重点,通过"水质提升—用水统筹—生态调蓄—供水开源",统筹不同方面协同配合,加快改善水环境质量、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恢复水生态系统健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