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研究框架结构采取基础隔震措施后的性能变化,利用ETABS软件分别建立了无隔震和隔震框架模型,并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进行了设防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础隔震后框架结构的前3阶自振周期延长一倍,在ALTADENA波、LEXINGT波和人工波作用下,隔震框架X向底部剪力峰值分别下降45.56%,35.63%和38.34%,Y向底部剪力峰值分别下降36.16%,19.11%和35.02%,隔震框架131号节点X向水平加速度峰值分别下降53.19%,45.58%和38.71%,Y向水平加速度峰值分别下降54.58%,33.54%和43.30%。说明混凝土框架结构在采取基础隔震措施后,其地震响应水平要明显低于无隔震结构,基础隔震可以有效削弱地震作用。  相似文献   
22.
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是企业和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不仅直接的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2002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利国职业病防治法》,为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奠定了坚买的法律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危害仍然是影响职工生命健康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3.
哈尔滨市空气污染问题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地理气候和产业结构(工业比重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哈尔滨市的空气污染呈煤烟型污染特征,从自然地理状况、经济结构以及空气污染发展变化轨迹等几个方面分析北方城市空气污染的原因和污染的特点,对今后北方城市的空气污染防治途径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运用GJB 376A—2019和GJB 8185—2015可靠性评估方法,通过样本的发火试验,对发生哑弹的故障中与火工品关联的底事件检出率进行研究,提出更合理、更科学的应用方法以及改进建议。方法 采用蒙特卡洛模拟仿真的方法,研究升降法标准差估值无偏情况下,2个标准中规定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对底事件的检出效率。结果 GJB 376A—2019规定的方法对于哑弹的检出效率远高于GJB 8185—2015规定的方法。结论 GJB 376A—2019更便于工程应用,GJB 8185—2015存在哑弹检出效率方面的局限性,建议在标准中进行的升降法试验程序中,增加对于出现的不发火样品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25.
以广州某公司生产酚醛树脂时产生的酚醛废水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高浓度、生物毒性强、可生化性差及难降解等特点,设计缩聚-Fenton-A/O生物流化床联合工艺进行处理。此工艺的工程实践中,在总HRT低于75 h的操作条件下,当进水COD、苯酚及甲醛浓度分别为1.0×105~1.2×105 mg/L、2.2×104~2.5×1...  相似文献   
26.
新型内构件内循环三相流化床氧传递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树脂作为载体,研究了新型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氧传递速率和氧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载体量、气速、导流挡板及布气器设置的位置).结果表明,当载体量<10%时,三重管、五重管的溶氧性能较好;当载体量>10%时,直管、多重管的溶氧性能更好;当载体量为15%时,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氧传递速率增大,而气速分别在0.022 m/s和0.033m/s时,直管和多重管的氧转移效率达到最大值;底部布气优于其他高度布气;导流挡板的设置增强氧的传递作用.研究结果为反应器的放大及操作条件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
土壤中丁草胺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平衡吸附法,以我国12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为介质,对丁草胺在土-水界面的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对丁草胺的吸附在24h内可基本达到表观平衡,但有机碳(TOC)含量低(<5g/kg)的土壤需较长时间(60h);丁草胺平衡吸附量与TOC和无定型氧化铁含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89,0.692;丁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受复杂的多反应机制控制,可分为快速和慢速吸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TOC控制着丁草胺的吸附速率.黏粒和CEC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3个因素可以解释77.8%吸附速率的变化.结合运用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土壤对丁草胺的吸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8.
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氰化物(CN-)和硫氰化物(SCN-)等有毒有害污染物,在预处理过程中,一般采用硫酸亚铁(FeSO4)混凝沉淀去除硫化物(S2-)、油分、悬浮物并降低废水毒性。上述过程同时会形成亚铁氰化物([Fe(CN)6]4-),[Fe(CN)6]4-再与Fe3+形成亚铁氰化铁沉淀(普鲁士蓝,Fe4[Fe(CN)6]3),干扰硫氰酸铁(Fe(SCN)3)分光光度法对SCN-检测的准确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在SCN-显色前加入硫酸锌(ZnSO4)的方法,屏蔽过量的[Fe(CN)6]4-,并分析ZnSO4对SCN-检测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Fe(SC...  相似文献   
29.
焦化废水是毒性很大的典型工业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需要微生物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以探讨焦化废水对微生物的毒性抑制以及微生物对焦化废水的适应过程为目的,通过于焦化废水原水中接种市政污泥,在考察COD、苯酚、氨氮和硫氰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指标降解的基础上,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降解过程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接种了市政污泥的焦化废水培养16 h后COD开始下降,40 h时苯酚降解了97.14%,72 h时硫氰化物开始降解,96 h时硫氰化物浓度低于检测限,氨氮浓度随着硫氰化物的降解而升高.群落测序分析表明,不同培养阶段污泥中微生物表现出群落结构及丰度上的差异:在苯酚降解阶段,苯酚优势降解菌Acinetobacter、Pseudomonas的丰度增大,48 h总相对丰度为13.04%;在硫氰化物降解阶段,Sphingobacterium、Brevundimonas、Lysobacter、Chryseobacterium为主导菌属,96 h时其总相对丰度为16.13%;在144 h阶段,优势菌属则变为Fluviicola、Stenotrophomonas和Thiobacillus,总相对丰度为22.45%.由此认为,市政污泥克服了焦化废水中毒性成分的抑制作用之后能迅速适应环境,表现出微生物群落结构随着废水降解成分的变化而改变,环境因子和降解功能菌之间的竞争是群落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0.
我国工业废水处理的目标不仅是通过消除污染物降低生态风险,还期望通过脱盐技术实现水回用,处理过程中盐分的形成及其减量对于技术的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以生物脱氮不同路径盐分形成与影响因素的分析为研究对象,以电导率作为盐分削减的指标,以NH~+_4-N、NO~-_2-N、NO~-_3-N、SCN~-作为考察的污染物,把总氮去除作为目的,从电子供体种类/比例、碳源、碱和磷盐的投加量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RT)等主要因素对传统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3种工艺进行对比研究,讨论了模拟焦化废水原位减盐的效果.结果表明:①以目标去除进水中200 mg·L~(-1)NO~-_2-N/NO~-_3-N为基准,3种脱氮路径盐分削减能力顺序为:厌氧氨氧化(41.97%)短程反硝化(26.12%)传统反硝化(11.16%);②在最优工况条件(NO~-_2-N/NH~+_4-N=1.33,c(NaHCO_3)=100 mg·L~(-1),HRT=18 h)下,厌氧氨氧化的减盐率、NO~-_2-N和NH~+_4-N的降解率均达到最佳,分别为41.97%、100%和99.38%;③相比较于单一的SCN~-或者苯酚,SCN~-与苯酚共同作为电子供体的脱氮减盐效果更佳;④SCN~-∶苯酚的电子供体比例为1∶3,HRT=38 h时,短程反硝化与传统反硝化脱氮减盐效果同时达到最优,其中短程反硝化的减盐率、NO~-_2-N及SCN~-的降解率分别为26.12%、82.95%、100%,传统反硝化的减盐率、NO~-_3-N及SCN~-的降解率分别为11.16%、100%、100%.研究工作可为寻求废水处理优化的脱盐路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