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52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本文选择锡盟油区土壤及牧草各项指标,对土壤不同深度与矿物油含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牧草对污染物的积累程度等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矿物油含量与微生物含量成负相关;针茅对矿物油积累程度高于羊草;羊草对铁、锌的积累程度高于针茅等等。  相似文献   
42.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是衡量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本文以福建省沿海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为例,从城市发展水平、发展协调度和发展潜力三方面分析比较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结果显示:1999-2005年间,福州市和厦门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泉州市和漳州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  相似文献   
43.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海洋滩涂耐盐植物海马齿(Sesuvium portu lacastrum Linn.)对海水菲污染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实验4d后,不种植海马齿的对照组、种植海马齿的抑菌组和不抑菌组海水中菲浓度分别从0.988、0.942和0.957mg·L-1降至0.553、0.185和0.070mg·L-1,降低了44.0%、80.4%和92.7%;与对照组相比,抑菌组(T1)和不抑菌组(T2)海水中菲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6.4%和48.7%,不抑菌组又比抑菌组高12.3%.利用差减法计算的结果显示,在与自然水体接近的不抑菌条件下,菲的非生物损失、海马齿的作用和微生物的作用,三者对海水中菲浓度降低(92.7%)的贡献分别为44.0%、36.4%和12.3%,海马齿植株内菲的积累量则仅占海水中菲减少量的2.6%.研究表明,水培海马齿可明显提高菲污染海水中菲的去除率,其中,植物与微生物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植物积累不是海马齿修复海水菲污染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4.
张婷婷  张建  杨芳  谢慧君  胡振  李一冉 《环境科学》2012,33(4):1283-1287
污水生物脱氮过程是大气中的氧化亚氮(N2O)的一个重要来源.以anoxic-ox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A/O SBRs)工艺为研究对象,考察了5组不同温度(10、20、25、30、35℃)条件下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氧化亚氮释放情况.结果表明,温度对COD的去除无显著影响,但对氮素的去除有明显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氮的去除率升高,但温度超过25℃后,随着温度的上升氮的去除效果下降;温度对氧化亚氮的释放量有重要影响,随温度的升高氧化亚氮的释放量逐渐降低[释放量(以MLSS计)依次为:530.1、260.8、218.3、104.7、57.7μg.g-1].对于A/O SBRs工艺,氧化亚氮的释放主要集中的好氧段,缺氧段几乎无氧化亚氮释放.  相似文献   
45.
乌梁素海是典型农业灌区退水型湖泊,其水生态环境保护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开展乌梁素海流域农业排干和湖体硝酸盐的δ15N和δ18O分析,应用IsoSource同位素模型估算流域生产生活污水、土壤氮源、化肥和大气沉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湖区δ15N-NO3-和δ18O-NO3-值范围分别为-2.50‰~18.17‰和-12.02‰~45.09‰,其中夏秋两季δ15N-NO3-值偏正,冬季偏负,且秋季δ18O-NO3-值偏正.②春季湖水硝酸盐主要源于化肥和土壤氮源相关的农业活动,其贡献率为43.7%;夏季、秋季和冬季主要源于生产生活污水,贡献率分别为51.3%、38.8%和40.2%,其中夏季农业活动贡献率超过40%,大气沉降主要体现在秋季湖水中.研究显示:春季湖区硝酸盐来源主要集中于七排干和八排干的受水区域,以上区域应在春季着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夏季和秋季湖区硝酸盐来源主要集中于五排干和七排干所处城乡区域,以上区域应强化城乡生活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46.
二苯碳酰二肼对于六价铬的测定效果十分显著,为提取并测定土壤中的铬,采用分光光度法以硫酸-硝酸-磷酸混合液的方式来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铬.在土壤试液中,铬在酸性介质中与高锰酸钾反应氧化为C6+r,过量的高锰酸钾进行还原后加入二苯碳酰二肼和C6+r反应,生成深红色的化合物,在波长540nm处进行测定,可提高提取效率和测定精确度...  相似文献   
47.
分析了太子河本溪市区段水污染现状,阐述应通过主要排污沟总量控制解决太子河本溪市区段水质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48.
福建省流域-近海溶解氧时空格局与低氧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艾琳  杨芳  李少斌  余其彪  陈能汪 《环境科学》2022,43(11):4950-4960
溶解氧是衡量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参数,当前我国海岸带地区的低氧问题突出,但缺乏对流域-近海溶解氧时空格局与低氧调控机制的研究.基于2011~2020年福建省135个地表水(含河口)和66个近岸海域监测点位数据,系统分析了年际和季节两个时间尺度溶解氧的时空演变规律,选取低氧(溶解氧饱和度位于10%分位之内)站位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河流、水库、河口和近海这4种类型水体的低氧特征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溶解氧饱和度近海最高[(98.2±10.2)%],河口最低[(79.2±17.9)%].与"十二五"(2011~2015年)相比, "十三五" (2016~2020年)河流和水库的低氧检出频率有明显降低,但河口变化不大.统计有低氧检出的点位,河流和水库的多年平均低氧检出频率在秋季最高,河口在夏季最高.水库和河口低氧问题最为突出但机制不同,水库河段的低氧与夏季径流携带大量有机质输入、层化导致底层水持续耗氧、秋季混合上涌或通过大坝泄流有关,河口的低氧与污染输入、潮水顶托和还原性物质耗氧有关.需要建立系统治理与分区管控制度,进一步加强流域-近海污染控制有助于减缓水体富营养化和低氧问题.  相似文献   
49.
本文研究了氨氮自动分析仪测定水中氨氮与用行标HJ535-2009中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对比.通过结果表明,自动分析仪的线性回归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而且仪器检出限较行标法更低,从而该仪器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并且有较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相似文献   
50.
溢油污染处置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规模的海洋溢油常常导致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和生态灾难,溢油事故应急是世界应急技术领域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文章通过引用典型事故案例和国内事故概况说明了溢油事故的巨大风险及其危害,分析油品入水、扩散、漂移以及着陆四个不同事故演化阶段的污染特征,系统梳理溢油事故应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置方法,并通过对比各类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总结当前溢油应急处置技术、应急能力以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应该在提高应急装备能力、开发新技术产品、建立全球联动机制等方面加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