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9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5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9 毫秒
61.
利用养殖场废水厌氧发酵生物制氢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批式厌氧反应器中,以厌氧消化污泥作为天然产氢菌源,通过养殖场废水的厌氧发酵生产氢气,考察了厌氧污泥和碳氮营养物质对养殖场废水产氢的影响,并对液相产物的分布、产氢动力学进行了分析.试验分为4个处理.结果表明,加入营养物质接种污泥的养殖场废水氢气含量、累积产氢量和单位COD氢气产量最高可达到50.65%、334.80mL和287.10mL/g.而未接种污泥的原始养殖场废水累积产氢量和单位COD氢气产量仅为59.24mL和67.05mL/g.污泥和碳氮营养物质对产氢能力均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加入碳氮源后微生物群促进了原养殖废水有机物的氢的形成.液相末端产物中,乙酸、丁酸占总挥发酸的61%~86%,产氢过程属于典型的乙酸-丁酸型发酵.总挥发性酸含量的提高,其产氢能力也增大. Gompertz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其产氢过程.  相似文献   
62.
陆金  赵兴青  黄健  王敏 《环境化学》2019,38(1):78-86
矿区废弃地定居植物调查与筛选是植物修复研究的重点.通过研究安徽铜陵狮子山尾矿库及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以及库区乡土植物对Cu、Cd、Zn、Mn、Pb、Ni等重金属的转移特征与富集能力,筛选出适应该地区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的17种优势植物根系土壤中重金属含量Cu、Pb、Zn、Cd、Ni、Mn的平均浓度均超过铜陵市土壤背景值.刺槐、苦卖菜、蒲公英、白茅、野茼蒿、野豌豆、刺儿草、葛根、酸模、商陆、苜蓿草、油菜、节节草、黄花菜、鼠鞠草都表现出对2种以上的重金属转移系数大于1,可作为潜在的富集植物予以考虑.刺槐、苦卖菜、野茼蒿、葛根、苜蓿草等5种植物对重金属Cd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都大于1;白茅、刺儿草对重金属Cu、Pb、Zn和Mn的转运系数大于1,但富集系数却小于1,说明这两种植物能够将根部吸收的Cu、Pb、Zn和Mn元素转移至植物地上部,从而达到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63.
张华  朱菁  宋箭  黄健  张勇  王宽  黄珊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8):1274-1280
为快速、准确测定生物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细胞内w(PHB)(PHB为poly-β-hydroxy butyrate,聚-β-羟基丁酸酯)并及时预测PO43--P去除率,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微生物细胞内PHB的转化规律进行解析,并结合气相色谱法建立w(PHB)的快速测定模型,研究w(PHB)减少量与PO43--P去除率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反硝化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细胞内PHB的特征峰位于波数1 730 cm-1处,PHB特征峰的吸光度与w(PHB)的增减趋势相同. 采用PLS(partial least squares,偏最小二乘法)对反硝化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细胞内PHB特征峰吸光度与w(PHB)建立PLS模型,对w(PHB)的校正和预测时的相关系数(R2)分别达到0.963 0、0.951 4,其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31 0、0.037 9. 根据预测结果,进一步建立了反硝化除磷缺氧段w(PHB)减少量与PO43--P去除率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79 0. 研究表明,利用PLS模型对反硝化除磷系统中PHB红外光谱解析能够快速、准确地表征反硝化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细胞内w(PHB)的变化,并能进一步预测PO43--P去除率.   相似文献   
64.
动电技术在铬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铬污染土壤的动电修复技术的行为机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铬在土壤中的价态、形态及吸附作用对动电修复的影响,并列举一些铬污染土壤动电修复的改良技术.最后对动电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并对该技术今后的研究及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5.
张华  王宽  黄显怀  黄健  张勇  陶勇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11):3275-3281
为实现河流上覆水有效脱氮及快速表征氨氮的变化,采用间歇曝气研究二十埠河上覆水中氮的转化规律及去除效果,并结合三维荧光技术研究DOM(溶解性有机物)荧光强度与氨氮浓度的关系.工况运行结果表明:间歇曝气实现了上覆水的硝化反硝化脱氮,氨氮在硝化阶段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在反硝化阶段则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在硝化阶段呈现明显升高而在反硝化阶段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总氮呈现一直下降趋势,随着DO(溶解氧)增加,氨氮和总氮去除效果均增加,当DO分别为3.5,4.5,5.5,6.5mg/L时,上覆水中总氮分别降为5.11,1.42,1.13,0.91mg/L,氨氮分别降为4.13,1.30,0.85,0.72mg/L;荧光强度变化表明:低激发波长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荧光强度变化与氨氮变化均呈现相同趋势,在DO分别为3.5,4.5,5.5,6.5mg/L时,低激发波长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荧光强度之和与氨氮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0.972、0.966、0.984;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上覆水中低激发波长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的荧光强度快速预测氨氮浓度,并根据氨氮变化及时、灵活地控制间歇曝气工艺的运行,为受污染河流提供快速有效的治理技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为揭示金霉素和土霉素混合物对生物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的影响,文章采用直接均分射线法设计配比为R1、R2和R3的金霉素和土霉素的混合物。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配比的混合物对微生物的影响,运用RStudio技术分析环境因子与微生物间的相关性,借助R-4.1.0软件和Gephi可视化分析微生物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R1配比下的微生物对环境因子的反应更为敏感,显著性更强;R2配比下的微生物结构更稳定,菌属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3种配比情况下生物除磷菌丰度均下降。其中,Acinetobacter菌属丰度在R3时减少最明显,减少了36.11%。研究表明,不同浓度配比的金霉素与土霉素对生物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主要因为不同占比下金霉素与土霉素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生物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67.
为快速脱色降解偶氮类染料,同时解决零价铁活化效率低、易被氧化的问题,以直接耐酸大红4BS(大红4BS)为模拟废水污染物,通过Fe-AC/PDS(铁碳微电解活化过硫酸钠)反应体系对大红4BS进行脱色降解。对影响大红4BS降解的几种因素如Fe:AC(铁碳质量比)、PDS浓度、初始pH等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大红4BS脱色率在Fe:AC=3:1时高达94.7%。增大PDS浓度能明显促进反应进行,但超过5 mmol·L~(-1)时,对体系影响不大。初始溶液pH对Fe-AC/PDS体系降解大红4BS作用显著,在酸性和中性(pH=3.02、4.67、7.32)时,大红4BS的脱色率分别高达98.8%、96.2%、94.7%,但在碱性(pH=9.38、10.78)条件下,其脱色率只有24.5%、18.7%。无机盐阴离子对Fe-AC/PDS体系降解大红4BS有抑制作用,而阳离子对其产生促进作用。自由基俘获实验表明Fe-AC/PDS体系降解大红4BS并不仅仅只是自由基的氧化反应,还存在其他复杂反应,继而对Fe-AC/PDS体系降解大红4BS的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8.
广西右江矿务局塘内煤矿深刻吸取山西屯兰煤矿“2.22”瓦斯爆炸事故教训,2月下旬以来。该矿在全矿范围内立即组织开展瓦斯专项治理活动。一是及时组织各基层单位召开会议通报事故发生情况,要求各单位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重视强化瓦斯防治管理;二是组织开展瓦斯隐患专项大排查行动。  相似文献   
69.
本文结合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的工程实践,介绍了组合分选线上的设备及其控制,环境保护的措施。正在研制的专用分选设备将会进一步完善分选技术,有助于组合分选法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通过碱渣与废酸溶液的中和反应室内试验和碱渣与中和溶液在75℃和50℃条件下通风12小时的氧化反应的室内试验,碱液的硫化物含量可降至120mg/L以下,pH值降至8.5~9.0,提出工业生产的工艺流程,彻底根治碱渣冲击污水处理系统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