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3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13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18篇 |
废物处理 | 38篇 |
环保管理 | 103篇 |
综合类 | 656篇 |
基础理论 | 195篇 |
污染及防治 | 80篇 |
评价与监测 | 35篇 |
社会与环境 | 32篇 |
灾害及防治 | 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83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DNA链断裂作为醛类污染物接触标志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通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染毒试验 ,测定了甲醛、乙醛、丙稀醛单独及联合作用下对细胞DNA分子链断裂损伤。结果表明 ,3种醛均能引起DNA分子发生链断裂 ,对于乙醛和丙稀醛存在明确的剂量 -反应关系 ,3种化合物还还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上述结果提示醛类污染物潜在致癌性的一个可能机制以及DNA断裂作为醛类化合物接触标志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2.
83.
快速测定废水中CODcr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uSO4-KAl(SO4)2-NaMoO4作催化剂,在H2SO4-H3PO4体系中快速测定废水CODcr新方法,回流时间由标准法的2h缩短至0.5h,以AgNO3-CrK(SO4)代替Hg2SO4消除CI^-干扰,避免汞的污染。 相似文献
84.
清洁生产审计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基础上,提出清洁生产的概念,并将清洁生产审计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同时对清洁生产下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及方法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今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6.
利用苔藓口袋(Moss bag)和总悬浮颗粒物(TSP)同步监测相结合,研究在上世纪80—90年代土法炼锌地区排放到大气中镉的迁移影响.结果发现,土法炼锌区域100 m内大气TSP中镉含量达129.4 mg·kg-1,土壤中镉含量为12.64 mg·kg-1,Moss bag监测镉总沉降速率达到47.20 mg·m-2·mon-1;在污染源下风方向10 km处TSP中镉含量仍达到27.3 mg·kg-1,土壤中镉含量为2.75 mg·kg-1,Moss bag监测镉总沉降速率达到5.18 mg·m-2·mon-1;随着与污染源距离增加,大气TSP和Moss bag镉沉降速率、土壤中镉含量均呈现逐渐降低的一致性趋势;Moss bag监测镉干沉降速率占总沉降速率的比例变化范围为58%—79%,说明从大气向地面沉降的镉总量中以干沉降为主,是重力影响的由大气向地面沉降的过程. 相似文献
87.
基于相对湿润度的干旱指数分析方法,应用中国西南1958—2012年气候资料,分析近55年中国西南春季干旱10年际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58—2012年西南春季干旱发生频率呈东北向西南递增分布特征,春季干旱发生频率80%以上区域分布于云南高原、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区域;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的部分区域几乎每年春季均会出现轻度干旱。重旱和特旱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原南部、川西南山地和云南高原北部区域。西南春季轻旱、中旱和重旱以上干旱平均发生区域占研究区域总面积分别为42%~45%、16%~29%和1%~8%,春季轻旱发生面积呈波动变化,中旱和重旱发生面积呈略减少趋势。云南高原、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春季干旱强度大,但干旱强度振荡幅度小,年际波动小;川东盆地、贵州高原春季干旱强度虽然相对较小,但干旱强度振荡幅度大,年际波动大。西南春季干旱变化经历了5个明显的变化阶段,即20世纪60年代,干旱强度逐渐增强;70年代,干旱强度逐渐减弱;80年代到90年代初,干旱强度又一次加强;在90年代中期到2004年,干旱强度再次减弱。西南春季干旱指数存在显著的2~3 a和7~8 a周期振荡,春季轻旱发生面积呈波动变化,中旱和重旱发生面积呈略减少趋势。2005年后干旱指数累积距平呈负增长趋势,干旱强度逐渐增强,预计未来10年干旱强度可能将增强。 相似文献
88.
互花米草入侵盐沼湿地CH4和N2O排放日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2种重要温室气体,探索其源汇及地域排放特征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CH4和N2O通量的日变化研究是正确估算大时间尺度下CH4和N2O排放量的基础。利用静态箱法原位观测了江苏沿海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蒿(Suada salsa)、光滩、水面以及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湿地CH4和N2O排放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互花米草湿地地上部生物量为1.70 kg·m^-2,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3.55 g·kg^-1;分别是芦苇和盐蒿湿地的2.50-3.43和2.15-4.15倍。2)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土壤10 cm处氧化还原电位(Eh)有明显日变化,最低值出现在3:00,最高值出现在12:00;光滩和盐蒿湿地没有明显的日变化。3)互花米草湿地 CH4日平均排放通量为0.52 mg·m^-2·h^-1,是其他湿地的2.12-6.40倍;N2O日平均通量为-3.24μg·m^-2·h^-1,显著低于盐蒿湿地、光滩和水面(P<0.05)。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CH4排放通量最高值(0.73 mg·m^-2·h^-1和0.30 mg·m^-2·h^-1)出现在15:00,最低值(0.37 mg·m^-2·h^-1和0.17 mg·m^-2·h^-1)出现在3:00,均与土壤孔隙水中CH4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互花米草湿地CH4排放通量与10 cm土温、Eh和生态系统CO2净交换量(NEE)显著正相关(P<0.05)。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N2O通量9:00-18:00为负值,21:00—6:00为正值,均与NEE呈显著负相关(P<0.05)。盐蒿湿地、光滩和水面CH4和N2O排放通量没有明显日变化特征。互花米草入侵提高了沿海湿地CH4排放,但降低了N2O排放,植物对CH4传输作用以及向根际传输O2和易分解有机物是导致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CH4和N2O排放表现出日变化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9.
构建雾霾环境天气下户外体育运动生理健康指标参数,以最大摄氧量(VO2)、最大通气量(VEmax)、氧脉搏O2P、心率(HR)等参量为约束指标,构建户外体育运动人群身体健康指标的约束体系,采用心电图的负荷试验和代谢分析实验方法测试雾霾环境天气下对户外体育运动人群健康影响,根据受测运动员的气体代谢和心肺功能指标进行雾霾环境天气下运动人群的心肺机能特征分析。雾霾环境天气下,应当减少户外运动,在空气质量好的环境下进行一定的有氧运动,避免吸入污染空气,导致肺部疾病。 相似文献
90.
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研究了江苏省苏南地区重点污染排放企业对周边地下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细菌总数指标参与评价的情况下,太仓市8个污染场监测点位中,水质为Ⅲ、Ⅳ、Ⅴ类的点位分别有1、4、3个;在细菌总数指标不参与评价的情况下,水质为Ⅲ、Ⅳ、Ⅴ类的点位分别有2、3、3个;太仓市涉及重金属企业和固废处置企业尚未对周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但垃圾填埋场已经对其范围内的地下水产生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