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8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9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1篇 |
废物处理 | 7篇 |
环保管理 | 27篇 |
综合类 | 265篇 |
基础理论 | 44篇 |
污染及防治 | 51篇 |
评价与监测 | 12篇 |
社会与环境 | 8篇 |
灾害及防治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1.
412.
藻类固定化技术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近年来,藻类固定化技术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通过全面调研80年代以来100多篇文献后,文章精辟地综述了藻类固定化技术及其在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以及国内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13.
环境中有机锡化合物形态分析方法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环境样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分析技术。对有机锡样品的衍生技术进行了评价;系统介绍了检测有机锡化合物的气相色谱(GC)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技术以及超临界流体液相色谱(SFC)联用技术。 相似文献
414.
研究了香菇培养基废料吸附水体中Pb2+的机理与性能.结果表明,废料中羧基、磷酰基、酚基是引起吸附的主要官能团,吸附速度较快,30~50min可以达到平衡,实际吸附过程与pseudo-second-order Lagergren动力学模型较为一致;pH值在4.09~6.00时,有较高的吸附效率;Pb2+浓度分别为20,50,100mg/L时,吸附剂最佳用量分别为1,2,5g/L;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对吸附进行拟合,最大吸附量为714.29mg/g. 相似文献
415.
在对区域性水污染控制系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即在治理措施上存在许多纷杂各异、甚至相互对立的方案设想,难以定论,从而妨碍最后的行政决策,对此,人们一直试图找到一种能综合反映整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为方案抉择提供有效科学 相似文献
416.
为了研究温度分化对固定床厌氧反应器(anaerobic packed bed reactor,APBR)牛粪发酵处理效果及产甲烷菌群落的影响,反应器发酵温度从室温(22℃±1℃)阶梯式分化到低温(15℃±1℃)、中温(37℃±1℃)和高温(55℃±1℃).温度变化的过程中,温度越高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去除率和日总产气量越高,分化后COD去除率分别为25%、45%、60%,相应的日产气量为2.3、4.0、8.5 L·d-1,但是甲烷含量基本保持不变(~60%);温度突然变化造成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骤然增加,并处于波动状态.16S r RNA基因克隆文库法分析表明,室温时包含广古菌门中的常见重要产甲烷菌MBT(甲烷杆菌目)、Mst(甲烷鬃菌科)、Msc(甲烷八叠球菌科)和MMB(甲烷微菌目),以及嗜热菌,也有少部分泉古生菌门,发酵温度分化后,产甲烷菌多样性减少,中温条件下产甲烷菌种类相对较少.定量PCR表明Mst、MMB和Msc总基因浓度都有所减少,并且温度越高减少越多,各菌数量相对比例变化较大,但Mst仍为优势产甲烷菌. 相似文献
417.
418.
傍河型水源井氨氮阻断与去除工程设计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沈阳市傍河型水源地的氨氮(NH+4-N)污染问题,通过野外研究区的水文地质调查,在查明研究区NH+4-N污染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室内批试验、柱实验和数值模拟,筛选出最佳的NH+4-N去除方案,提出了研究区渗透反应格栅(PRB)构建方案,并成功构建了示范工程尺度的PRB,用以去除地下水中的NH+4-N污染.室内批实验和柱实验表明,利用微生物硝化作用结合沸石的吸附作用去除地下水中NH+4-N是可行的.通过对研究区水质数值模拟,发现构建有一定弧度的PRB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水源井.在PRB的构建过程中,利用高压旋喷技术和旋挖技术解决了大深度(30 m)PRB的构建问题,且PRB建成运行监测表明,示范工程尺度的PRB能有效阻断和去除地下水中NH+4-N. 相似文献
419.
420.
表面活性剂(LAS&NIS)的环境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IS)是产量和消耗量都相当大的两类表面活性剂。文章从生物降解性、毒性及在环境和生物体内的累积性3个方面分析了它们的环境安全性,认为表面活性剂对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LAS对动植物有毒害,在环境中和生物体内有累积(尽管易降解),应引起重视;NIS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PEO)的降解产物毒性高、降解速度慢,对环境有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