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利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HPLC-MS/MS)以及超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于2018年1月对九洲江沉积物样品中31种抗生素和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九洲江沉积物检出20种抗生素,其中四环素类(TCs)抗生素质量分数最高,或因其在养殖业用量最大且易被沉积物吸附;滩面镇(S3点位)抗生素的总质量分数(52 ng/g)最高,与附近的滩面镇生猪养殖业发达,也与S3点位正好位于污水处理厂排口下游不远处有关;沉积物中共检出15种PAHs,温泉镇(S1点位)沉积物中PAHs的质量分数最高。沉积物中,4环PAHs占比最高,说明九洲江流域PAHs主要来源于煤和木柴的燃烧。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TCs抗生素处于高风险水平,且高风险点集中出现在滩面镇河段(S3点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TCs抗生素的使用;所有点位的PAHs的生态风险均为低风险,但有部分无安全剂量的PAHs组分被检出,对九洲江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HPLC-MS/MS)对广西九洲江地区的6个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和出水中的喹诺酮类抗生素(QNs)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处理工艺对QNs的去除情况,并对检出的QNs进行冗余分析,探究其与环境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进水中诺氟沙星(NFX)检出浓度最高,其次是环丙沙星(CPX)、氧氟沙星(OFX)和恩诺沙星(EFX),QNs在进水和出水时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52.1~1 374.9 ng/L和44.4~147.1 ng/L;污水中QNs的总去除率为66.6%~92.5%;Na+、K+和总有机碳(TOC)与多数QNs呈正相关关系,Ca2+、Mg2+、pH值与多数QNs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城市群典型城市土壤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特征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选择了经济相对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典型中小城市的菜园和果园表层土壤(0~20 cm)进行调查取样,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土壤样品中的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本区域的PAEs的污染控制问题.结果表明:在珠三角城市中,东莞土壤的PAEs含量最高,各地土壤中的PAEs均值高低顺序依次为东莞>深圳(珠海)>中山(惠州);菜园土壤中的平均PAEs含量比果园高37%左右;从珠三角城市菜地和果园的平均PAEs分布来看,东莞和深圳的菜地PAEs明显高于果园;珠海、中山和惠州菜地的平均PAEs与果园基本持平.16种PAEs类化合物在珠江三角洲不同城市的分布的差异非常大,不同城市所受到的主要PAEs化合物污染的种类不同;与美国土壤PAEs控制标准相比,珠三角城市果园和菜地土壤的PAEs主要为DEP和DnBP超标,这两类PAEs化合物应该成为重点的污染控制对象.  相似文献   
14.
塑料废弃物污染的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废旧塑料大幅增加,塑料废弃物所造成污染已经成为了破坏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塑料废弃物污染即所谓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由废旧塑料高分子的不可降解性和添加剂的毒害性引起的.文章在对白色污染产生的背景及其污染危害的基础上,讨论了治理白色污染的治理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可降解塑料和对废旧塑料的回收再生两个主要的技术研究开发方向进行了综述和展望,详细介绍了光降解塑料、光-生物双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的研发进展,并对填埋、焚烧和再生三种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另一方面就立足循环经济理论,加强政策法规的运用,同时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室血清瓶培养试验,研究了pH、碱度、FA、FN、HRT等因素对低氨氮、低碱度废水亚硝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水的pH值可以通过控制反应器内部的碱度来进行调节。控制进水碱度在113.1~269.7mg/L,HRT为48h,其亚硝酸累积率可达到67.15%。在氨氮亚硝化过程的同时,有部分有机氮也在向亚硝酸盐进行转化。通过污泥亚硝化驯化过程,游离氨对亚硝化单胞菌抑制浓度的临界值可以达到0.96mg/L。  相似文献   
16.
采用空间自相关(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1995-2011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3个碳排放指标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995-2011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和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均存在显著全局空间自相关性,2个指标的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在0.2~0.3和0.4~0.6范围变动,且均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变化趋势,均在2008年达到阶段性极值点。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碳排放指标在珠三角都有高-高聚集区,在粤北都有低-低聚集区,同时这2个碳排放指标在珠三角周边城市也存在显著局域空间异质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不存在显著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但在2011年存在一个局域低-低显著自相关区域。研究结果为广东省制定差异化碳减排政策和实现低碳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7.
18.
广东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2  
本文选择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和耕地面积减少率为主要分析指标,详细讨论了1978~1996年广东省经济增长、人口增加和耕地面积减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现象的发生时间与经济的“过热”增长阶段基本同步,具体则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牵动;认为经济增长是影响广东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发展碳汇农业的主要路径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内研究低碳经济,对农业领域的碳源、碳汇功能等相对关注较少。事实上,农业既是全球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又是一个巨大的碳汇系统。当前我国是世界上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农业发展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高碳型生产资料,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降低。因此,发展碳汇农业刻不容缓。研究表明,碳汇农业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循环农业,减少对高碳型生产资料的依赖;积极推广有机农业,增强农业碳汇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减少农作物的碳排放量;改变传统的耕作方法,提高土壤的固碳水平。针对碳汇农业属于新兴产业,需要政府进行相关的制度创新与政策引导支持,本文重点提出六条政策建议: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开征环境税,构建发展碳汇农业的长效机制;建立有利于发展碳汇农业的保障体系与激励机制;设立"农业碳基金",推进碳排放权交易;鼓励各类资本下乡,推动碳汇农业的发展;改变传统农业的组织形态,大力推进各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征收进口农产品"碳关税",补贴国内碳汇农产品。  相似文献   
20.
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现象。利用旅游总收入和及其所占GDP的百分比2个测度指标,采用泰尔指数对1996--2005年西北5省(区)旅游经济差异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996-2005年GDP权重的泰尔指数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而旅游总收入权重的泰尔指数处于微弱的上升趋势,不论何种指标权重由组内差距造成的差异在西北5省(区)旅游经济差异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