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安全科学   263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02篇
综合类   643篇
基础理论   108篇
污染及防治   125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31.
壳聚糖(CS)因其无毒害、可降解性、成本低等特点而在众多高分子材料中脱颖而出,但稳定性和选择性较差,从而限制了其在重金属吸附中的应用。以巯基丙酸(MPA)为改性剂,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EDC)为活化剂,制备了CS-MPA复合材料,使用单一变量法优化制备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制备参数为:改性时间6 h,温度20℃,pH=6,m((CS:MPA:EDC))为1∶0.8∶1,制备得到的CS-MPA在酸性条件下对Hg(Ⅱ)依旧保持较高去除效率。在复合材料表面引入巯基后出现了多层堆叠的不规则形态,比表面积增大。CSMPA对Hg(Ⅱ)的吸附在360 min内可达到平衡,以单层吸热的化学反应为主,25℃时理论最大吸附容量推测为833.3 mg·g-1。吸附机理主要是材料上的软碱(—SH和—NH2)与软酸Hg(Ⅱ)之间发生的螯合反应,其次为酰胺基的结合作用。CS-MPA对Hg(Ⅱ)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且经过5次的吸附-解吸循环后,去除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S-MPA对Hg(Ⅱ)的去除效果较好,可为...  相似文献   
232.
厦门市空气PM10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碳气溶胶是厦门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对厦门市空气中PM10进行研究,探讨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分布特征,为有效控制城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3.
苏锡常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地区之一,也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该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冲击,国土空间配置亟待优化.本研究基于多源数据,对苏锡常地区2000~2018年碳储存、食物供给、维持生物多样性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刻画,并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识别了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表明:(1)整体来看,2000~2018年,苏锡常地区的碳储存服务略有上升,食物供给服务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服务波动下降;(2)苏锡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严重失衡,表现为中部建成区低,四周自然用地高的分布特点,城镇扩张区各类型生态系统服务退化较为严重;(3)在权衡与协同分析中,碳储存-食物供给服务、碳储存-维持生物多样性服务呈现协同关系,食物供给-维持生物多样性服务呈现权衡关系;(4)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存在空间差异,低值协同区集中分布在城市中心,高值协同区主要分布在西侧与南侧林地范围,低-高值与高-低值权衡区在空间上呈环绕相间分布.苏锡常地区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注意低值协同区和权衡区,有针对性地制定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合理调控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234.
利用混合菌种(厌氧污泥)和单一菌种(Geobacter sulfurreducens)以不同接种方式搭建单室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反应器,考察不同MFC的产电性能及其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将混合菌种集中接种于阳极碳毡表面的MFC1运行效果最佳,其在2d即可完成启动,输出电压稳定在0.225V左右,最大功率密度为35.00MW/m2,内阻为515.5Ω。土壤修复效果与MFC产电性能相关,MFC1产电性能最佳,因此土壤修复效果最好,稳定运行30d后阴极Cd富集率最高,达19.02%  相似文献   
235.
我国工业污染物的检测指标主要分为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污染三大类.要对工业污染物进行综合控制,必须了解工业大气、固体废弃物、水污染等不同污染物之间的相关程度及全面污染的程度,但是现有的研究较少关注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而是针对不同的污染物分别采取措施,难以实现高效的综合治理.本文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工业污染物检测指标典型相关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大气污染与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大气污染与工业废水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典型相关关系,但在工业固体废物污染与工业废水污染之间,除了个别污染物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以外,整体的相关性并不显著.此结论对建立以工业大气污染为主的环境治理政策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36.
运用概念性旅游规划的原理和技术路线分析了都江堰市经济开发区发展城市旅游的驱动机制,根据突变理论探讨了都江堰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模式,为都江堰区域旅游地的整体整合和长远发展提供导向。  相似文献   
237.
20世纪以来,一系列具有全球性质的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日益凸显,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困境。无论是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或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还是从消费的公平性角度来分析,纵欲享乐的消费主义方式都有很多无法回避的罪责,它不仅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而且激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矛盾。正是通过对工业文明消费观的反思和批判,可持续消费伦理应运而生。可持续消费通过控制自身的消费保护资源、降低污染强度实现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伦理目标;通过节制过分的物质欲望、追求精神生活的完善增进了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伦理关怀;通过正确处理人类自身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强化了人与人和谐共处的伦理责任,可持续消费所具有的三维伦理向度,使其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消费方式的全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成为人类应对危机理性的自觉和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38.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巢湖和太湖水体中5种微囊藻毒素(MCs)——MC-RR、MC-YR、MC-LR、MC-LA、MC-LY的含量。结果表明,巢湖水体中的MCs以MC-RR、MC-LA、MC-LY为主,太湖水体主要以MC-RR、MC-LR、MC-LA为主,其中太湖MC-LR的最高质量浓度为2.558μg/L,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的限定值(1μg/L)。分析巢湖和太湖水体中MCs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同种MCs与两湖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逐步回归拟合结果表明,氨氮和DO分别能与巢湖MC-LR、MC-LY进行拟合;Chl-a、TOC能与太湖MC-LR回归拟合,TOC能与太湖MC-YR进行拟合。由于多数MCs不能通过水质指标的拟合结果来预测,因此在未来研究中需结合环境因子和MCs的遗传机制来共同分析MCs在水中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39.
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与潜在的次生衍生危害等特点,设计并开发了面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对建设三维可视化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系统的四层体系结构,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World Wind组件,采用三维可视化环境建模、海量数据缓存机制以及基础地理信息集成等信息技术,开发了系统的基本应用与高级应用,将系统应用到2005年发生在松花江流域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实例表明:所设计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具有集成性、可扩展性和较好三维表现力等特点,支持海量数据与复杂应用的集成与三维展示,为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空间模拟和决策支持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40.
富营养化水体中铵态氮对金鱼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控制pH(7和9)范围以区分分子态氨(NH3)和离子态氨(NH+4),研究了不同浓度铵态氮(NH+4 N)对金鱼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鱼藻〖JP+1〗相对生长速率的变化范围为每天-010~003。在分子态氨浓度小于022 mg/L时,铵态氮对金鱼藻的毒性是由离子态氨和分子态氨共同作用。在分子态氨达到最大浓度439 mg/L时,〖JP〗金鱼藻的生长速率显著减少,直至死亡。随着铵态氮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金鱼藻体内碳氮比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作用减弱,相对生长速率下降。试验结果为合理利用金鱼藻来改善水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研究分子态氨对沉水植物的胁迫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