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及污染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能够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能沉积回地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本文介绍了POPs的分类、特性、危害以及中国污染现状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城市河流水污染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综述了我国城市河流的水污染现状,并提出了综合整治措施与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胶州市氧化塘处理城市综合污水,使污水中CODcr,BOD5,NH3-N,TP等分别降低了71.5%,79.0%,72.2%,73.7%,达到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可作为中小城市处理综合污水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所处环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应加强对其保护.地表水水质监测是重要的水环境保护措施,本文结合我国地表水水质常规监测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从而促进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17.
交通污染对城市土壤和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以我国西北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兰州市为研究区,分别采集了交通主干道两侧及远离交通主干道的公园及大学校园里的槐树(Sophora japonica L.)叶片和土壤样品,研究了交通污染对城市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积累以及植物叶片中重金属、氮、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交通主干道两侧土壤的电导率和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公园土壤而pH值显著低于公园土壤;②交通主干道两侧土壤中Zn、Cd、Hg、Pb、Cu、Cr和As等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公园土壤,表明交通污染导致了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异常积累;③生长在交通主干道两侧的槐树叶片中Zn、Cd、As、Hg、Pb、Ni、Co、Cr、N等9种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生长在公园的槐树叶片,同样表明交通污染导致了这些元素在槐树叶片中的异常积累,但是不同元素在土壤和植物叶片中的积累程度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镇江新区某石油化工厂废水。设计总处理水量120m3/d,其中原浓废水20m3/d,出水回流100m3/d;设计进水水质:高浓度有机废水CODCr9000mg/L以上,pH5~9,混合后废水CODCr约1500mg/L,pH6~8;设计出水水质:CODCr≤130mg/L,pH6~9。实际出水CODCr为123.29mg/L;CODCr平均去除率为92.04%,处理后出水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9.
河口湿地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揭示盐水入侵对河口湿地土壤碳矿化潜力的影响,以闽江河口淡水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泥浆厌氧培养与气相色谱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设置高频率盐度梯度的盐水入侵情景模式,对不同处理下的土壤碳矿化潜力(以CO2产生潜力表征)及其环境调节因子进行连续3周的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盐度处理下土壤pH值均低于对照处理(0),氨态氮(NH4+-N)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且随盐度增加而增加,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在盐度25‰、30‰处理下高于对照处理,SO42-含量在盐度20‰、25‰、30‰处理下高于对照处理;(2)随着时间的变化,厌氧培养第1周CO2产生潜力显著高于第2周和第3周(p<0.05),不同盐度处理CO2产生潜力差异较大,表现为低盐度(0.5‰~10‰)促进和高盐度(15‰~30‰)抑制作用,盐度10‰~15‰可能是影响土壤碳矿化转变的重要转折点;(3)不同盐度处理下C...  相似文献   
20.
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于表征土壤养分供应水平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对农田生态系统养分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菜地和果园两种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福州市滨海地区菜地(芋头地、红薯地)和果园(橘树园、西瓜地、梨树园)为研究对象,对菜地和果园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 N、 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 N含量基本表现为果园>菜地(P<0.05),其中橘树园土壤C含量最高(4.44 g·kg-1),西瓜地土壤N含量最高(1.46 g·kg-1).而土壤P含量基本表现为菜地>果园(P<0.05),其中红薯地土壤P含量最高(0.19 g·kg-1);土壤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均表现为果园>菜地(P<0.05),其中,橘树园土壤C/N(7.40)、 C/P(61.43)最高,西瓜地土壤N/P最高(10.27);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含量与容重和电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