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32篇
基础理论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研究了水网藻在天然水体水样中的生长及对氮磷(N,P)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水网藻在富营养化水库水及重营养化的湖水水样中均生长良好;富营养化水库水(含TN 3.34—5.15mg/L、TP 0.10—0.19mg/L)及重营养化湖水(含TN33.86mg/L、TP 1.939mg/L)经水网藻(1g/L)处理2d、4d、6d后,对氨氮(NH4N)、总氮、总磷去除率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22.
通过研究不同氮源对双胞旋沟藻(Cochlodinium geminatum)生长和链状结构的影响,探索双胞旋沟藻生长、形态建成和藻华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浓度NH4-N对双胞旋沟藻具有毒害作用,而NO3-N和尿素支持双胞旋沟藻的生长及双细胞链状结构的形成。双胞旋沟藻偏好吸收尿素,其最大生物量(1.2×107/L),最高生长率(0.19 d-1)均高于NO3-N组,并且尿素组指数生长期约40%的细胞以双胞链状结构存在,其数量达到2 146/mL,亦明显高于NO3-N组。近海水体中日益增加的尿素含量有助于提高旋沟藻藻华的发生规模和频率。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大亚湾代表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研究,分析了浮游动物干重与浮游动物数量、水温、盐度及水体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初步掌握了其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动规律。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在垂直分层上变化差异较小,而在夏季和冬季变化较为显著,尤以夏季为甚,夏季浮游动物干重和丰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 745.61~4 141.57μg/L和115.5~289.3 ind/L;在不同季节,浮游动物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不同的水层;浮游动物干重和丰度显示出了较好的相关关系,浮游动物生物量在垂直水柱上的变化与水温、盐度和叶绿素a含量均没有显示出相关关系;在整个垂直水柱内,冬、夏季浮游动物的干重明显较春、秋季的高。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水网藻对N、P的吸收能力,结果表明,水网藻在富营养化水体至污水一级、二级处理出水中的N、h农度条件下,对N、P均有较强的去除能力,6天内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7.3%和gi%.在含4.2-50.4mg/LN、0.18oh2.232mg/LP条件下,单位湿重的水网藻对N、P的去除能力随N、P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对水网藻N、P去除能力的影响与生长一致,生长越旺盛,去除能力越强水网藻对门扶乏的自然水体中的N、P去除能力也较强,去除率分别为70%和50%以上;而添加P,对TN、TP的去除率也增加因此,使用水网藻作为富营养化治理植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
广东肇庆星湖浮游生物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4月至1997年8月对广东肇庆星湖5个子湖泊的浮游生物进行6次调查.观察到浮游藻类82种,浮游动物中轮虫56种,枝角类19种,桡足类19种.不同子湖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及其季节变动均有不同.对星湖水生生物的分析可以得出,各子湖水质优劣程度为中心湖>青莲湖>里湖>波海湖.  相似文献   
26.
广东大亚湾和大鹏湾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97-1999年在广东大亚湾和大鹏湾的主要贝类养殖区设立了4个采样点,以华贵栉孔扇贝和翡翠贻贝为对象逐月采样,以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推荐的小白鼠法测定其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含量.1999年1-6月大亚湾东山海域的扇贝贝毒含量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的限定值,尤其是1月份,超过限定值近30倍.贻贝仅1月份超标.总体上贝毒含量表现为由冬春季高峰期逐月波动下降的趋势.大亚湾澳头和大鹏湾南澳的两种贝类毒素含量都不高,扇贝长期含有较低的毒素,贻贝在大部分时间内不含毒素.  相似文献   
27.
大亚湾养殖区营养盐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24  
研究了1997年春季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及1997~1998年度和1998~2000年春季澳头海域营养盐及其他水化参数的变化。大鹏澳和澳头海域平均DIN含量分别为52.37、115.07μg/L,DIP为5.33、9.19μg/L,DSi为351.81、1068.3μg/L。大鹏澳海域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值多在1.0以下,平均0.97;1998~2000年春澳头海域NQI平均值分别为1.94、1.63、1.51。从1997年澳头海域水质状况来看,春夏季节水质污染程度较高,秋冬季节较低。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整体水质良好,而且大鹏澳海域水质优于澳头海域,但近岸海区和养殖区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水质已接近中营养型水平。  相似文献   
28.
我国赤潮新记录种--Peridinium quinquecorne Abe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1999年5月在广东省惠阳大亚湾发生一起Peridinium quinquecorne赤潮.利用光镜和电镜对赤潮生物进行形态学观察.赤潮期间,赤潮生物最高密度可达11.8×106L-1,随着气温骤降,赤潮消退.P. Quinquecorne是一喜生活在富营养化的浅湾内兼具附着、浮游习性的种类,针对赤潮发生区域的营养盐与该种赤潮发生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利用电子显微镜和银染技术研究HTO对莱哈衣藻核仁纤维区的辐射效应。结果显示:分裂间期衣藻核仁纤维区为由细线样结构组成的索状结构;衣藻细胞在含低剂量HTO(370kBq/mL)培养基培养1400h以后,间期核仁纤维区索状结构变得膨松,体积增大;经含中剂量HTO(3700kBq/mL)培养1400h以后,纤维区索状结构明显解体,轮廓变得不清晰;经含高剂量HTO(37000kBq/mL)培养基培养1400h后,纤维区索状结构完全解体,呈现出松散的细线样结构,同时参与rRNA合成的一种酸性蛋白明显减少,结果表明,衣藻细胞分裂间期的核仁纤维区对HTO的辐射作用是敏感的。  相似文献   
30.
1998年广东大亚湾澳头海域先后发生日本星杆藻(Asterionellajaponica)水华(01-24~02-23)、细弱海链藻(Thalathiosirasubtilis)水华(04-08~04-20)、裸甲藻(Gymnodiniumspp.)水华(04-29~05-08)、角毛藻(Chaetocerosspp.)水华(05-11~05-20)。本文研究了水华期间藻类的生消过程及其动态变化,并分析环境因子在水华形成和消亡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稳定、适宜的水温是水华形成的必要条件,水温的急剧改变是水华消散的重要原因。海水盐度的大幅度波动与水华的消散密切相关。连续的低光照对藻类有诱导作用,而不同的藻类对光照强度的需求和反应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