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04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自从液化石油气进入千家万户以来,它以方便、干净、热值高、污染轻等优点,很快在城市居民中普及使用,这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家庭和周围环境清净了许多,也使城市的天空多了一些蓝色.作为盛装液化石油气的容器,液化石油气钢瓶在我们身边使用已有20多年了,人们都知道液化石油气易燃易爆,因此平时对液化气的使用十分小心和注意.可是,人们对液化石油气钢瓶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却很少关心和重视,这一方面是由于对钢瓶本身不太了解,另一方面是人们对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安全性能和质量不够重视,只知道要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而忽视了作为载体的液化石油气钢瓶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22.
如今,在建筑各行业中,人工挖孔桩的应用已屡见不鲜,而在实际施工管理当中,有些方面考虑不周,或被忽视的一些问题,往往会影响到施工进度,甚至影响到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挖孔桩在工程建设中应有的作用,确保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结合工程实例,对人工挖孔桩施工存在的一些施工质量与安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3.
企业安全效益的量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全就是效益 ,而安全效益的量化问题一直是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笔者通过安全效益的论述、量化分析 ,提出了企业安全效益由安全管理所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安全投入转化的经济效益、潜在经济效益四部分组成的新观点 ;推导出安全效益的量化公式 ,从而揭示了安全与效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得出了安全效益从定性走向定量是必然的规律和安全效益完全可以进行量化计算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24.
土壤中铜、铅离子的竞争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Cu2+、Pb2+在2种土壤上的竞争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Cu2+、Pb2+在乌栅土上的吸附量均高于在红壤上的吸附量,Pb2+又较Cu2+在土壤上的吸附量大.分别用一级、二级动力学方程、抛物线方程、Elovich方程和幂函数方程对该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拟合,其中幂函数方程拟合结果最好.Cu2+、Pb2+在乌栅土上的吸附主要是通过与土壤中的Ca2+、Mg2+进行交换,其累积吸附量与Ca2+、Mg2+的累积解吸量线性关系显著(R2为0.990~1);在红壤上是通过与土壤中的H+进行离子交换而吸附.Pb2+对Ca2+和Mg2+的交换能力比Cu2+强,其存在显著降低了Cu2+在2种土壤上的吸附量;Cu2+的存在略降低Pb2+在土壤上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25.
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的方法与案例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4  
论文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为例,借助GIS技术,利用评价模型,探讨了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的技术方法,分析了生态评价不同综合分值的耕地、林地、牧草地、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的土地整理措施。生态评价综合分值在80~100之间的耕地应被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其土地措施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作物的品质;非天然林的林地应考虑向经济林发展,发展特色林果业;未利用地可作为耕地的后备资源进行有计划开发。分值在65~80之间的耕地应划为农田保护区,整理措施应注意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林草地则要防止退化,适当发展经济林;未利用地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垦为耕地。分值在50~65之间的耕地整理措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步进行生态退耕;未利用地主要是保持原有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分值为0~50的耕地必须实行生态退耕还林还草的整理措施,林草地则注重保护和提高植被覆盖率;未利用地保持原状,不再开垦为耕地。  相似文献   
126.
络合剂和酸度控制对土壤铬电动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添加络合剂和控制阴极池溶液酸度对铬在黄棕壤中电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EDTA 柠檬酸和乳酸的加入明显改变了电动过程中电渗流的大小和铬在土柱中的分配,其中柠檬酸因可与土壤中的 Cr(III)发生较强的络合作用而显著增加了土壤总铬的去除率(29.8%);改变阴极池溶液酸度不仅影响了电动过程中电流、电渗流的大小和铬在土柱中的分配,同时也显著改变了总铬的去除率.其中在 pH 6.0 和pH 10.0 时,总铬的去除率分别达 25.3%和 24.0%,较 pH 4.0 和 pH 8.0 时增高近 1 倍.所有电动处理以后土壤中剩余的六价铬浓度均显著减少,约降低 80%,表明电动处理对土壤中六价铬(铬的主要有毒形态)的去除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7.
128.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但近年来,密云水库库区及入库河流中的总氮(TN)浓度呈现连年上升的趋势.以密云水库上游典型入库河流牤牛河为例,考察各形态氮素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从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预测的视角,解析氮素形态的转化,以期为密云水库的氮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密云水库上游除TN外,其余水质理化指标均满足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Ⅱ类标准.入库河流TN浓度显著高于库区(P<0.05),且以NO3--N为主,占比为77.7%~92.9%.半城子水库库区的C/N较高,有助于反硝化脱氮的发生,表现出一定自净能力.牤牛河水体和底质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高NO3--N浓度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的主要环境因子.牤牛河中存在大量硝化和反硝化功能微生物,反硝化菌相对丰度高于硝化菌,且均呈现出底质略高于水体的特点.牤牛河优势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分别为NitrosopumilusPseudomonas.PICRUSt2功能预测结果表明,牤牛河微生物氮代谢以NO3--N还原模块为主,且主要发生于水体中;硝化过程的功能基因在水体中的丰度最高,主要为narGH;而参与NO3--N还原反应的主要功能基因为底质中的异养反硝化菌(DNRA)所携带的nirBD,而反硝化模块的功能基因主要为nirK.  相似文献   
129.
太湖草藻型湖区磷赋存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耿雪  文帅龙  孙培荣  徐楚天  李大鹏  黄勇 《环境科学》2019,40(12):5358-5366
研究草藻型湖区上覆水和沉积物磷赋存特征及环境意义有助于明晰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转化过程,对于深入理解不同类型湖区的富营养化过程及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太湖典型草藻型湖区进行四季多点采样,分析草藻型湖区水体及沉积物中不同磷形态的时空差异,并揭示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①藻型湖区上覆水中总磷(TP)、溶解性总磷(DTP)、溶解性无机磷(DIP)和颗粒态磷(PP)显著高于草型湖区,时间分布上大都表现出夏秋高于冬春的特点,PP是TP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71. 8%~89. 6%.叶绿素(Chl-a)浓度与上覆水中磷赋存形态呈相似的时空分布特征.②藻型湖区表层沉积物TP含量为372. 38~529. 64 mg·kg~(-1),草型湖区为304. 29~454. 27 mg·kg~(-1),藻型湖区表层沉积物TP含量明显高于草型湖区,冬季沉积物TP含量最高,夏季最低,这与外源污染的输入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内源磷在沉积物和上覆水间的迁移转化有关.③沉积物中不同磷赋存形态数量分布由小到大依次均为:NH_4Cl-P、Fe-P、Org-P、Res-P、Al-P和Ca-P.表层沉积物Mobile-P(NH_4Cl-P+Fe-P+Org-P)在TP中的占比藻型湖区为9. 10%~16. 93%,略高于草型湖区8. 11%~13. 50%,Res-P在TP中占比藻型湖区为10. 06%~14. 97%,草型湖区为11. 02%~20. 28%.藻型湖区内源磷释放风险大,不利于磷的固定与埋藏.不同类型的湖区富营养化程度明显不同,在磷的释放与埋藏中也表现出不同变化特点.藻型湖区因其较高的内源磷负荷和释放潜力,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30.
建设、运营集中供热工程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如何把环境保护与利民工程有效结合,不发生冲突,是当前主要任务。本问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防治污染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