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04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91.
密云水库水污染指标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 水库是城市的饮用水源地之一,其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供水.目前,我国众多水库均出现了富营养化的趋势,给水厂的处理工艺带来较大难度,如果处理不当,还将对人体产生长期潜在的危害.本文以北京密云水库为例,提出了水库水质污染的主要限制因子,对水库的日常监测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92.
土壤及土壤-植物系统中复合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复合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存在形式 ,在分析中 ,主要从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和土壤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评价了土壤复合污染的多种表征方法 ,并且讨论了该研究当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93.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催化氧化技术发展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在催化氧化法的研究发展中,产生的湿式催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均相催化氧化法和多相催化氧化法4个分支,在实质上,它们都对氧化剂的分解产生催化作用,以加快放心水中与氧化剂之间的化学反应。由于某些强氧化可要催化作用下产生更强氧化性的基团,能够使一些高浓度难解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因此催化氧化法成为处理高深度难降解有机废水一项重要的新技术。本文将对催化氧化法的研究发展,应用情况分类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394.
锰化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一旦受到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将受到影响,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为探究不同深度土壤重金属与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对锰化厂同一污染点的不同深度(0.3~0.5、1.0~1.5、2.0~2.5、3.0~3.5 m)土壤进行样品采集,发现其重金属污染包括:锰(Mn)、铬(Cr)、镍(Ni)、铜(Cu)、锌(Zn)、砷(As)、镉(Cd)、汞(Hg)和铅(Pb),且在土壤3.5 m深度以上均超出了广东省土壤背景值。运用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采样区土壤断面进行污染评价,采用典型相关和典范对应分析法,对不同土层重金属含量和微生物群落丰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污染区土壤3.0 m深度以上伴有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且1.5 m深度以上土壤属于重度污染;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土壤微生物的分析,发现微生物群落组成大体一致,但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土层所对应形成的微生物群落丰度不同,初步确定该污染区的优势菌为Sphingomonas;该区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的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因子主要包括Ni、Zn、Cd、Mn和Hg,且在土壤2.0~2.5m深度范围内富集了多种重金属抗性菌。该研究从多角度分析了不同土层重金属污染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为同类污染矿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为重金属抗性菌的实验室分离提供一定的场地选择依据,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改良及修复。  相似文献   
395.
工业废水锑排放标准限值的制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内外锑标准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工业废水锑排放标准的制订原则,并以太湖流域某湖泊水体为例,介绍了工业废水锑排放标准限值的制订流程。通过建立环境容量模型,计算区域水体允许纳污量,推算出在上游来水为极端最枯流量、枯水年平均流量、平水年平均流量情形下,研究区域内相关企业允许排放到水体中的锑质量浓度分别为19.10μg/L、28.47μg/L、48.92μg/L。考虑最不利情形,兼顾锑污染处理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建议直排点源及印染废水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出水锑质量浓度标准限值为20μg/L。  相似文献   
396.
397.
焦化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工业废水,组分复杂,生物毒性高,大多采用生物处理联合物化深度处理的工艺,以满足炼焦化学工业的污染排放标准,但其排水安全性仍然令人担忧。为研究工艺排水安全性,选择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sus)血红细胞、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为测试生物,研究了焦化废水及各处理阶段出水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变化,进而识别影响生物毒性的水质因子。焦化废水经过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后,出水急性毒性比进水下降71%,遗传毒性下降为90%以上的轻度以下损伤,显示生物强化处理对焦化废水生物毒性有良好的去除作用。生物处理出水再经过深度处理后,则表现出不同的毒性变化:活性炭吸附法对生物急性毒性的消除最佳,但遗传毒性较生物处理出水有所升高;臭氧氧化法不仅水质改善效率差,且最终出水的生物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均升高;臭氧催化氧化法对水中残留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但也造成出水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的升高。各水样对青海弧菌Q67的急性毒性与有机物、氮等水质指标表现出较强相关性,而遗传毒性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和改进处理工艺、保障水体生态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8.
化学溶剂吸收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燃烧后CO2捕集技术。介绍了化学溶剂吸收法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化学溶剂吸收法的研究现状,比较分析了几种常用CO2吸收剂的优缺点。重点阐述了两类新型相变吸收剂(液-液相变溶剂和液-固相变溶剂)的研究进展。指出:新型相变溶剂是理想的CO2吸收剂,用其捕集CO2可有效降低吸收剂的再生能耗;相变溶剂吸收CO2的传质反应动力学以及不同类型相变溶剂的挥发和降解特性应作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99.
对常规种植的长兴、昆山和有机种植的溧阳、溧水农田灌溉水进行了采样监测,并参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分别采用单项指数法(Pi)和综合指数法(P综)对常规种植和有机种植的7个农田灌溉区24个水质样品进行灌溉水质量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灌溉区的水质总体良好,其中常规种植的长兴样点Pi中Zn元素严重超标,P综为9.529,属重度污染,昆山样点Pi为0.277,尚清洁;有机种植的溧阳、溧水(L1、L2、L3、L4)样点Pi处于安全等级,综合评价为清洁。相关分析显示,水质pH、EC25℃、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元素之间呈正相关,且锌与铬、镉与砷有其同源性。  相似文献   
400.
亚临界水技术处理厨余垃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亚临界实验条件下,以淀粉、纤维素类物质为模型化合物,H2O2为氧化剂,研究了厨余垃圾(大米、白菜)在亚临界水中部分氧化获取小分子有机酸的过程中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加氧量对有机酸(甲酸、乙酸)生成的影响。以碳转化率为评价指标,确定反应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淀粉和纤维素分别在处理时间1~1.5 min,加氧量70%~100%,温度280℃;处理时间1~2 min,加氧量70%~100%,温度280~300℃条件下,生成有机酸浓度最大,达到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