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3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0篇 |
废物处理 | 9篇 |
环保管理 | 18篇 |
综合类 | 168篇 |
基础理论 | 40篇 |
污染及防治 | 20篇 |
评价与监测 | 14篇 |
社会与环境 | 9篇 |
灾害及防治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甲基营养型酵母表达载体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酵母作为生产真核异源蛋白的宿主菌 ,具备了易于分子遗传操作 ,原核微生物的生长性质及真核蛋白的翻译后加工修饰等特点 .其中Saccharomycescerevisiae (酿酒酵母 )是第一个作为异源蛋白基因表达系统并加以应用的酵母 .人们认为S .cerevisiae并非表达外源基因的最理想的酵母宿主菌 .在一群优于S .cerevisiae的表达菌中 ,甲基营养型酵母Pichiapastoris研究得最多 ,最具应用潜力 .在 2 0世纪 70年代期间 ,P .pastoris是单细胞蛋白 (Single cellprotein… 相似文献
72.
73.
王琪程海丽唐蔚妤董瑞龙苏小军周泽权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8,(12):32-35
在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铬铁渣透水混凝土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又对其配比和性能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水胶比和胶骨比是影响铬铁渣透水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因素;成型方式、加入减水剂和可再分散乳胶粉均可影响其性能,在胶骨比为0.31,水灰比在0.30~0.40时,合适的成型方式和减水剂用量可制得满足规范要求的透水混凝土。 相似文献
74.
<正>雷电是大气中十分壮观的超长距离放电过程,通常伴随着强对流天气而发生。其强大的电流、炙热的高温、强烈的电磁辐射以及猛烈的冲击波等物理效应能够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造成人员伤亡或物体受损。根据全球雷电的卫星观测结果估计:全球每秒钟约有46次雷电发生,而我国每一分钟发生70余次雷电。鉴于雷击灾害范围广,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危害又大,联合国有关部门已把它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雷击除每年造成我国上千人伤亡外,还导致民用电器损坏,森林发生大火,建筑物、供配电系统、通信设备遭到破坏,仓储、炼油厂、油田等燃烧甚至爆炸……目前,国内有关监管部门已经把防雷减灾作为一项重要的议题来抓。白山市安监局与气象局在联合执法减灾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执法中也发现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5.
本文研究了大黑汀水库表层沉积物碳氮磷污染负荷及分布特征,利用Peeper (pore water equilibriums)技术获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剖面特征,分析大黑汀水库间隙水氮磷分布的空间差异;采集沉积物无扰动柱样用静态培养法对其水土界面氮磷交换速率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沉积物中TN、TP和TOC的含量分别在729~5894mg/kg、1312~2439mg/kg和0.5%~5.6%之间,沉积物中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和活性磷(PO43--P)含量分别在0.6~202.9、34.4~168.3、0.1~0.3和16.1~75.2mg/kg之间,主要表现为下游含量高于上游,空间分布特征明显;沉积物C/N表明该水库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体内部,与人类网箱养殖活动有关.间隙水中NH4+-N和PO43--P浓度远高于上覆水,表明大黑汀水库间隙水具有向上覆水体扩散营养盐的潜力.在垂直方向上间隙水中NH4+-N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PO43--P浓度具有在0~4cm快速增加,之后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静态释放结果表明,沉积物-水界面NH4+-N和PO43--P的交换通量分别为3.5~110.5mg/(m2·d)和0.1~1.6mg/(m2·d),NO3--N和NO2--N交换通量在-112.5~157.2mg/(m2·d)和0.04~0.94mg/(m2·d)之间.NH4+-N、NO3--N和PO43--P在下游表现出较高的释放速率.较高的沉积物内源负荷使得大黑汀水库沉积物具有较大的向上覆水释放营养盐的潜力,改善水库沉积物污染状况是治理大黑汀水库水体环境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76.
未来我国减排政策更加关注对大气污染和大气增温的协同控制效果,但不同行业减排对空气质量改善和大气温度的影响不同.利用双向耦合的空气质量模型WRF-Chem,通过多组敏感性试验量化各部门人为源(工业源、居民源、交通源、火电厂和农业源)减排对2016年9月我国东部地区空气质量和大气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源、居民源、交通源、火电厂和农业源减排均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PM2.5浓度分别下降33.9%、9.6%、15.8%、10.8%和26.7%,但减弱的气溶胶-辐射相互作用使地表层获得更多能量,进而增加近地面气温0.04、0.03、0.01、0.03和0.09℃.在大气层顶,工业源、居民源、交通源和火电厂减排分别导致净辐射通量下降0.3、0.8、0.7和0.1 W·m-2;而农业源减排则引起大气层顶净辐射通量增加0.8 W·m-2.一方面,减排农业源导致散射性气溶胶下降进而引起净辐射增加;另一方面,减排农业源不会导致吸收性气溶胶(黑碳)下降,不能抵消散射性气溶胶下降引起的辐射增加.因此,减排农业源会导致大气层顶净辐射通量增加,同时近地面温度增加也最为显著.未来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尽管控制农业源排放会带来显著的空气质量改善,但同时会带来不利的显著增温后果. 相似文献
77.
为明确水蚀环境不同条件下植被恢复策略对土壤固碳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差异,通过搜集91篇论文的实验数据,以农田(或裸地)为对照,基于Meta分析评估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和团聚体稳定性对水蚀环境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还草均有利于提高SOC储量,改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但两者的优势功能存在差异,还林的固碳效应强于还草,而还草对增强团聚体稳定性的作用更强.(2)多因素Meta分析表明显著影响SOC的因素有:恢复年份、土壤黏粒含量、植被覆盖度、年平均降雨(MAP)、年平均气温(MAT)和土壤深度.其中植被恢复对SOC储量的正向效应随着植被覆盖率增加而提高;草地恢复在土壤黏粒含量为20%~32%下对SOC储量的提高效应更显著,在MAP>800 mm或MAT<15℃条件下更易促进草地固碳效应,不同恢复年限下的草地固碳效应无显著变化;而林地恢复在土壤黏粒含量>32%下对SOC储量的提高效应更显著,气候条件对林地SOC储量无限制性影响,林地恢复下的SOC储量与恢复年限间存在正向效应.(3)植被恢复在黏粒含量为20%~32%时对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平均... 相似文献
78.
黑碳(BC)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空气质量与人类生活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移动样带手段开展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监测,分析其基本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异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UR),探讨人口密度、经济产值和交通道路网密度等因素对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市近地面BC平均浓度为(9.86±8.68)μg·m~(-3),空间差异明显,郊区[(10.47±2.04)μg·m~(-3)]比市中心地区[(7.93±2.79)μg·m~(-3)]高32.03%(2.54μg·m~(-3)).气象要素(风速和相对湿度)和交通道路变量(路网长度、省道距离、高速距离等)显著影响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r为0.5~0.7,P0.01).基于气象和交通道路变量的LUR模型能较好模拟上海近地面BC浓度(调整后R2为0.62~0.75,交叉验证R2为0.54~0.69,RMSE为0.15~0.20μg·m~(-3)),其中100 m和5 km缓冲距离的LUR模型相对较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主要受气象要素和交通源的影响.本研究有利于加深对上海市BC浓度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客观认识,可为模拟和预测BC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9.
在贵州喀斯特区域一块典型的退耕弃荒洼地中央和周边坡面采集了4个土壤剖面,研究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δ13Corg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坡面不同土壤层次SOC的变化范围为6.0~92.3 mg·kg-1,并沿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迅速降低,变化幅度远远大于洼地土壤剖面(6.3~26.7 mg·kg-1).坡面土壤δ13Corg 介于-25.103‰和-23.666‰之间,但各剖面土层内部δ13Corg变化趋势不一致.洼地土壤δ13Corg 介于-23.495‰和- 20.809‰之间,并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δ13Corg逐渐增加.洼地土壤剖面层次内C4-C占SOC的比例随土壤层次的加深逐渐增加,与林-农生态系统转变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相反;土壤δ13Corg与C3-C之间呈显著相关性(R2=0.7806,n=7),对δ13Corg起到主要影响作用的是退耕弃荒后新加入的C3-C.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