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72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41.
自从液化石油气进入千家万户以来,它以方便、干净、热值高、污染轻等优点,很快在城市居民中普及使用,这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家庭和周围环境清净了许多,也使城市的天空多了一些蓝色.作为盛装液化石油气的容器,液化石油气钢瓶在我们身边使用已有20多年了,人们都知道液化石油气易燃易爆,因此平时对液化气的使用十分小心和注意.可是,人们对液化石油气钢瓶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却很少关心和重视,这一方面是由于对钢瓶本身不太了解,另一方面是人们对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安全性能和质量不够重视,只知道要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而忽视了作为载体的液化石油气钢瓶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42.
春季北支脊变化特征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个站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通过小波、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了春季北支脊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中国同期降水和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北支脊缓慢增强,存在2~3 a和准6 a的周期;纬向位置略向东移,具有准3 a和12 a的周期。春季北支脊偏强(弱),黄河流域到江南地区的降水量偏少(多),东北、西南和华南地区的降水量偏多(少);春季北支脊纬向位置偏东(西),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偏多(少),西南和江南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偏少(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升(降)温显著。当春季北支脊纬向位置显著偏东(西)时,且强度偏强(弱),淮河流域降水偏少(多),东北、西南和华南地区的降水偏多(少),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偏高(低)。通过对相应的环流和物理量场的分析,能较合理地解释中国春季气候异常的原因,对中国短期气候预测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3.
以北方典型富营养化水库-大黑汀水库水体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夏季和秋季采用顶空平衡法对其表层35个点位水体溶解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浓度进行测定,并对水库水-气界面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大黑汀水库表层水体的CO2、CH4和N2O整体上均表现为过饱和状态,夏季表层水体CO2溶存浓度和扩散通量均值分别为(72.75±67.49)μmol/L和(810.62±790.64)μmol/(m2·h);秋季CO2溶存浓度和扩散通量均值分别为(394.64±104.13)μmol/L和(4822.81±1250.00)μmol/(m2·h);夏季CH4平均浓度和扩散通量分别为(0.19±0.12)μmol/L和(3.04±2.10)μmol/(m2·h),秋季CH4平均浓度和扩散通量分别为(0.41±0.26)μmol/L和(5.16±3.23)μmol/(m2·h);夏季N2O溶存浓度和扩散通量均值分别为(0.03±0.01)μmol/L和(0.31±0.10)μmol/(m2·h),秋季N2O溶存浓度和扩散通量均值分别为(0.03±0.01)μmol/L和(0.25±0.15)μmol/(m2·h).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黑汀水库夏季表层水体CO2及N2O浓度主要受水温、水深和电导率影响,CH4浓度主要受水深及电导率影响;水库秋季表层水体CO2溶存浓度主要受水温、水深和TDS影响,CH4浓度主要受水温、水深和TDS影响,N2O浓度主要受水深影响.  相似文献   
144.
以太湖地区两种典型的水稻土(乌泥土和白土)为供试土壤,在盆栽条件下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并配制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浇灌。通过多次刈割鲜草,研究模拟酸雨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铜的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植物体内铜含量的影响是模拟酸雨和“稀释效应”两种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试验初期,表现为处理黑麦草体内铜含量低于对照;随收割茬次的增加,表现出随处理pH的降低,黑麦草体内铜含量的增加,且对缓冲能力弱的白土影响强度大于缓冲能力较强的乌泥土;对土壤pH有明显影响,随模拟酸雨作用时间增长,土壤pH下降,其降幅随处理pH的降低而增大;模拟酸雨主要影响交换态铜,表现为随处理pH的降低交换态铜的分配系数增高,在处理pH=3.0时影响到碳酸盐结合态铜,只有强酸化条件下(处理pH=2.0)才影响到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对有机物结合态及残渣态铜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5.
电动-氧化修复可同时去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但需要控制合适的条件,因此研究了电动-氧化修复的条件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和重金属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阴极安装阳离子交换膜可避免氧化剂与阴极直接接触,提高氧化剂在土壤中的输送效率,PAHs总平均去除率达82.8%,同时可维持土壤pH在中性范围,土壤电导率(EC)变化较小,但对重金属的去除率也较小;控制阴极液pH为酸性,PAHs总平均去除率可达96.2%,对重金属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然而会改变土壤pH和EC。相对来说,阴极安装阳离子交换膜是一种比较可行的电动-氧化修复处理条件,PAHs去除率高,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小,但对重金属去除率不高。维持土壤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如何同时高效去除PAHs和重金属的条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6.
太湖草藻型湖区磷赋存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耿雪  文帅龙  孙培荣  徐楚天  李大鹏  黄勇 《环境科学》2019,40(12):5358-5366
研究草藻型湖区上覆水和沉积物磷赋存特征及环境意义有助于明晰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转化过程,对于深入理解不同类型湖区的富营养化过程及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太湖典型草藻型湖区进行四季多点采样,分析草藻型湖区水体及沉积物中不同磷形态的时空差异,并揭示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①藻型湖区上覆水中总磷(TP)、溶解性总磷(DTP)、溶解性无机磷(DIP)和颗粒态磷(PP)显著高于草型湖区,时间分布上大都表现出夏秋高于冬春的特点,PP是TP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71. 8%~89. 6%.叶绿素(Chl-a)浓度与上覆水中磷赋存形态呈相似的时空分布特征.②藻型湖区表层沉积物TP含量为372. 38~529. 64 mg·kg~(-1),草型湖区为304. 29~454. 27 mg·kg~(-1),藻型湖区表层沉积物TP含量明显高于草型湖区,冬季沉积物TP含量最高,夏季最低,这与外源污染的输入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内源磷在沉积物和上覆水间的迁移转化有关.③沉积物中不同磷赋存形态数量分布由小到大依次均为:NH_4Cl-P、Fe-P、Org-P、Res-P、Al-P和Ca-P.表层沉积物Mobile-P(NH_4Cl-P+Fe-P+Org-P)在TP中的占比藻型湖区为9. 10%~16. 93%,略高于草型湖区8. 11%~13. 50%,Res-P在TP中占比藻型湖区为10. 06%~14. 97%,草型湖区为11. 02%~20. 28%.藻型湖区内源磷释放风险大,不利于磷的固定与埋藏.不同类型的湖区富营养化程度明显不同,在磷的释放与埋藏中也表现出不同变化特点.藻型湖区因其较高的内源磷负荷和释放潜力,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47.
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的方法与案例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4  
论文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为例,借助GIS技术,利用评价模型,探讨了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的技术方法,分析了生态评价不同综合分值的耕地、林地、牧草地、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的土地整理措施。生态评价综合分值在80~100之间的耕地应被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其土地措施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作物的品质;非天然林的林地应考虑向经济林发展,发展特色林果业;未利用地可作为耕地的后备资源进行有计划开发。分值在65~80之间的耕地应划为农田保护区,整理措施应注意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林草地则要防止退化,适当发展经济林;未利用地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垦为耕地。分值在50~65之间的耕地整理措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步进行生态退耕;未利用地主要是保持原有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分值为0~50的耕地必须实行生态退耕还林还草的整理措施,林草地则注重保护和提高植被覆盖率;未利用地保持原状,不再开垦为耕地。  相似文献   
148.
149.
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填埋、焚烧、综合利用等治理方法的基本情况,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