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63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由于喀斯特区域表层岩溶带的结构和构造表现为高度的异质性,以及大量缺失定位观测资料,使得该区域目前还没有较为完善的产汇流模型。对特定小流域地表产流输出过程的分析,有利于对流域内部各种水文过程的认识。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通过对一完整自然年的地表产流输出进行分析发现,流域地表径流输出主要发生在5~10月份;受雨强和壤中流向地表径流转化过程的影响,5月份的地表径流产流输出为突发衰弱型伴有明显的迟滞效应,其他月份主要为渐进增强衰弱型,迟滞效应较5月份明显减弱;如去除5月份的影响,6~10月份流域地表径流输出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r=0.99);壤中流向地表径流径流转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就全年而言,经由卡口站地表径流输出的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23.1%。  相似文献   
272.
在15℃条件下用产甲烷菌培养基对采自四川省红原县的牦牛粪进行富集培养,采用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从富集培养物中分离得到一株在8~45℃范围生长、最适生长pH为8.5的嗜碱产甲烷菌T13.该菌株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胞聚集体,在液体培养基中为肉眼可见的颗粒状物,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为淡黄色桑葚状;可利用甲醇、乙酸盐和甲胺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对氯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生长pH范围为6.5~9.5;最适NaCl浓度为0~0.15 mol L-1;最适生长温度为30℃.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T13为梅氏产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mazei).由于该菌最适生长pH为8.5,所以初步认为菌株T13是一株梅氏产甲烷八叠球菌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273.
蚯蚓堆制处理牛粪的腐熟度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最适湿度、接种密度和20℃的室内培养条件下,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处理未腐熟牛粪,蚯蚓堆制产物的多种生物学和化学指标及相关分析表明:种子发芽指数、脲酶活性、NH+4 N、NO-3 N/NH+4 N可作为反映蚯蚓堆制处理腐熟度的优选指标;NO-3 N、磷酸酶活性可作为一般性指标;蔗糖酶活性,水溶性碳、氮和挥发性固体不宜作为腐熟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74.
选用3种含铁材料FeCl3、Fe(OH)3和FePO4,开展重金属和砷(As)复合污染底泥的稳定化处理实验,并用毒性浸出测试(TCLP)的结果和底泥交换态重金属(Pb、Cd、Cu、Zn)及As的含量来评价其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1)FeCl3和FePO4降低了底泥pH值,Fe(OH)3轻微地提高了底泥pH值。(2)FeCl3活化了底泥中Pb、Cd、Cu、Zn,使其浸出量和交换态含量增加,对As浸出量的影响不大,但使底泥中As交换态含量明显降低,且在最大添加量(8.00 g/kg)时As交换态含量未检测出;Fe(OH)3降低了Cd交换态和浸出量,稍增加了As交换态和浸出量,但对Pb、Cu、Zn交换态和浸出量影响不明显;FePO4明显降低了Pb的浸出量和交换态含量,略微降低了交换态Cd、Zn含量,对交换态Cu影响不大,但明显增加了As的浸出量和交换态含量。综上,FeCl3对As具有较好的稳定化效果,但明显活化了底泥中的4种重金属;Fe(OH)3亦对底泥中Cd有一定稳定化效果;FePO4对Pb的稳定化效果较好,但明显活化了底泥中的As。显然,3种含铁材料都不能实现底泥中重金属和As的同时稳定化。  相似文献   
275.
考虑地形对轨道交通振动衰减的影响,对重庆轻轨6号线经过典型斜坡及陡崖地形的高架段进行现场测试。分析了振动频谱特性以及振动速度级沿轨道中心线及45°、90°三个方向的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引起地面振动主要频率分布在50 Hz两侧附近,各距离处频率分布不受地形影响;地表振动从桥墩承台传至周围土体中会出现较大的放大;振动沿斜坡和陡崖衰减速度慢于平面,在平面上衰减先快后慢,在斜坡方向则先慢后快,同时地面振动随距离衰减呈现出波动性,在90°方向距轨道中心线13 m附近出现了振动放大区;列车运行具有明显的偏载效应,近轨列车引起振动在承台上随距离增大,远轨列车引起振动随距离减小。  相似文献   
276.
环境中氟污染与人体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双阈值效应。人体长期暴露于氟地球化学异常或人为活动引起的氟污染环境中,会促使氟不断进入体内,最终导致氟中毒及其它氟效应。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氟化物和全氟化合物(PFCs)在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状况,综述了氟污染的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及污染/转移途径;回顾了氟化物及PFCs在人体内已产生的众多效应研究;总结了在饮水型氟污染、燃煤型氟污染、工业氟污染及人体氟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氟中毒区污染、人类活动氟污染以及氟与人体健康关系三个方面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77.
本简要从地震科普的角度阐述了在农村推进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并试述当前几项紧迫的工作,强调了群众参与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8.
根据烟气二噁英采样须收集冷凝水的特点,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烟气含湿量,得到简化公式,将该简化公式法与阻容法、FTIR法用于测定4类不同行业企业烟气的含湿量,并对测定结果做比对。结果表明,4类不同〖JP〗行业企业简化公式法的测量结果RSD为1.0%~4.2%,相对偏差为-4.21%~-0.25%;在湿度较高的测量条件下,简化公式法的测量结果RSD与相对偏差均<5%。该方法可作为固定污染源烟气手工监测中含湿量测量的一种辅助方法和质控措施。  相似文献   
279.
于2012年11~12月采集贵州不同营养状况的6座水库——三板溪水库、龙滩水库、万峰湖水库、百花湖水库、红枫湖水库和阿哈水库水样,分析水体中汞的形态分布及与水体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探讨水体汞形态及其分布特征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响应.结果表明:6座水库总汞浓度的平均值为(5.82±4.99)ng/L,其中在阿哈水库的库中和百花湖水库的岩脚寨采样点存在不同于其它点的局部污染源;MeHg浓度平均值为(0.08±0.07)ng/L,阿哈水库的MeHg浓度较高是其它水库的2~10倍,约为0.26ng/L.在枯水期,贵州6座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不同,其中三板溪水库和龙滩水库为表现为贫营养型;万峰湖水库表现为为贫中营养型;百花湖水库和红枫湖水库表现为为中富营养型;阿哈水库为富营养型.富营养化指数与总汞、甲基汞和溶解态甲基汞皆呈显著正相关(r=0.477,P<0.05; r=0.558, P<0.05;r =0.502, P< 0.05, n=19).富营养化对水库生态系统中形态汞之间的迁移和转化有着重要影响,为溶解态汞和甲基汞的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水体中汞的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80.
贵州省旱地黄壤Zn和有机质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黄壤Zn和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规律,分析环境因子对黄壤Zn和有机质空间分异的影响,对贵州省山地复杂环境下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30914个野外采样点,综合运用多种地统计学与传统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贵州省旱地黄壤Zn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贵州省旱地黄壤Zn的平均含量略低于全国土壤Zn的平均含量(100 mg·kg-1),处于中等水平,而有机质含量则较为丰富;变异系数表明两者均属于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②黄壤Zn和有机质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聚集分布,其中以Zn的Moran''s I指数更大、自相关程度更强;两个养分的最优理论模型均为指数模型,且块基比均介于25%~50%,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但结构性因素的作用更大;有机质的分形维数较Zn要高,其空间格局更复杂,对尺度的依赖性大.③Zn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低值区多位于东南部和南部地区;有机质高值区沿西北东南带斜线分布,而低值区则沿东北西南方向与高值区呈现交叉分布的格局.④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选取的7个环境因子均对黄壤Zn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高程和NDVI与两者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