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安全科学   11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331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重庆巫山建坪燃煤型氟中毒地区土壤具有明显的地带性高Cd地球化学异常,土壤Cd含量范围为1.85~22.7 mg/kg,平均值为7.5 mg/kg,为富Cd的黑色泥页岩、碳质粉砂岩和煤层的风化作用所致。土壤中Cd的赋存形态分析表明,Cd的生物有效性含量很高,约占总量的36%,而残渣态含量较低,有利于Cd被农作物吸收富集而危害食物链安全。在三峡库区燃煤型氟中毒地区进行地方病防治时,不能忽视Cd可能诱发的环境健康问题,以保障食物链安全和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652.
重庆市路面降雨径流特征及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2010年雨季对重庆市3场降雨时段的地表径流进行采样监测,分析了重庆市路面降雨径流过程特征与降雨强度和降雨间隔时间对不同水质参数初始冲刷的影响,运用多元统计技术区分出路面径流的潜在污染源.结果表明,3场降雨径流的COD、TP和TN的次降雨平均浓度(EMC)分别为60.83~208.03、0.47~1.01和2.07~5.00 mg.L-1,超出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是主要污染物;3次降雨事件中,污染物浓度的峰值均提前或同步于径流量的峰值,并且污染物浓度的峰值多数出现在产流10 min内;重金属Zn、Cu、Pb和Cd浓度随降雨径流过程呈锯齿状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区分出路面径流水质的2种潜在污染源:①机动车交通损耗和大气干湿沉降;②城市垃圾.  相似文献   
653.
重庆渝北地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分布与农业经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重庆渝北地区表层土壤网格化取样分析及岩、土、植物样的分析评价,阐述了Se元素的含量水平、空间分布与农业经济意义,并编制富硒土壤分布图。研究区表层土壤Se背景平均值为0.205mg.kg-1。土壤Se分布主要受地层、岩性及土壤对Se元素富集特性的控制。区内富硒土面积208.25km2,占全区11.57%,足硒土面积576km2,占全区32%。最具开发潜力的富硒土区为"北碚天府-工农-代家沟"一带(Ⅰ区),面积为36.8km2,富、足硒土次之(Ⅱ、III区),面积为110.3km2。富硒土区白菜、卷心菜等十字花科作物,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为富硒无公害或绿色农产品,具较大的农业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654.
界定铬渣堆积范围对于场地环境的维护和管理具有现实意义。工业生产过程中燃烧产生尾渣的磁化率是土层的几十倍,为高精度磁测在铬渣污染场地中的调查提供了前提条件和物理基础。文章采用高精度磁测对青海海北某一铬渣堆积场地进行调查,根据异常曲线的特征和定性拟合解释剖面,判定为铬渣填埋体为三度体,可近视看成为球体,球体的直径为5.8 ...  相似文献   
655.
研发可降解膜对于缓解由传统塑料膜引起的土壤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中,利用有机肥中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腐殖酸为骨架材料制备生物可降解膜成为一种新的选择,而成膜助剂是有机肥制备可降解膜的关键.为了探究膜制备过程中成膜助剂对膜性能的影响,分析成膜助剂对有机肥可降解膜的作用机理以及膜的降解规律,以海藻酸钠、丙三醇、戊二醛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成膜助剂,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以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与气体透过性为指标,对成膜助剂最佳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丙三醇、戊二醛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以质量分数计)分别为0.70%、1.00%、0.20%和1.00%时,有机肥可降解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其中机械性能中的拉伸强度为16.88 MPa、断裂伸长率为28.47%,氨气和二氧化碳透过系数分别为1.23×10-11和1.03×10-11g·m/(m2·d·Pa).光谱学分析结果表明,成膜后羟基、羧基、醛基等官能团含量和结晶度均有增加,因而实现了松散有机肥成为稳定性的可降解膜材料.土壤掩埋试验结果表明,膜材料降...  相似文献   
656.
为深入理解凋落物类型和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小盆+凋落袋控制实验,运用PCR-DGGE技术解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针叶树种马尾松和湿地松的凋落物分别与白栎、青冈两个阔叶树种凋落物混合分解对土壤微生物基因型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针叶凋落物中加入阔叶后细菌群落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将所有处理归为一类的相似度达72%,其差异仅表现在马尾松+白栎和湿地松+青冈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16S rDNA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分别显著高于单一马尾松和湿地松;2)针叶凋落物中加入阔叶后真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单一针叶处理与针阔混合处理间18S rDNA基因泳道带型的相似度只有28%,并且单一马尾松处理土壤18S rDNA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马尾松+白栎和马尾松+青冈,单一湿地松处理土壤18S rDNA的丰富度也显著高于湿地松+白栎和湿地松+青冈,多样性显著高于湿地松+白栎处理;3)土壤真菌18S rDNA的丰富度与凋落物初始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凋落物初始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针叶凋落物中引入阔叶凋落物后,增加了凋落物中N的比重,C的比重则下降,显著影响了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  相似文献   
657.
二噁英可在环境中造成持久性有机污染和危害。自20世纪80年代在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发现二噁英以来,各国学者针对二噁英排放控制开展了大量基础和应用研究。其中化学抑制剂可从根源上抑制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生成,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二噁英的生成机理及现有控制策略,指出采用抑制剂的优越性;综述了二噁英抑制剂种类及抑制机理,包括常用的氮基/硫基抑制剂、碱性抑制剂和复合抑制剂,并特别阐述了新型磷基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根据各类抑制剂在实验室的小试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新型抑制剂的研发思路。而实际焚烧工况复杂多变、抑制剂对二噁英的控制效果不稳定,难以达到小试实验效果,因此抑制剂在实际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的应用和推广仍需深入研究和优化。  相似文献   
658.
ASE提取Florisil柱净化GC-ECD法测定土壤中有机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ASE)-Florisil柱净化-气相色谱(GC/ECD)法测定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对加速溶剂萃取条件、Florisil柱净化的洗脱剂种类和体积、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等进行了优化。选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能够对20种有机氯农药实现有效分离、排除基质干扰,方法检出限在0.1~10.5μg/kg范围内。对2种土壤样品中的20种有机氯农药进行测定,平行分析(n=3)的RSD均在20%以内,且加标回收实验中除异狄氏剂偏高和异狄氏剂醛偏低以外,其他18种有机氯农药的回收率均在64.5%~123.4%之间。能够满足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659.
湖北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一款定制性应用型软件系统,录入湖北省100多个环境监测机构的人员、仪器、站房面积、经费预算、标准方法、标准样品、培训、人员监测能力、计量认证、质控数据等质量信息,用于质量控制和能力考核,实现对全省环境监测质量信息动态收集、集中存放、规范管理、实时查询、定量分析、快速上报和响应决策,是建设现代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新的尝试。"系统"在对环境监测电子化质量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方面具有较大的创新和优势,而且结合Excel程序对"系统"数据导入、导出和处理,提高了信息输入的效率和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深度。文章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内容、功能、优势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60.
为探索城市浅水湖泊高有机质含量沉积物中有机质污染特征及其与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关系,调查了西湖8个湖区沉积物柱状样不同深度泥层有机质含量及其轻、重组分和氮磷污染特征,通过与国内相关湖泊有机质组分的比较,定量刻画了西湖"香灰土"沉积物的有机质特征.结果表明,西湖沉积物属典型高有机质含量底质,不同湖区底泥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28~251 g·kg-1;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差别很大,引水入口湖区比其他湖区的有机质含量明显偏低;垂向上,大多湖区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反映出有机质在西湖丰富的沉积历史.有机质轻/重组分离研究表明,西湖沉积物中轻组有机质含量为0.57~9.17 g·kg-1,平均占总有机质的2.83%,重组含量为5.35~347.41 g·kg-1,平均占总有机质的90%;与玄武湖、月湖、太湖、白洋淀等浅水湖泊相比,西湖底泥轻组有机质含量与之相当,但重组有机质含量明显偏高,反映出西湖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湖泊,有机质污染负荷高,底泥腐殖化程度高.西湖底泥轻组有机质与总磷、总氮显著相关,而重组有机质含量仅与总氮含量显著相关,与磷没有相关性,表明轻组有机质对氮、磷内源释放潜力具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西湖"香灰土"型沉积物有机质含量高、重组有机质比例高,对内源氮磷释放的缓冲能力强,在西湖营养盐内源负荷控制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