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39篇
安全科学   12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538篇
基础理论   93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针对目前我军典型后方弹药仓库,其库房内弹药堆垛环境温湿度存在分布不一致这一客观事实,对6种同批次典型发射药质量进行了不同堆垛位置质量变化对比测试研究。测试研究的结果对我军弹药储存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2.
文章以鲁北平原山东省广饶县为例,阐述了成、淡水形成的地质背景、成淡水变化带形成与演化;分析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起的咸水入侵的历史与现状;采用非确定性模型方法对咸水入侵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缓解咸水入侵的对策与建议.取得的主要认识和结论为:(1)鲁北平原自山前冲洪积扇向莱州湾滨海平原,地下水水质具有水平和垂直分带特征;(2)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量开采南部地下淡水后.地下淡水水位持续下降,破坏了咸淡水之间的水动力平衡,北部咸水向南入侵,引起淡水咸水、机井报废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3)预测结果表明,在不采取调控措施情况下,咸淡水界面以每年平均240m速度向南部推进;(4)人工回灌、营造淡水帷幕并减少淡水区开采量是防止咸水人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73.
黑水虻处理养殖废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腐食性昆虫黑水虻处理禽畜粪便,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将大量的禽畜粪便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昆虫蛋白源饲料,在消除环境污染的同时,为市场提供动物蛋白源饲料添加剂,从而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黑水虻的干物质含有42%的粗蛋白和35%的脂肪,必须氨基酸含量优于鱼粉,特别适合于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874.
875.
简要介绍青海湖流域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介绍了2008 年新立项的“十一五” 科技支撑项目“青海湖流域生态和环境治理技术与试验示范”的目标、主要内容、拟解决的关键 技术和主要创新点等,并从生态与环境监测,湿地、草地与沙地恢复,以及综合整治等方面总结 了最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876.
包覆型纳米铁的制备及对三氯乙烯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乳包覆法制备出粒径约为80 nm的纳米铁粒子.结果表明,包覆型纳米铁与普通液相法、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铁相比,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7 d,经过700 h后,其对初始浓度为10 mg·L-1三氯乙烯(TCE)的去除率可达90%;对反应动力学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纳米铁对TCE的还原过程为准一级反应,在无氧、室温、中性条件下,浓度为87.5、 175、 262.5、 350 mg·L-1的包覆型纳米铁的表观速率常数Kobs值分别为6.49×10-4、6.64×10-4、7.10×10-4、7.43×10-4 min-1,证明Kobs与纳米铁质量浓度成正比;纳米铁与TCE的反应过程,是纳米铁失电子,在纳米铁表面生成Fe34,在水和Fe34界面上生成Fe23,TCE得电子降解,主要生成乙烯、乙烷,同时也有少量的其他含氯产物.  相似文献   
877.
北京地面紫外辐射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安俊琳  王跃思  李昕  孙扬  申双和 《环境科学》2008,29(4):1053-1058
基于北京城区太阳辐射和污染气体观测资料,运用TUV4.4辐射传输模型,研究了城市大气中太阳紫外辐射与空气污染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臭氧总量平均为329DU,并呈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的季节变化规律,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受城区大气污染的影响,地面处的紫外辐射量大幅减少(最大50%),且在夏季波动较大;云和污染物对紫外辐射的影响要大于总辐射,紫外辐射衰减约为总辐射衰减的2倍;城市低层大气中O3和NOx浓度的增加是造成紫外辐射衰减的重要原因,午后O3浓度与紫外辐射衰减相关系数为0.70.  相似文献   
878.
采集了上海市石洞口地区2010年春季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样品,使用ICP-AES和FESEM技术分析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特征,比较了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与3种工业纳米颗粒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染毒剂量为25、50、100和200μg.mL-1时,大气颗粒物水溶组分和不溶组分及工业纳米颗粒均可以抑制A549细胞生长活性并能诱导细胞产生活性氧(ROS),且大气细颗粒水溶组分生物活性最强,在上述染毒剂量下对细胞生长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3.31%、18.15%、20.43%和23.78%.在纳米尺度的颗粒物染毒组分中,纳米NiO的生物活性最强,在上述染毒剂量下对细胞生长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1.81%、15.12%、17.62%和19.44%.因此,大气细颗粒物水溶组分是最主要的毒性成分.  相似文献   
87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滇池流域蔬菜(豌豆、西葫芦、马铃薯)单作与玉米套作蔬菜两种种植模式下农田地表径流的产生量与径流污染(TN、TP、COD、SS)的浓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蔬菜单作和玉米套作蔬菜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量分别为94.7~128.9m·3hm-2和52.6~76.4m·3hm-2.蔬菜单作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中TN、TP、COD和SS浓度分别为10.6~35.8、0.79~3.23、54.6~224.1和35.0~478.3mg·L-1,流失量分别为1.74~2.39、0.18~0.26、7.71~10.59和10.4~21.7kg·hm-2;地表径流TP流失量以马铃薯单作模式最大,其余径流污染流失量以豌豆单作种植模式最大.玉米与蔬菜套作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中TN、TP、COD和SS浓度分别为11.7~23.8、0.23~3.54、26.5~222.1和49.7~541.3mg·L-1,流失量分别为0.82~1.22、0.10~0.16、4.17~6.03和8.71~12.6kg·hm-2;地表径流污染流失量均以玉米套作西葫芦种植模式最小.玉米套作蔬菜种植模式显著减少蔬菜农田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污染流失,对地表径流量、地表径流TN、TP、COD和SS流失量的最大削减率分别为44.5%、53.1%、46.4%、52.1%和42.2%.  相似文献   
880.
2002~2009年红枫湖水污染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详细的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2002~2009年红枫湖水质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8a间,红枫湖水质类别以Ⅳ类和V类为主;红枫湖水体已属中富营养型湖泊。水质恶化的驱动力是网箱、围栏和温流养殖,工业废水污染,现代农业生产影响,江湖连通变化与外河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