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39篇
安全科学   12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536篇
基础理论   94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MCDA模型的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风险全过程控制的思想,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综合考虑危险废物填埋场自身属性、污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污染受体等因素的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指标体系,该体系共包括14项指标;并采用MCDA(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对我国37个危险废物填埋场(不包括港澳台数据,下同)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了分级研究. 结果表明:14项风险分级指标之间具有很好的独立性,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完整、准确地反映危险废物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程度;37个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可分为高、中、低3个级别,其中81%处于中、低级风险级别;地下水中特征污染物ρ(Cr)监测值与风险分级分值的距平指数为0.802 9,验证了风险分级结果的可靠性;同时采用MDCA模型对风险分级指标权重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验证了风险分级过程中指标权重赋值的准确性,并降低了指标权重赋值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分级结果的可靠性.风险分级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为分析北方寒冷地区浑浊型富营养化湖泊湿地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别于2014年春季(5月)、夏季(7月)和秋季(9月)对小兴凯湖12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采样,系统分析了浮游植物功能群的组成特征. 结果表明:小兴凯湖浮游植物共划分为21个功能群,其中重要功能群为H1、MP、D、C、Y、X2、J和W1,春季以功能群X2和D占优势,分别占49.02%和24.32%;夏季以功能群X2、C和H1占优势,分别占28.86%、16.11%和14.16%;秋季以功能群X2和C占优势,分别占46.97%和27.66%. 浮游植物功能群随季节变化表现为X2+D→X2+C+H1→X2+C的特点,反映至水体环境,春季为低温、高营养、中度浑浊水体,夏季为高温、富营养、高度浑浊、低光照水体,秋季为低温、富营养、高度浑浊、低光照水体. 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表明,重要功能群功能群H1同ρ(TP)极显著正相关;功能群D同透明度、ρ(BOD5)极显著正相关,同ρ(CODCr)显著正相关,同浊度和ρ(TIC)显著负相关;功能群X2同透明度极显著正相关,同ρ(TP)显著正相关,同浊度极显著负相关. RDA多元统计分析表明,ρ(TP)、浊度、透明度是小兴凯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影响因子,ρ(TC)、ρ(TOC)同大多数小兴凯湖浮游植物功能群正相关,但不是主要影响因子,ρ(TIC)与小兴凯湖浮游植物功能群无相关性. 小兴凯湖虽然整体营养盐水平很高,但较高的浊度抑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3.
针对常规方法难以去除水中Br_3~-的问题,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负载型纳米Pd/Al_2O_3粒子电极,研究了该电极电催化还原Br O-3的效果.催化剂的结构表征表明该反应实现了Pd纳米晶的均匀负载,纳米Pd/Al_2O_3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和较低的能耗,其最佳反应条件为3%Pd负载量,0.9 m A·cm-2电流密度和1 g·L催化剂投量,酸性条件可促进Br O-3的直接或间接还原.ESR检测证实了Pd的负载增强了反应体系活性物种[H]的生成,进而促进了Br O-3的间接电催化还原.  相似文献   
104.
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对 Hg2+的捕集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于明泉  常青  安瑜 《环境化学》2004,23(6):664-667
以含Hg^2 废水作为处理对象,研究了几个影响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去除水中Hg^2 的因素,实验表明:(1)pH值对Hg^2 的去除率影响不大;(2)水中某些二价离子的存在不仅不会消耗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的用量,而且会促进螯合体MHM-Hg^2 絮凝沉淀,Hg^2 的去除率在99%以上,而一价金属离子对处理效果影响不大;(3)Hg^2 和致浊物质会互相促进彼此的去除,浊度的去除率在98%以上,Hg^2 的去除率在99%以上;(4)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对重金属离子具有选择性,可将部分重金属离子从其它离子中分离开、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化学生物絮凝和悬浮填料移动床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通过改变化学生物絮凝工艺中投加的混凝剂种类和投加量、改变悬浮填料移动床工艺中水力停留时间和气水比取得不同工况条件下各类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采用该组合工艺,当进水COD(89~319)mg/L,TP(1.24~4.26)mg/L,SS(44~240)mg/L,NH4 -N(14.7~36.3)mg/L时,出水可达到COD<50mg/L,TP<0.5mg/L,SS<20mg/L,NH4 -N<5mg/L。  相似文献   
106.
2009年11-12月国内环境事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简要统计了2009年11-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68起,包括沙尘天气2起,污染事件14起,地震40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7起,旱灾3起以及其他自然灾害2起.  相似文献   
107.
2010年7-8月国内环境事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简要统计了2010年7-8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138起,包括沙尘天气4起,污染事件21起,地震40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38起,旱灾3起以及其他自然灾害32起.  相似文献   
108.
针对频繁发生的饮食业烟道火灾事故,在烟道火灾发火机理及烟道沉积物燃烧特性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烟道环境的火灾探测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设计方案采用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控制芯片,选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为信息采集单元,以集冷端补偿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为一体的具有测温精度高、可靠性高及稳定性好等优点的MAX6675芯片为信号处理模块,以及报警和液晶显示模块.烟道火灾发生时,温度传感器采集信号后经信号处理芯片送控制系统,通过液晶显示并与系统设定报警阈值对比,判断是否发出报警信号.  相似文献   
109.
基于2016~2022年北京市环境监测和气象观测数据,结合后向轨迹聚类和潜在源区贡献分析北京市臭氧(O3)污染特征、气象影响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2016~2022年北京市共发生41次具有跳变特征的O3污染过程,平均为5.9次·a-1,发生时间集中在5~7月,跳变当日(OJD2)较跳变前一日(OJD1)的ρ(O3-8h)平均值偏高78.3%,峰值浓度偏高78.9%,OJD2区域O3浓度高值带呈现由南向北推进的特征.北京市跳变O3污染发生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不利气象条件导致的本地积累叠加区域传输影响.跳变型O3污染发生时具有偏南风频率增加、温度上升、气压降低和降水减少的特征,偏南风频率增加为O3及其前体物的传输提供条件,在本地高温作用下快速发生光化学反应,叠加降水较少,综合推高OJD2的O3浓度水平.聚类分析得到6条气团输送路径,OJD2来自偏北方向的气团减少11.2%,来自偏南和偏东方向气团增加6.7%和4.4%,气团以短距离传输为主,偏南和偏东方向对应的O3浓度较高,对北京污染贡献较大.潜在源区分析揭示OJD2的O3污染的主要潜在源区是京津冀中南部和东部,贡献了82.6%污染轨迹.跳变型O3污染区域输送贡献明显,需要加强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110.
国家级新区具有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是否达到政策预期是值得探讨的。研究基于产城相互作用机制,构建了产城融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舟山群岛新区和西海岸新区两个地区2014—2018年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发现:①两新区初期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平衡状况,但整体趋于良性发展。②后期两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产城融合,不过发展空间仍然较大。③两新区由于发展条件不一,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鉴于此,国家级新区在推进城市产城融合时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及时根据新区的发展现状采取相应的发展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