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39篇
安全科学   12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536篇
基础理论   94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为了探索沸石对轻度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沸石添加量及不同沸石粒级等因素对不同生长时期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植株生物量、果实产量和土壤镉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沸石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不同生长期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和果实产量;每千克土壤添加10 g的大粒级(MX)沸石使得土壤全镉和有效镉增加最多,同时也使番茄果实增产最多,每千克土壤添加18 g的小粒级(MN)沸石使得土壤全镉质量分数有所降低,土壤有效镉质量分数增加最少,同时也可使番茄果实增产42.9%以上。小粒级(MN)沸石为削减土壤重金属镉的最佳沸石粒级,18 g.kg-1为削减土壤重金属镉的最佳沸石添加量。  相似文献   
892.
监测数据法在工业污染核算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监测数据法应用于污染核算的工作流程.指出了监测数据法使用中监测数据本身、环境统计中以及动态更新中监测数据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加强监测管理、钻研监测技术,提升监测数据质量,为污染核算奠定基础;修订、完善监测数据法的相关技术规定并督促严格执行;正确处理监测数据,从技术层面改进污染核算质量;加强监测数据法核算的...  相似文献   
893.
基于SPEI的西南地区近53 a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文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统计分析西南地区128 个测站1960-2012 年的气象数据,从干旱年际变化趋势、四季变化趋势、干旱强度、干旱事件频次、干旱频率以及与ENSO的关系,对西南地区近半个世纪的干旱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西南地区及子区域近53 a 来呈干旱化趋势,21 世纪初干旱发生最频繁,干旱强度、极端干旱及中等干旱的频次均呈增加趋势;②四季大部分区域呈干旱化趋势,以秋季最为突出;③春季,干旱发生频率最高且集中在横断山地、四川盆地东部和云贵高原中部,夏季,横断山地北部、若尔盖高原和广西丘陵西北部易发生干旱,秋季,云贵高原、广西丘陵及四川盆地部分区域干旱频率较高,冬季,干旱易发区集中在若尔盖高原、四川盆地西南部一线;④各区域四季的干旱指数与ENSO指数相关性不同,并且ENSO事件强度与四川盆地和横断山地的SPEI 在年变化趋势方面存在明显负相关,与其他区域呈正相关。此外,西南地区在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都会出现干旱,但前者爆发干旱灾害的概率比后者高。而且各区域存在差异,四川盆地、若尔盖高原在厄尔尼诺年易发生干旱,而云贵高原在拉尼娜年发生频率较高,广西丘陵、横断山地没有明显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894.
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在好氧/延长闲置序批式反应器中研究不同浓度游离亚硝酸对系统除磷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闲置期聚磷水解及微生物体内各储能物质的变化及不同反应器的除磷效果,探究其可能存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游离亚硝酸浓度为5.13×10-5mg·L-1时对反应器除磷效果及沉降能力抑制不明显,而当游离亚硝酸浓度达到5.13×10-4mg·L-1时,磷的平均去除率降至40.5%,反应器中出现严重的污泥膨胀,污泥沉降指数值最高达310 mL·g-1.典型周期分析表明,游离亚硝酸可影响聚磷菌对碳源的吸收和胞内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合成,进而影响好氧吸磷及闲置期聚磷水解.恢复试验表明,当游离亚硝酸浓度高于2.57×10-4mg·L-1时,撤销影响后系统的除磷能力和沉降性能虽有明显回升,但无法恢复至初始水平.  相似文献   
895.
为了揭示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恢复工程驱动下喀斯特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情况,以黔中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的MODIS影像数据,通过NDVI像元二分模型法,对研究区植被覆盖进行了动态变化评估。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0年,极高植被覆盖度面积持续增长,高植被覆盖度面积持续减少,极低植被覆盖度、低植被覆盖度和中等植被覆盖度面积先增后减,植被覆盖总体呈现转好趋势;此外,植被覆盖景观斑块数减小,平均斑块面积增大,香农多样性指数减小,表明这一时期内植被覆盖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逐渐降低,生态恢复工程取得良好实效。  相似文献   
896.
采用南京地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空气质量数据和常规气象资料数据,分析了南京地区O3浓度变化特征,建立基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的O3浓度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与支持向量机、循环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等3种在空气质量预测方向上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南京地区O3浓度变化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浓度变化受前期浓度、气象因子和其他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共同影响.LightGBM模型较为准确地预测了南京地区地面O3浓度(R2=0.92),且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等性能优于其他模型.尤其是在容易出现臭氧污染的高温天气,该模型预测准确性明显高于其他模型,模型稳定性较好.LightGBM具有预测准确度高、稳定性好、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运算时间短等特点,在O3浓度预测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897.
为研究自然灾害减灾应急会商协调网络特征与优化,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发布通知为数据来源,构建自然灾害应急会商协调网络,从网络整体结构与机构节点属性2个方面刻画应急管理部组建前后应急会商协调网络的演进路径,并结合凝聚子群分析应急会商协调网络的派系结构与资源流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可以从应急资源的传递、共享与集聚角度重构自然灾害应急会商协调框架,提出从日常会商与灾情发布统一、发挥部际协调的平台优势、助力应急响应与处置实践3个方面优化应急会商协调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98.
污泥基吸附剂被广泛用于水和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治理,是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以酸性矿山废水(AMD)污泥为骨料,玉米秸秆为还原剂,膨润土为载体,采用固相还原法制备污泥复合材料,并比较了不同原料配比和不同煅烧温度制备的复合材料吸附As (Ⅴ)的性能,探究了溶液pH、吸附剂投加量和竞争离子等对材料吸附As (Ⅴ)的影响,使用SEM-EDS、XRD、FT-IR、BET和XPS等分析技术对材料性能进行表征,探讨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900℃时AMD污泥:玉米秸秆:膨润土=2 :1 :1制备出的材料吸附As (Ⅴ)效果最好,材料表面生成大量Fe3O4、Fe2 O3和Fe0颗粒.该材料对As (Ⅴ)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最大吸附容量为164.5mg ·g-1,比原始AMD污泥提高了4.4倍.静电吸附、含氧官能团络合作用、铁氧化层的吸附和Fe0释放出Fe2+/Fe3+形成Fe (OH)2/Fe (OH)3,与砷酸盐的共沉淀等是复合材料吸附As (Ⅴ)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99.
一体式粉末活性炭-微滤组合工艺的除污染效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一体式粉末活性炭-微滤(PAC-MF)组合工艺对有机物、农药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量化了粉末活性炭-微滤工艺中PAC、微生物和MF分别对去除污染物的贡献.结果表明,PAC-MF组合工艺对TOC、UV254、以及THMFP和HAAF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56%、96.75%、77.64%、83%,对敌敌畏的平均去除率为95.1%,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可达98%.粉末活性炭-微滤工艺中,活性炭能够使膜的有机负荷降至膜直接过滤工艺的28.32%,膜表面的炭层对污染物有去除作用;活性炭在一次性高浓度的投加方式下,可以提高活性炭对氨氮的吸附作用,使对氨氮的去除率达44.5%.  相似文献   
900.
为进一步提高高烈度地震区跨断层隧道在地震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依托天坪寨隧道F1断层段,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软件ABAQUS对纤维混凝土隧道衬砌的抗震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素混凝土二衬结构、钢-玄武岩混杂纤维混凝土(SBHFRC)二衬结构及钢纤维混凝土(SFRC)二衬结构的位移、应力及安全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SFRC衬砌结构最大横向、纵向位移分别增大12.57%,1.43%,竖向位移减小33.83%,SBHFRC衬砌结构的最大横向、纵向、竖向位移分别增大6.69%,22.35%,25.32%;SFRC二衬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别增加26.09%,19.69%,SBHFRG二衬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别增加3.16%,2.16%;SFRC二衬与SBHFRC二衬的最大剪应力分别增加20.82%,2.23%;衬砌结构采用SFRC和SBHFRC时的安全系数分别提高59.72%,54.74%;二衬结构采用SBHFRC时抗震效果优于采用SFRC时的抗震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强震区跨断层隧道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