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78篇
安全科学   136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585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为进一步提高高烈度地震区跨断层隧道在地震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依托天坪寨隧道F1断层段,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软件ABAQUS对纤维混凝土隧道衬砌的抗震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素混凝土二衬结构、钢-玄武岩混杂纤维混凝土(SBHFRC)二衬结构及钢纤维混凝土(SFRC)二衬结构的位移、应力及安全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SFRC衬砌结构最大横向、纵向位移分别增大12.57%,1.43%,竖向位移减小33.83%,SBHFRC衬砌结构的最大横向、纵向、竖向位移分别增大6.69%,22.35%,25.32%;SFRC二衬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别增加26.09%,19.69%,SBHFRG二衬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别增加3.16%,2.16%;SFRC二衬与SBHFRC二衬的最大剪应力分别增加20.82%,2.23%;衬砌结构采用SFRC和SBHFRC时的安全系数分别提高59.72%,54.74%;二衬结构采用SBHFRC时抗震效果优于采用SFRC时的抗震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强震区跨断层隧道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2.
素混凝土侵彻效应研究对防护工程设计和钻地武器战斗部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卵形头部弹丸侵彻素混凝土数值模拟分析,结合Young公式和空腔膨胀理论在侵彻深度和侵彻过载等方面对素混凝土侵彻效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数值模拟分析具有较好的可信度,丰富了素混凝土侵彻效应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8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地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主要讨论了贵阳市研究区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状况,利用GIS和RS技术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地形地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建立“空间属性一体化”数据库。构建了一套适合区域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求算出贵阳市各个地区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分值,最后将贵阳市的土地承载力划分为3个类型区:一是低承载力区(Y〈0.2),有花溪区、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二是中等承载力区(0.2〈Y〈0.5)。属于这种类型区的有4个地区,主要包括乌当区、白云区;三是高承载力区(Y〉0.5),主要有南明区、云岩区和小河区。这3个类型区分别代表土地承载力演替从低层次的均衡发展阶段到较高层次的不均衡发展阶段再到高层次的系统协调均衡发展阶段。结果表明,贵阳市目前的土地资源处于紧张状态,但不同的地区又有所差异,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地域性,最后对当地土地利用政策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84.
研究排污权交易演进的内在规律,探讨科学、有效交易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对于我国低成本地建立高效排污权交易制度具有现实意义。从排污权交易制度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埃奇沃斯盒形图”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构建的排污权交易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了4个层面,最后运用规范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排污权交易有效性进行评价,为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评价标准提供思路,并期望能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85.
末端产物对乙醇型发酵菌群产氢能力及代谢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南琪  宋佳秀  安东  张汝嘉 《环境科学》2006,27(8):1608-1612
利用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在一定条件下驯化成功的乙醇型产氢发酵菌群,通过静态培养实验,以葡萄糖为碳源,利用缓冲液控制反应体系pH值,通过不同的pH值环境使产氢发酵菌群末端产物生成比例发生改变,考察了不同的末端产物生成比例对菌群产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相末端产物总量相当的情况下,乙醇生成比例高时氢气产量也较高.通过外加乙醇和乙酸进行静态产氢实验发现,乙醇对发酵产氢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同对照组相比,外加40 mmol/L时氢气产量仅下降了34%,而乙酸的存在对菌群的发酵产氢有较强的抑制,外加乙酸浓度为10 mmol/L时即对产氢发酵产生明显抑制,浓度为40 mmol/L时产氢量较对照组降低了84.3%,液相末端产物也大幅降低,混合菌群最终形成乙醇型发酵应是菌群自然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6.
为探索平邑甜茶育苗质量与栽培基质理化特性的关系,通过设置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测定了平邑甜茶苗木生长相关指标、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显示:(1)不同配比土壤下,微生物数量及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差异显著,其中细菌数量随植物生长先增多后减少,与植物的生长速率趋势一致;(2)壤土为主的栽培基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在整个生长期均较高,平邑甜茶苗木较粗,质量较高;(3)沙土为主的栽培基质,前期根系优先发育,根冠比最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在整个生长期最低.说明壤土的营养状况和物理性状更适合平邑甜茶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887.
采用2018年6月以及2017年10月南京黑碳气溶胶(BC)垂直观测数据和Mie散射理论计算BC光学厚度(AODBC),并将结果输入TUV辐射传输模型,探讨BC对光解系数J[O1D]和J[NO2]日变化及垂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面,J[O1D]和J[NO2]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在正午12:00,但BC对J[O1D]和J[NO2]的衰减作用正午时最小,在6:00和18:00左右较大,最大分别可达-13.7%和-19.0%.AODBC与光解系数呈非线性负相关,BC对光解系数的衰减能力随着AODBC增大而下降.当天顶角为0°时,光解系数对AODBC的变化最敏感.在边界层0~1km内,光解系数与高度呈线性正相关,这与紫外辐射密切相关,J[O1D]和J[NO2]在垂直高度上与紫外辐射的相关系数R均高达0.99.BC对光解系数的衰减程度随高度下降而增大,但幅度较小,距平的最大值仅0.1%.  相似文献   
88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在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设计、水处理设备结构优化等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数值模拟技术常用的计算方法,对活性污泥法、MBR、厌氧消化等污水生物处理领域中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评述,讨论了模拟仿真过程中模型选择、简化假设、预测控制等关键问题。目前数值模拟在污水生物处理领域得出的多是导向性结论,将模拟与实验结合可以提升研究效率,更好地解决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889.
安申群  贡璐  李杨梅  陈新  孙力 《环境科学》2018,39(7):3382-3390
为明确干旱区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分布状况,进而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解决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问题,以塔里木盆地北缘盐碱地、天然林、沙地、30 a棉田这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的分布状况,结合冗余分析探索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SOC在天然林表现出最高值(1.92 g·kg~(-1)),在沙地随土层增加而增加,在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MBC在天然林表现出最高水平,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在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无明显变化趋势.DOC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天然林和30 a棉田的80~100 cm层(分别为143.23 mg·kg~(-1)和30.00 mg·kg~(-1)),在天然林中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在盐碱地中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且不同土层含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EOC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土层中未表现出明显规律.将各有机碳组分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MBC对不同土层最为敏感,DOC对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敏感.通过冗余分析得出各有机碳组分与土壤含水量、全氮、p H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电导率呈负相关关系.土壤环境因子对各碳组分含量的重要性排序为:土壤容重含水量电导率土壤氮p H,即容重和含水量为影响干旱区有机碳组分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90.
采用天气学分析和GRAPES-CUACE气溶胶伴随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北京市2016年2月29日~3月6日一次PM2.5重污染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污染形成和消散原因,并利用伴随模式追踪了造成此次重污染过程的关键排放源区及敏感排放时段.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过程北京市PM2.5浓度存在明显日变化,在3月4日20:00达到污染峰值,观测数据显示海淀站PM2.5浓度达到506.4μg/m3.形成此次重污染过程的主要天气学原因是北京站地面处于低压中心,且无冷空气影响,风速较弱,逆温较强,大气层结稳定,混合层高度较低,500hPa西风急流较弱,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扩散条件差,大气污染物易堆积;此次过程中,500hPa短波槽过境、边界层偏南风急流和冷空气不完全渗透导致了本次严重污染PM2.5浓度的短暂下降.伴随模式模拟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目标时刻的污染浓度受到来自河北东北部和南部、天津、山西东部、以及山东西北部污染物的共同影响,目标时刻PM2.5峰值浓度对北京本地源响应最为迅速,山西响应速度最慢;北京、天津、河北及山西排放源对目标时刻前72h内的累积贡献比例分别为31.1%、11.7%、52.6%和4.7%.北京本地排放源占总累积贡献的1/3左右,河北排放源累积贡献占一半以上,天津和山西分别占1/10和1/20,河北源贡献占主导地位,天津和山西贡献较小;目标时刻前3h内,北京本地源贡献占主导地位,贡献比例为49.3%,目标时刻前4~50h内,河北源贡献占主导地位,贡献比例为48.6%,目标时刻前50~80h,山西源贡献占主导地位,贡献比例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