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38篇
安全科学   12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534篇
基础理论   94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21.
安申群  贡璐  李杨梅  陈新  孙力 《环境科学》2018,39(7):3382-3390
为明确干旱区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分布状况,进而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解决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问题,以塔里木盆地北缘盐碱地、天然林、沙地、30 a棉田这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的分布状况,结合冗余分析探索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SOC在天然林表现出最高值(1.92 g·kg~(-1)),在沙地随土层增加而增加,在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MBC在天然林表现出最高水平,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在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无明显变化趋势.DOC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天然林和30 a棉田的80~100 cm层(分别为143.23 mg·kg~(-1)和30.00 mg·kg~(-1)),在天然林中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在盐碱地中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且不同土层含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EOC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土层中未表现出明显规律.将各有机碳组分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MBC对不同土层最为敏感,DOC对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敏感.通过冗余分析得出各有机碳组分与土壤含水量、全氮、p H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电导率呈负相关关系.土壤环境因子对各碳组分含量的重要性排序为:土壤容重含水量电导率土壤氮p H,即容重和含水量为影响干旱区有机碳组分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22.
采用天气学分析和GRAPES-CUACE气溶胶伴随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北京市2016年2月29日~3月6日一次PM2.5重污染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污染形成和消散原因,并利用伴随模式追踪了造成此次重污染过程的关键排放源区及敏感排放时段.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过程北京市PM2.5浓度存在明显日变化,在3月4日20:00达到污染峰值,观测数据显示海淀站PM2.5浓度达到506.4μg/m3.形成此次重污染过程的主要天气学原因是北京站地面处于低压中心,且无冷空气影响,风速较弱,逆温较强,大气层结稳定,混合层高度较低,500hPa西风急流较弱,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扩散条件差,大气污染物易堆积;此次过程中,500hPa短波槽过境、边界层偏南风急流和冷空气不完全渗透导致了本次严重污染PM2.5浓度的短暂下降.伴随模式模拟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目标时刻的污染浓度受到来自河北东北部和南部、天津、山西东部、以及山东西北部污染物的共同影响,目标时刻PM2.5峰值浓度对北京本地源响应最为迅速,山西响应速度最慢;北京、天津、河北及山西排放源对目标时刻前72h内的累积贡献比例分别为31.1%、11.7%、52.6%和4.7%.北京本地排放源占总累积贡献的1/3左右,河北排放源累积贡献占一半以上,天津和山西分别占1/10和1/20,河北源贡献占主导地位,天津和山西贡献较小;目标时刻前3h内,北京本地源贡献占主导地位,贡献比例为49.3%,目标时刻前4~50h内,河北源贡献占主导地位,贡献比例为48.6%,目标时刻前50~80h,山西源贡献占主导地位,贡献比例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823.
本文介绍了国外电子废弃物(WEEE)的回收利用情况,着重介绍了电子废弃物中金属的回收技术,为国内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24.
CDPVA是一种具有共轭多烯序列的聚乙烯醇(PVA)衍生物。通过低温热处理法制备了CDPVA/ZnO复合光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PVA经低温热处理后形成了具有一定共轭结构的CDPVA并包覆于纳米ZnO颗粒表面,提高了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能力,有效促进了光生空穴和电子的分离。当PVA与纳米ZnO的质量比为1∶100时,CDPVA/ZnO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最高;在催化剂投加量为0.5 g/L、初始罗丹明B质量浓度为4 mg/L、可见光照射50 min的条件下,罗丹明B降解率为97.51%,明显优于纯纳米ZnO;CDPVA/ZnO循环使用9次后仍保持较高的罗丹明B降解率,表明CDPVA的包覆有效抑制了纳米ZnO的光腐蚀,提高了光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25.
对AR 2型室内双参数环境监测保护设备的工作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这种设备在天然气或—氧化碳含量超限时具有监测报警功能,同时能启动控制通风设备,改善室内环境,是人民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保护设备。  相似文献   
826.
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的臭氧生成效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2004年9月27日至10月4日一冷锋系统途径北京并带来了大风和降水天气,为了解冷锋过境前后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臭氧生成效率的变化,利用此期间北京外场观测资料和箱模式计算了臭氧生成率及生成效率.结果表明,臭氧生成率可由观测结果进行求算,表达式为Q·∑Zi·Ki·[VOCi]/KOh NO2·[NO2].臭氧生成效率(OPE)变化范围为1.5~6.0,均值约为3.0,冷锋系统过境前、后OPE变化不显著.削减近交通主干线地区的VOCs排放量能有效降低该地的臭氧浓度.  相似文献   
827.
828.
危险化学品事故多米诺效应历史数据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整理分析近十五年来国内外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危险化学品事故多米诺效应研究的相关文献,介绍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主要研究方法,对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交叉比对,整理挖掘包括危险化学品多米诺事故场景下的易发物质、高发区域/过程、主要事故致因、高频事故序列、致死概率5项事故内在规律并对规律的运用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在后续研究中可以从改进采样时间区间设计和进行细分事故场景研究作为该领域的完善方向。  相似文献   
829.
向云  程曼  安韶山  曾全超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10):1642-1652
通过对黄土高原延河流域不同立地条件的植物、枯落物和土壤进行调查、取样和分析,选取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共有植物达乌里胡枝子,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共有植物-枯落物-土壤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以期探索不同立地条件中的元素迁移和转化。结果表明:1)土壤碳氮比的平均值为10.88,土壤碳磷比和氮磷比的平均值分别为23.14和2.13。2)土壤碳氮比表现为阳坡>阴坡、沟坡>峁坡,氮磷比无显著差异;共有植物碳氮比表现为阳坡>阴坡,峁坡>沟坡,碳磷比和氮磷比为阴坡>阳坡,峁坡>沟坡;枯落物碳氮比表现为阳坡>阴坡,峁坡>沟坡;氮磷比和碳磷比在不同立地条件中均表现为阴坡>阳坡,沟坡>峁坡。3)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植物-枯落物-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探讨,得知沟坡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累积速率相对高于峁坡,阳坡土壤有机碳固定大于阴坡,各立地条件中土壤全磷含量相对一致;在植物生长后期以及枯落物分解过程中,阳坡和峁坡表现为氮素迁移转化相对强烈,阴坡和沟坡则有利于磷的迁移和转化。  相似文献   
830.
采用高速照相机记录火焰传播过程,并运用ProAnalyst软件分别对微乳化柴油的主火焰高度和闪火焰传播速度进行了测量和追踪分析。结果表明:各时刻的微乳化柴油主火焰均不是连续的,呈现“跳跃式”传播,并且主火焰的最大高度显著小于-10PD 的主火焰最大高度;微乳化柴油火焰传播的平均速度以及最大瞬时速度均远小于-10PD ,而 HS -10火焰传播的平均速度以及最大瞬时速度在3种不同含水量的微乳化柴油中也均为最小。微乳化柴油的阻燃防火性能明显优于-10PD 的主要原因是其中的水分对火焰燃烧产生了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