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16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电除尘器气流均布影响因素试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电除尘器气流均布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的相对影响因子序列,提出气流分布调试廓线。  相似文献   
102.
东莞市农业土壤和蔬菜砷含量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系统采集了东莞市118个农业土壤样品和43个蔬菜样品进行砷含量分析,研究了土壤和蔬菜砷含量及其健康风险。研究发现,东莞市农业土壤砷含量变化范围0.40~28.87mg/kg,平均值12.95mg/kg,远高于东莞市背景值,其中62%的样品砷含量超过国家一级标准限定值,砷含量的变异系数为53.28%,变异程度较大。东莞市各区域土壤砷空间分布不均匀,土壤砷含量平均值大小排序如下:西部平原区环境保护区中部过渡区东南丘陵区。土壤砷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化石燃料燃烧、农药、化肥(磷肥)等工农业活动的输入也不容忽视。东莞市蔬菜砷含量超标比较严重,蔬菜砷对东莞市部分人群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03.
东莞市农业土壤和蔬菜铅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重金属元素铅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解东莞市农业土壤和蔬菜铅污染的状况,选取了该市118个农业土壤样品和43个蔬菜样品进行铅含量分析。研究发现,东莞市农业土壤铅含量普遍较高,92.4%的样点铅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79.7%的样点铅含量高于东莞市背景值,且变异程度较大,土壤铅含量最大值(140.58mg/kg)为最小值(20.36mg/kg)的7倍。各区域农业土壤铅污染程度各异,依据土壤铅含量高低可作如下排序:西部平原区中部过渡区东南丘陵区环境保护区。根据分析,东莞市土壤铅的污染源主要为工业企业"三废"的排放、含铅农药和肥料的大量使用、汽车尾气的排放和大气沉降等。东莞市蔬菜铅含量超标比较严重,特别是油麦菜和生菜,超标率分别达到42.86%和37.5%。不同品种蔬菜对土壤铅的富集能力不同,富集能力顺序依次为:生菜菠菜芥菜、油麦菜、白菜菜心、芹菜。  相似文献   
104.
鸟粪石结晶反应在猪粪和玉米秸秆堆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控制堆肥化过程中的氨气排放是减少堆肥氮素损失的关键,应用鸟粪石结晶原理,以氢氧化镁[Mg(OH)2]和磷酸(H3PO4)作为固定剂,按照摩尔比为1∶1,摩尔数为初始氮的15.4%添加到猪粪和玉米秸秆的堆肥物料中,通过26 d的密闭式底部强制通风静态堆肥.结果发现,添加固定剂的堆肥处理B中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堆肥结束时,NH+4-N含量为10.7 g·kg-1,是未添加固定剂的处理A的3倍,全氮含量为36.9 g·kg-1,比处理A提高10 g·kg-1.同时,固定剂的添加促进了有机质的分解,堆肥结束时处理B的有机碳降解率比处理A高 2%,发芽率指数表明,处理B的腐熟度(96%)高于处理A(82%).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及X射线能谱(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S)分析证实了堆肥产品中有MgNH4PO4·6H2O的存在.说明通过添加Mg(OH)2和H3PO4,可以改变堆肥的理化性质,促进堆肥的降解和腐熟,并通过鸟粪石结晶反应将堆肥中的铵态氮固定下来,有效提高了堆肥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5.
黔西土法炼锌区Pb、Zn、Cd地球化学迁移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黔北土法炼锌致使Pb、Zn、Cd在土壤和水体大量积累,危及到整个生态系统.以小流域为例,探索了废渣、土壤、水体的Pb、Zn、Cd地球化学形态及其迁移性.结果表明,冶炼废渣的Pb、Zn、Cd含量分别为4 632、 8 968、 58 mg·kg-1;污染土壤Pb、Zn、Cd含量分别达到234、 400、 9.6 mg·kg-1.废弃地的地球化学形态分析表明,污染土壤的Pb、Zn、Cd可交换态含量较高,具有较大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相对而言,废渣中Pb、Zn、Cd具有很低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交换态含量低于0.2%.冶炼区的地表水受到严重的Pb、Zn、Cd污染,地下水重金属含量未超出三类水体的质量标准.在地表水体中,可溶态的Pb、Zn、Cd含量少,主要以悬浮态存在,表明了河流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沿岸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06.
不同磷肥对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施肥是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的必要强化措施之一.通过研究农业生产中常用磷肥对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生长、砷累积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确定可提高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能力的最佳磷肥类型.结果表明,与不施砷对照组相比.添加砷处理中施用相应磷肥的蜈蚣草总生物量中蜈蚣草均有所降低(除钙镁磷肥外);在添加砷的情况下,钙镁磷肥、磷酸二氢钙和磷酸二氢铵等3个施磷处理总生物量相对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磷肥处理和不施磷处理(0.83 g/pot);地上部砷累积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磷酸二氢钙>钙镁磷肥>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不施磷>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处理的砷去除效率高达7.28%.由此可见,磷肥能一定程度提高砷超富集植物的修复能力,但不同磷肥对其砷去除效率的影响可达数倍之差,磷酸二氢钙是首选磷肥类型,综合考虑土壤pH、N、P和有效态砷等各种因子,磷酸二氢铵和钙镁磷肥也可作备选肥料类型.  相似文献   
107.
通风对堆肥供氧的影响及堆高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风是影响好氧堆肥过程中堆体氧气浓度的重要因素.通过设置0.01 m3/(min ·m3)(Al)、0.1 m3/(min·m3)(A2)和0.2 m3/(min·m3)(A3)三种不同通风速率进行好氧堆肥试验,考查堆体中氧气的变化情况,并利用氧气一维扩散方程进行堆体高度的优化.结果表明,鼓风停止时,处理A2、A3的氧...  相似文献   
108.
SO2诱导驯化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兵  张世玲  章江洪  敖勇  施哲 《环境科学》2011,32(7):2132-2137
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采集的微生物用低浓度SO2诱导驯化6d以上可培养出脱SO2微生物种群,它们之间相互协同,共同行使着对溶于水中的SO2生化降解的生物学功能,对SO2的生化降解速率高达888mg·(L·h)^-1,1.5h水中的SO3^2-的降解效率〉85%.脱硫菌样品经DNA提取及16SrRNA基因片段的聚合酶链反...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探究gvpA基因拷贝数和gvpC基因内保守重复序列的作用,利用3株微囊藻包括铜绿微囊藻FACHB910、FACHB930以及惠氏微囊藻FACHB929为材料;测量了伪空胞长度、伪空胞直径、相对气体含量、表观压强、临界压强和细胞膨压等性状,分析了gvpA基因拷贝数目、gvpC基因内保守重复序列与这些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0.
Characterization of surface runoff from a subtropics urban catchme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runoff from a 0.14-km^2 urban catchment with separated sewer in Macau was investigated. Water quality measurements of surface runoff were carried out on five rainfall ev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August to November, 2005.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such as pH, turbidity, TSS, COD, TN, Zn, Pb, and Cu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N and COD are the major pollutants from surface runoff with mean concentration of 8.5 and 201.4 mg/L, both over 4-fold higher compared to the Class V surface water quality standard developed by China SEPA. Event mean concentration (EMC) for major pollutants showed considerable variations between rainfall events. The largest rainfall event with the longest length of antecedent dry weather period (ADWP) produced the highest EMC of TN, TSS and COD. From the pollutographs analysis, the peak concentration of TN precedes the peak runoff flow rate for all three rainfall events. The tendency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TSS, turbidity and COD changing with runoff flow varies between rainfall ev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SS and other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hysical treatment process to control the surface runoff in the urban catchment.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 of parameters with TSS, high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SS, TN and COD was expected. The most significant event in term of first flush is the one with the strongest rainfall intensity and longest length of ADWP. TN always showed first flush phenomenon in all three rainfall events,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surface runoff in the early stage of surface runoff should be dealt with for controlling TN losses during rainfall ev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