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73篇 |
免费 | 963篇 |
国内免费 | 20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82篇 |
废物处理 | 175篇 |
环保管理 | 274篇 |
综合类 | 1775篇 |
基础理论 | 550篇 |
污染及防治 | 766篇 |
评价与监测 | 218篇 |
社会与环境 | 217篇 |
灾害及防治 | 18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97篇 |
2022年 | 199篇 |
2021年 | 144篇 |
2020年 | 136篇 |
2019年 | 129篇 |
2018年 | 179篇 |
2017年 | 177篇 |
2016年 | 153篇 |
2015年 | 187篇 |
2014年 | 242篇 |
2013年 | 249篇 |
2012年 | 226篇 |
2011年 | 229篇 |
2010年 | 212篇 |
2009年 | 191篇 |
2008年 | 178篇 |
2007年 | 186篇 |
2006年 | 160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127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45篇 |
2001年 | 144篇 |
2000年 | 115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为预测评估过硫酸盐缓释材料的释放性能,对释放过程模型的构建以及模型的验证进行了研究。借助微积分思想,从材料体的概化分割、初始条件设定、每个小单元的状态标定、各个小单元中过硫酸钾的迁移变化量以及材料最外层释放过硫酸盐的量5个方面构建过硫酸盐缓释材料释放模型,利用Excel-VBA编程实现其释放过程模拟。采用欧盟标准NEN7375测试过硫酸盐缓释材料释放性能并获得模型参数。通过输入相关模型参数得到过硫酸盐动态迁移过程及其释放特征曲线,并利用实测数据与模拟数据进行拟合校验。结果表明,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平均误差为1.88%,表明该模型设计合理,能够准确模拟过硫酸盐缓释材料释放过程,可作为缓释材料优化设计工具。 相似文献
212.
采用低温富集培养及混合平板分离技术,从巢湖底泥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在低温下仍具有较高效能的菌株D3、D6,经过厌氧/好氧交替培养,2种菌株在低温下(8℃)的除磷率均达到80%以上。在低温下,研究了pH、微量元素对2株菌株生长及除磷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株菌都具有广泛的温度适应性,适宜其生长和除磷的pH为中性偏碱,微量元素的缺乏对2株菌株的生长和除磷效果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染色观察显示,厌氧培养时菌体内聚羟基丁酸(PHB)颗粒明显增多,转为好氧培养后异染颗粒增多,为典型的聚磷菌特征。经鉴定,2株菌均属假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213.
以蔬菜废弃物辣椒秸秆和树叶为堆肥原料(CK),采用密闭式好氧堆肥工艺,研究了添加5%木本泥炭(T1)、5%活性炭(T2)和10%木本泥炭(T3)等炭基材料对堆肥pH、EC、CO2累积量、物料损失率、T值、C/N和发芽率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T2处理的pH在60 d后维持在8~9之间;EC值随着堆肥进行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最终CK、T1、T2和T3处理的EC值(mS/cm)分别降低了1.02、0.76、0.33和0.48;T2和T3处理的CO2累积量一直高于其他处理;所有处理的物料损失率均在20%以上;4个处理堆肥产品的T值分别为0.56、0.65、0.68和0.69;堆肥产品的发芽率指数分别为63.2%、69.3%、93.5%和86.1%。T值和发芽率指数显示T2和T3处理达到了腐熟阶段。结果表明,在蔬菜堆肥处理中添加炭基材料可改善堆肥产品的理化性质,加速堆肥物料的分解,有效地缩短堆肥周期和提高堆肥产品的腐熟度。 相似文献
214.
为了研究不同好氧预处理方式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通过建立3个模拟厌氧生物反应器,研究了传统厌氧生物反应器C1、上层好氧预处理-厌氧生物反应器C2和底部好氧预处理-厌氧生物反应器C3 3种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产甲烷过程。结果表明,挥发性有机酸的累积使C1始终处于产甲烷滞后阶段;而C2、C3的好氧预处理通过加快易水解酸化组分和过量挥发性有机酸的好氧降解,有效缓解了酸性抑制,产甲烷滞后时间明显缩短至10 d内。第32天C2停止上层曝气后,在27 d内甲烷浓度达到了50%以上,同时,产甲烷速率迅速上升,并在第81天可达到峰值773 mL/(kg·d)。C3在第11天停止底部曝气后,虽然经过22 d的时间甲烷浓度即上升至50%,但之后产甲烷速率经历回落阶段后再次逐渐上升,在实验结束时仅达到517 mL/(kg·d)。上层曝气的好氧预处理方式所需曝气时间相对较长,但其产甲烷启动快,与底部曝气相比,其后期的甲烷化过程更稳定并可达到较高的产甲烷速率。 相似文献
215.
首先将聚乙二醇单甲基甲醚酯(PEGMA)接枝到聚醚砜(PES)上得到PES-g-PEGMA,然后利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将聚氯乙烯(PVC)与PES-g-PEGMA共混,通过溶剂-非溶剂扩散诱导相分离法(NIPS)制备PVC/PES-g-PEGMA共混膜。在此基础上对PVC/PES-g-PEGMA共混膜的断面和表面微观结构、水通量、 截留率、机械性能及耐污染等性能进行测试,并采用接触角,含水率(EWC),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来表征PES-g-PEGMA 的质量百分含量对 PVC/PES-g-PEGMA 共混膜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VC/PES-g-PEGMA共混膜水通量,亲水性较纯PVC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耐污染性实验表明,随着PES-g-PEGMA的增加,耐污染性逐渐增强。实验结果同时也表明,该共混体系最佳共混比为7:3。 相似文献
216.
贯泾港构筑根孔湿地是石臼漾湿地的升级版,采用前塘-植物床/沟壕湿地-后塘复合系统净化平原河网污染水源,旨在为贯泾港水厂供水。研究了调试运行期湿地对污染水源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湿地对水源主要指标的去除率为:TSS(22.45%),NH4+-N(66.80%),TN(45.44%),SRP(66.67%),TP(50.28%),TOC(29.39%),COD(59.26%),chl-a(68.93%),chl-b(91.82%),chl-c(84.15%),藻类密度(42.42%),Cr(31.74%),Cu(23.21%),Ni(82.47%),Zn(52.24%),Pb(40.44%),离子总量(10.71%)。比较得知,水厂现状水源南郊河与湿地水源海盐塘的水质互有优劣,但前者多数指标劣于湿地出水水质。可以预期,随着贯泾港湿地生态系统逐渐成熟,将为水厂提供稳定而良好的净化原水。提出了贯泾港湿地在调试运行期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217.
为了实现废弃棉织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采用浓磷酸预处理,将棉纤维转化为葡萄糖,并回收高纯度涤纶.以磷酸浓度、磷酸与原料液固比、预处理温度和时间为研究对象,以涤纶回收纯度、葡萄糖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建立响应面模型对预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确定了最佳的浓磷酸预处理工艺条件为:磷酸质量分数85%,液固比15:1,预处理时间7 h,预处理温度50℃.在此条件下涤纶回收纯度可达100%,葡萄糖收率可达79.0%,且实验验证值与模型预测值较为接近,模型精度较高.此外,再生纤维素不经干燥直接酶水解,葡萄糖收率可被进一步提高至83.0%. 相似文献
218.
以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制备粉末活性污泥(PAS)作为生物吸附剂,考察pH值,PAS投加量,U(Ⅵ)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PAS吸附U(Ⅵ)的影响,探讨了PAS吸附U(Ⅵ)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U(Ⅵ)初始浓度为10 mg/L时,其最佳吸附pH值为3,去除率97.77%,吸附平衡时间120 min;吸附过程较好地拟合了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R2≈1);X射线能谱和离子交换实验分析表明,离子交换为其主要吸附方式,参与交换的主要离子为Ca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AS吸附U(Ⅵ)后自身结构未发生改变。以0.1 mol/L的HCl溶液作为解吸液,初次解吸率达92.83%,循环利用3次仍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219.
为解决人工神经网络(ANN)对复杂系统进行事故预测建模时,易导致网络复杂,降低网络性能和增大预测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的ANN事故预测方法.介绍PCA法和ANN的基本理论,阐述基于PCA法的ANN事故预测模型及其预测步骤,即在利用ANN预测之前,先用PCA法分析事故影响指标,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能反映原始信息的互不相关的综合变量(主成分),然后以这些变量作为输入进行ANN建模,从而达到简化模型,提高网络性能和计算精度的目的.以煤矿事故预测为例,进行应用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CA的ANN事故预测相对误差小于3%,而直接运用ANN方法预测的相对误差达到5%.这说明,对复杂安全系统进行事故预测时,基于PCA法的ANN预测方法是更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