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235篇
基础理论   174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35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3篇
  19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31.
532.
533.
Particulate matter (PM) sources at four different monitoring sites in Alexandra, New Zealand, were investigated on an hourly timescale. Three of the sites were located on a horizontal transect, upwind, central, and downwind of the general katabatic flow pathway. The fourth monitoring site was located at the central site, but at a height of 26 m, using a knuckleboom, when wind conditions permitted. Average hourly PM10 (PM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 <10 μm) concentrations in Alexandra showed slightly different diurnal profiles depending on the sampling site location. Each location did, however, feature a large evening peak and smaller morning peak in PM10 concentrations. The central site in Alexandra experienced the highest PM10 concentrations as a result of PM transport along a number of katabatic flow pathway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M10 concentrations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elevated sites indicated that a shallow inversion layer formed below the elevated site, limiting the vertical dispersion of pollutants. Four PM10 sources were identified at each of the sites: biomass combustion, vehicles, crustal matter, and marine aerosol. Biomass combustion was identified as the most significant source of PM10, contributing up to 91% of the measured PM10. Plots of the average hourly source contributions to each site revealed that biomass combustion was responsible for both the evening and morning peaks in PM10 concentrations observed at each of the sites, suggesting that Alexandra residents were relighting their fires when they rose in the morn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PM sources on an hourly timescale can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air quality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Monitoring the sources of PM10 on an hourly timescale at multiple sites within an airshed provides extremely useful information for air quality management. Sources responsible for observed peaks in measured diurnal PM10 concentration profiles can be easily identified and targeted for reduction. Also, hourly PM10 sampling can provide crucial information on the role meteorology play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levated PM10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534.
王佛鹏  肖乃川  周浪  庞瑞  宋波 《环境科学》2020,41(2):876-885
为了解桂西南地球化学异常区土壤Cd、Cu、Ni、Pb和Zn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共采集自然土壤和农田土壤256个并分析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①自然土壤Cd、Cu、Ni、Pb和Zn背景值分别为0. 890、32. 58、51. 50、55. 57和168. 1mg·kg~(-1).农田土壤(n=193) pH值在4. 8~7. 9之间,Cd、Cu、Ni、Pb和Zn几何均值分别为0. 637、30. 76、27. 04、39. 59和123. 9 mg·kg~(-1);②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农田Cd、Ni、Pb和Zn空间分布特征较为相似,高含量区主要集中在崇左—龙州一带;田林县、凌云县、百色市和田阳县农田Cu含量最高;③以《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和土壤基线值为标准,农田Cd、Cu、Ni、Pb和Zn的超标率分别为57. 5%、6. 2%、0. 5%、3. 6%、10. 9%和4. 1%、14. 0%、0. 5%、2. 1%和2. 1%.综合污染指数表明,天等县、隆安县、大新县、龙州县和崇左市表现出较严重的复合污染特征.研究区地层发育时代齐全,构造性质复杂,矿床种类繁多,母质(岩)自身具有较高含量重金属,进而在风化成土过程土壤继承母质(岩)中的重金属,是桂西南地球化学异常区土壤具有较高背景值(特别是Cd元素)的最主要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535.
油气管道事故统计分析与安全运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40年国内外油气长输管道事故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外部影响、腐蚀、材料缺陷等是油气管道发生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油气管道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健全法规、制定管道完整性管理计划、加强有关科研及应用等.  相似文献   
536.
氨水活化的活性炭纤维的脱硫作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通过使用氨水作活化剂对沥青基炭纤维进行活化,制香了表面富含氮元素的活性纤维,元素分析和XPS均证实此种活化方法可在活性炭纤维上引入停含炭纤维上引入含氮宫能团,所得活性炭纤维在H2O和O2存在下脱除模拟烟气中SO2的活性显著高于用常规方法化(如水蒸汽)制香的活性炭纤维,也高于含氮的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对引入到ACF表面的含氮官能团的种类及其在脱硫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37.
土壤镉污染毒性效应的多指标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以草甸棕壤为供试土壤,以蚕豆幼苗根尖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以及微核率,幼苗叶片内抗氧化酶活性、植物内源激素含量为指标,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0~10 mg·kg-1镉胁迫对植物细胞的遗传和生态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此浓度范围内,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以及微核率均随镉浓度增加呈显著的剂量-效应正相关关系,其中微核率变化最为明显,处理组微核率分别为对照组的1.43~3.22倍;蚕豆幼苗叶片内的SOD和POD活性变化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CAT活性随镉浓度增加其变化规律与SOD、POD相反.此外,镉胁迫下植物激素脱落酸(ABA)、赤霉素(GA3)与细胞分裂素类的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总含量(Z&ZR)均表现出低浓度下诱导和较高浓度下诱导率降低的趋势,在镉浓度为2.5 mg·kg-1时3种植物激素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6.6%、 4.0%和12.6%.研究表明,各指标对污染物的毒性具有响应且响应的域值及其敏感度不同,将各指标综合使用可使土壤镉污染的遗传和生态毒性诊断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38.
王超  叶秋  贾伯阳  何文战  党超军  黄燚  杜浪 《环境科学》2022,43(3):1346-1355
城市地表水水环境问题严重制约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广受社会各方关注.由于地形特殊,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城市地表水水环境特征及污染问题有其自身特点.在2019年8月和10月两次通过采集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典型山地城市河流——清水溪干支流地表水和干流河底沉积物,并监测地表水、沉积物样品中碳、氮和磷等营养元素以及其它基本理化指标.结果表明,现阶段清水溪地表水属劣Ⅴ类,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体系中属严重污染级别.在所有水质指标中,NH+4和TP超标最为严重.清水溪地表水水质呈现出支流优于干流、降雨期优于非降雨期的时空分布特征.污染源、尾水/支流汇入和河流自净能力共同决定了营养元素在清水溪干流地表水中的空间分布规律.源头污水直排和中下游的污水溢流等点源污染是清水溪干流地表水最主要的污染源,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有限,河底沉积物在河流处于不同的水量条件下会发生营养元素“汇”与“源”间的相互转化,体现出内源污染的复杂性.支流/污水处理站尾水汇入的稀释作用,以及由于山地河流地表水中高DO导致其较高的自净能力,使得干流地表水水质向下游有逐步改善的趋...  相似文献   
539.
基于WRF-CHEM模式模拟研究2016年11月、12月关中地区两次大气重污染事件期间咸阳市本地排放对当地PM2.5污染水平的贡献以及关中地区主要污染源排放对咸阳市PM2.5质量浓度的贡献。模式合理地模拟了研究时段内关中地区PM2.5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较好地再现了大气污染过程。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秋冬季重污染期间咸阳市本地排放对当地PM2.5的贡献约为30%,外源输送的贡献高达50%—60%。在关中地区的主要污染源中,居民源是秋冬季咸阳市PM2.5最主要的来源,在秋冬季的贡献分别为37.4%和60.6%;工业源和交通源对咸阳市秋季PM2.5的贡献分别为22.1%和11.2%,冬季的贡献分别为15.6%和9.8%;电厂源对秋冬季咸阳市PM2.5的贡献约为2.0%。因此,在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期间,应该主要通过控制居民源排放来减轻咸阳市PM2.5污染。  相似文献   
540.
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活性抑制的测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徐镜波  郎佩珍 《环境化学》1994,13(3):279-282
广泛存在微生物及动植物体内的过氧化氢酶已应用于生态毒理及生态化学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通过肝过氧化氢酶活性抑制的测定,来估价受试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急性及亚急性效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