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254篇
安全科学   10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673篇
基础理论   83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41.
晶硅太阳能电池报废后将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采用不同浓度盐酸、硝酸和硝酸-氢氟酸混酸分步回收废晶硅太阳能电池中的铝、银和硅,得到了室温下废晶硅太阳能电池资源化回收技术的最佳参数:经20%(体积分数,下同)盐酸反应40min,铝浸出率为99.77%;经35%硝酸反应30 min,银浸出率为99.60%;经40%硝酸-6%氢氟酸混酸反应75 min,硅回收率为85.51%。  相似文献   
642.
目前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尚未建立,无法准确掌握分区管理体系的实施现状、把握影响太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影响因子。以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不同时空尺度和管理边界下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不同管理目标下的差异化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643.
对鄱阳湖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湖体不同区域的PAHs进行定量源解析.PAHs在沉积物中广泛存在,所有点位表层沉积物中ω (∑16PAHs)范围为203~2 318 μg·kg-1,其中湖体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高于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鄱阳湖PAHs环数比例大小依次排列为:4环>5环>6环>3环>2环,4环PAHs组成占主导地位,其含量占∑16PAHs的比例高达86.11%.2~3环以及部分4环PAHs包括Flua和Pyr更容易受到SOM的影响,4~6环PAHs更容易受到ORP及重金属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在空间分布上,∑16PAHs的较高含量位于湖体邻近都昌县与鄱阳县区域,此区域地形相对封闭,与周围区域水流交换量小,不利于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降解.在时间分布上,PAHs含量水平的变化与江西省GDP的发展呈现出高度一致性,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可能是导致PAHs含量水平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鄱阳湖表层沉积物PAHs的主要来源包括石油污染及石油、煤炭和生物质燃烧源,不同区域PAHs来源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本研究可为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污染情况提供参考,对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4.
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是决定重金属生物活性和生物毒性的重要因素,是科学评价西南碳酸盐岩高地质背景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的关键.为了探明碳酸盐岩高地质背景区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情况,选择贵州省典型碳酸盐岩分布区,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图斑为采样单元,在农田中采集土壤表层样品309件,利用改进的Tessier七步顺序提取法,分析了As、Cd、Cu、Hg、Ni、Pb和Zn等7种重金属的水溶态(F1)、离子交换态(F2)、碳酸盐结合态(F3)、弱有机结合态(F4)、铁锰氧化物结合态(F5)、强有机结合态(F6)和残渣态(F7)这7种化学形态.结果发现,土壤中重金属As、Cu、Hg、Ni、Pb和Zn残渣态比例均超过50%,有效组分(F1~F3)比例均小于5%,潜在生物有效组分(F4~F6)比例低于45%,活性较低,生态风险不高.Cd的有效组分和潜在生物有效组分占比分别为55.49%和29.37%,远高于其他重金属,基于土壤重金属形态的生态风险远小于基于土壤总量的生态风险.逐步回归方程可以有效建立Cd、Cu和Pb生物有效组分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重金属全量和pH值是影响碳酸盐岩高地质背景区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的重要因子,受研究区长期土法炼锌活动和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重金属元素倾向于在残渣态中富集的影响,土壤有机质(OM)和氧化物含量对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45.
为探究控释掺混肥一次性施肥对华北平原麦玉(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于2020~2022年在德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开展田间试验.冬小麦和夏玉米均设不施氮对照(CK)、农户习惯施氮(FFP)、优化施氮(OPT)、CRU1(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5∶5和3∶7)、CRU2(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7∶3和5∶5)共5个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的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施肥经济效益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提高麦玉轮作系统单季和周年作物产量(P<0.05).与FFP相比,CRU1和CRU2处理的夏玉米、冬小麦和周年产量分别提高了0.4%~5.6%、-5.4%~4.1%和-1.1%~3.9%(P>0.05);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8.6%~43.4%、2.05~6.24 kg·kg-1和4.24~10.13 kg·kg-1;周年净收益提高了0.2%~6.3%.施氮显著增加了麦玉轮作体系的土壤N2O和CO2的周年排放(P<0.05),但对CH4周年排放没有影响(第1年FFP处理除外).CRU1和CRU2处理的土壤N2O周年排放总量较FFP处理显著降低了23.4%~30.2%(P<0.05).施氮显著增加了麦玉轮作体系的周年全球增温潜势(GWP)(P<0.05),但各施氮处理通过提高作物产量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与FFP相比,CRU1和CRU2处理的周年GWP降低了9.6%~11.5%(P<0.05),周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降低了11.2%~13.8%(P>0.05).综上所述,一次性减量施用控释掺混肥在减少氮肥和人工投入、提高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是促进华北平原粮食作物清洁生产的有效氮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46.
"金砖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俄罗斯,各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制定了各具特色的环保法。本文就这些国家环保法的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据此对我国环保法的修改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47.
为了分析雷击井架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危害,基于MTLL雷电回击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仿真计算了100kA强雷电雷击钻机井架产生的LEMP.结果表明,水平电场在地面以上受地面反射影响波形变化很大,而地面以下波形变化不大,主要是幅值的变化;垂直电场地面上下的幅值差别非常大,地上的波形随高度的增大差别不大,地下的波形第一个峰值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小,由于反射的影响,第二个峰值随深度的增大反而有所增大;水平磁场的变化比较规则,地上的水平磁场受高度的影响较小,仅随距通道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地下的水平磁场随深度的增大,幅度有所衰减,波形趋向平滑;在地上l0m,距离雷电通道10m处的水平电场峰值达到了150 kV/m以上,垂直电场峰值达到了200kV/m以上,水平磁场峰值达到了2000A/m以上,如此强大的电磁脉冲对钻机的防雷设计是一种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648.
庆安县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预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预警是对自然变化、人类活动影响所引起的环境质量恶化进行预测,并及时提出警告.本文以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庆安县的绿色食品产地为例,依据1993-2003年庆安县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及其状态转移矩阵,采用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未来5年环境质量状态发生概率,对该研究区进行环境质量负向演化预警研究.结果发出了巨宝村、东阳村和泥河农场的环境质量负向演化的预警信号.据此进行了警因分析并提出排警建议,为环境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科学治理依据和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649.
本文研究了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组织分布以及亚致死剂量的溴氰菊酯对其比活力和组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肝胰脏、肠、鳃、卵巢、肾、脾脏、鳔、肌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分别占41.73%、14.31%、12.11%、10.10%、8.62%、5.23%、4.33%和3.58%.用溴氰菊酯亚致死剂量活体处理麦穗鱼120 h后,卵巢和肾GSTs的活性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活性提高1.85倍;肠和鳃的GSTs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1.40倍和1.44倍;对肝脏GSTs活性的诱导不显著.这表明溴氰菊酯对麦穗鱼不同组织部位诱导的时间效应和强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