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270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是全球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明确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沉积特征,采集了白洋淀的沉积柱样品,利用连续提取的方法,分析了沉积物自然沉积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热解性有机碳(THOC)、酸解性有机碳(HHOC)、碱解性有机碳(AHOC)和不溶性有机碳(WISOC)的含量变化规律、光谱组分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各有机碳组分垂直方向上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均随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表层20 cm左右的沉积物中有机碳组分含量普遍较高,含量特征呈WISOC>AHOC>HHOC>THOC>WSOC.用紫外光谱的特征参数SUVA254、SUVA280来分析溶解性有机碳的腐殖程度和分子量大小变化规律,发现腐殖程度与分子量大小变化趋势一致,WSOC和HHOC随深度增加呈增大趋势,THOC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AHOC在0~21 cm阶段随深度逐渐下降,在21~69 cm范围随深度逐渐上升.用A300/A400表征 有机碳分子构成,发现THOC、HHOC主要由富里酸构成,WSOC、AHOC主要成分为胡敏酸.用A253/A203表征芳环取代基的种类,发现WSOC、THOC、HHOC苯环上的脂肪链发生聚合反应转化为羰基、羧基等;AHOC的芳香分子上的取代基被微生物代谢分解或转化为脂肪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有机碳及其各组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沉积物中的有机碳组分在沉积过程中受到类似的矿化分解作用,且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与C/N值、pH值呈显著负相关.研究成果揭示了白洋淀区域沉积环境中有机碳组分的分布及部分转化规律,可为进一步明确浅水 湖泊的碳源-汇的转换关系结构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淄博市16家代表性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的赋存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运用风险商值(RQ)法对污泥中多环芳烃(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淄博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为1.35~35.89 mg/kg,平均值为11.48 mg/kg,不同有机污染物百分含量排序为邻苯二甲酸酯>苯酚类>卤代烃类>PAHs>硝基苯类>胺类>氯苯类>苯系物>硝基酚类=氯酚类>醚类。与其他地区相比,淄博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各类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总体处于中低水平。此外,同一区县内的不同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相近、种类及分布特征相似,不同区县间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差异显著。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除极少数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萘、苊、芴、芘、苯并[b]荧蒽、总PAHs(∑PAHs)处于高风险水平外,淄博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PAHs单体、∑PAHs总体处于中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53.
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采用eFootprint软件对天津市中新生态城低碳体验中心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和运营阶段采用的主要绿色技术减碳潜力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量占比最大,为89.74%,其次是物化阶段,为10.08%,废弃阶段仅占比0.18%.同时,太阳能热水技术措施的利用对建筑的减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4.
长江江苏段鱼类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1~2005年对长江江苏段鱼类的调查与监测,结合鱼类学研究的最新观点,对长江江苏段鱼类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归并,结果长江江苏段共记录鱼类161种(19目42科)。本次调查采集到鱼类15目31科108种,其中2个新种,2个省新记录,种类组成以鲤科鱼类为主。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标(IRI)计算,江苏全江段的优势种分别为鳖hemiculter leucisculus、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Linnae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鲤Cyprinus capio Linnaeus、刀鲚Coilia nasusSchlegel、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Warpachowsky、似鳊Pseudobrama simony (Bleeker)、香斜棘鱼衔Callionymus olidus Günther、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Valencienne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Valenciennes);优势种平均体重为0.974~292.431 g。江段鱼类小型化、低龄化仍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55.
天津市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天津市大气边界层观测站2009年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逐时观测资料和2009年3月9~21日期间颗粒物的膜采样数据,分析天津市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颗粒物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变化总体呈负相关,小粒径颗粒对能见度的影响作用明显,随着能见度的降低,小粒径颗粒与大粒径颗粒浓度的比值明显增加.能见度与颗粒物中总碳质量浓度变化呈负相关. SO42-,NO3-,OC和EC对大气消光贡献平均值分别为28.7%,6.1%,27.6%和19.2%.表明观测期间颗粒物中SO42-,OC对能见度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56.
采用晚期垃圾渗滤液对UASB反应器中无机环境培养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进行驯化,探讨基质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通过批式试验分别对基质和垃圾渗滤液抑制厌氧氨氧化动力学进行测定并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经过75d的运行,系统逐渐适应垃圾渗滤液并实现高效脱氮.基质的去除量随进水基质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HRT的延长,进水基质及渗滤液浓度逐渐升高,系统脱氮效果降低.厌氧氨氧化基质抑制的阈值是NH4+-N浓度为489.03mg/L和NO2--N浓度为192.36mg/L.当以铵盐为抑制剂时,Vmax(NH4+-N)为0.1893mg/(mg·d),半饱和常数为39.39mg/L,抑制动力学常数为3482.27mg/L.当以亚硝酸盐为抑制剂时,Vmax(NO2--N)为0.246mg/(mg·d),半饱和常数为43.19mg/L,抑制动力学常数为701.15mg/L.厌氧氨氧化受垃圾渗滤液影响尤为显著,垃圾渗滤液条件下厌氧氨氧化活性被完全抑制的浓度为1450.69mg/L (以COD计) .  相似文献   
157.
水稻秸秆沟埋还田对麦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秸秆沟埋还田方式,设置沟埋深度分别为20、30、40、50 cm及对照5个处理,将上季作物秸秆进行全量还田(秸秆沟埋量为2 kg.m-1),研究水稻秸秆沟埋还田对麦田土壤含水量、温度、容重和孔隙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结束后12 d内,沟埋深度20和30 cm处理土壤含水量(与埋草沟边水平距离10 cm处)显著下降(P<0.05);而沟埋深度40和50 cm处理土壤含水量(与埋草沟边水平距离10 cm处)与对照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埋草沟秸秆下层土壤温度变化较小,秸秆对下层土壤具有保温作用;除沟埋深度20 cm处理外,其他不同沟埋深度处理均能明显降低秸秆上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使耕层土壤疏松。  相似文献   
158.
模拟酸雨条件下Cd2+在土壤及其矿物表面的解吸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利用流动搅动法研究在模拟酸雨条件下土壤和矿物表面Cd2+的解吸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Cd2+的解吸动力学能用一级动力学描述,红壤和针铁矿上Cd2+解吸率为70%~100%,砖红壤和高岭土上解吸率为25%~50%;砖红壤上Cd2+解吸动力学可用扩散方程描述,但该方程并不适合描述红壤、针铁矿和高岭土上Cd2+的解吸;Elovich方程在描述Cd2+解吸时比双常数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要好,这也说明Cd2+的解吸为一非均相扩散过程.Cd2+的解吸过程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快反应过程在60min内完成(除砖红壤外),随后达到平衡状态.Cd2+在土壤表面的快反应与交换态Cd2+有关,边面羟基化的键合点位与Cd2+亲和力的不同是导致Cd2+解吸速率和解吸量差异的原因.流出液pH值的上升反映出土壤表面存在质子的消耗,这可能与硫酸根的专性吸附释放羟基和矿物表面的质子化有关,这在砖红壤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159.
太湖流域漕桥河污染物来源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基于对太湖流域漕桥河小流域主要污染物来源构成和污染特征的分析,对污染物入河量进行了计算和修正. 结果表明:漕桥河的CODCr入河总量为1 639.9 t/a,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氨氮入河总量为174.6 t/a,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污染;总氮和总磷入河总量分别为491.0和34.7 t/a,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城镇生活污染. 同时,针对河网地区水系错综复杂的特性,将客水污染纳入污染源范畴,核定客水量,为有效改善河流水环境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0.
研究了酸性条件下Pb在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从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的参数可知,三种土壤的最大吸附量依次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Pb最大吸附量随酸度的增加显著下降.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在pH 5.5处理的半反应时间(t1/2)分别为231 min,266 min和182min;pH 3.3处理的t1/2分别为43 min,26 min和32 min.用Elovrich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常数(b)解释离子的表观扩散速率,三种土壤的b值依次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且随酸度的增大而降低.在Pb的吸附过程中,pH值为5.5和4.3时,红壤和赤红壤流出液中有质子释放;当原液pH值为3.3和3.8时,都存在质子的消耗.三种土壤H+的消耗过程有较大的区别,砖红壤快速消耗的H+量远远大于红壤和赤红壤.反应初期,H+的消耗是快速反应,主要包括土壤交换阳离子的缓冲作用、土壤表面的质子化及硫酸根专性吸附释放的羟基中和H+;而后反应中H+对矿物的溶解是一个缓慢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