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57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GIS在城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于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建立了“上海市防震减灾应争决策信息系统(宝山试点区)”。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及各功能模块的结构和作用,并重点分析了系统的核心模块: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子系统和地震应急决策信息子系统。  相似文献   
83.
农药氰戊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了农药氰戊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测定了不同浓度氰戊菊酯、三氟氯氰菊酯(5×10-10~5×10-2g·L-1)诱导下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氰戊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均能诱发较高的微核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微核率随两种农药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随着处理浓度的进一步升高微核率反而呈下降趋势;两种农药均可使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增大;并能诱导蚕豆根尖细胞产生较高频率、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氰戊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对蚕豆根尖细胞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84.
黄河三角洲二元结构与多元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河三角洲由石油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其区位条件和油气资源条件都十分优越,但目前仍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低谷区。通过对二元结构系数的定量分析,发现该地区具有明显的复合二元结构特征,即“油地+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三角洲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性因素。目前,石油产业的全面改组改制、优越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基础条件、东营港扩建及其附属加工制造业基地的立项、综合性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形成等都是三角洲全面发展的难得机遇。要实现多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转变观念,由“以油建城”到“以港兴城”、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工业和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构建高效生态农业经济体系;推进城市的“内聚式”发展。  相似文献   
85.
周期性的潮汐是滨海湿地重要的水文特征,为了探讨潮汐的半月周期(包括小潮期和大潮期)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于2009年7月中下旬测定了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在小潮期和大潮期交替周期内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小潮期相比,由于频繁的潮水淹没,大潮期0~5 cm土壤含水量的增加量从低潮滩向高潮位依次为:44.8%、18.5%、10.9%和14.3%,5~10 cm含水量的增加量从低潮滩向高潮位依次为:19.2%、9.8%、12.6%和16.2%,10~20 cm则依次为:5.6%、6.1%、2.5%和7.3%。大潮期,从低潮滩向高潮滩增加的盐度依次为0.18、0.13、0.10和0.09 ms·cm-1,增加的硫酸盐依次为0.32、0.21、0.16、0.13 mg·g-1。与小潮期相比,大潮期氧化还原电位(Eh)显著降低;土壤容重、pH、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氮在大小潮期间无明显差异。此外,在潮汐的半月周期内,低潮滩土壤比高潮滩有更高淹水频率和更长淹水时间,受潮水的影响更明显,大潮期低潮滩土壤含水量、盐度和硫酸盐的增加幅度大于高潮滩,低潮滩土壤Eh降低幅度则小于高潮滩。半月周期的潮汐可以显著影响滨海湿地的部分土壤理化性质,且不同潮位的土壤性质对潮汐的响应程度不同,进而可能会对湿地植物生长和相关生态过程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6.
为探究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的污染特征、时空分布、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13种OPEs.结果表明,除磷酸三(2,3-二溴丙基)酯外,其余12种OPEs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总浓度范围为85. 21~1 557. 96 ng·L~(-1),氯代烷基磷酸酯是主要化合物,其中检出浓度最高的是磷酸三(2-氯乙基)酯[tri(2-chloroethyl) phosphate,TCEP],高达447. 08 ng·L~(-1).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OPEs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总检出浓度为220~1557. 96 ng·L~(-1),平均浓度是493. 78 ng·L~(-1),是春秋季的1. 7~2. 6倍.生态风险评估显示磷酸三甲苯酯和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对有机体(藻类,甲壳类动物和鱼类)具有中或高等风险.高暴露浓度下,OPEs的总非致癌风险为4. 41×10~(-3)~2. 91×10~(-2),均小于1,0~3个月的婴儿最高,总致癌风险值为5. 88×10~(-7)~3. 89×10~(-6),其中TCEP和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对儿童有潜在的致癌风险.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OPEs对儿童的长期暴露风险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7.
典型季风型温冰川消融期融水化学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区2009年8月29日~9月3日4 750 m处冰雪融水的pH、电导率、无机离子和δ18O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消融期日尺度上pH值受气温变化影响较大.碱性尘埃中的可溶盐溶解导致融水电导率增大.一天中消融速率快时δ18O值较低,消融速率慢时δ18O值较高.受岩石岩性和海洋水汽影响,研究区Na+、K+的平均浓度高于Μg2+的平均浓度.融水中阳离子主要来源于石灰岩风化,属典型的碳酸盐溶滤水.融水中无机离子的总含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但是不同可溶性离子对气温变化所导致的消融速率响应幅度不一致.局地岩石岩性、季风输送和人类活动是白水1号冰川融水中无机离子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8.
为系统分析建筑施工安全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机理,首先探讨了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下各子系统影响因素之间的高接触与紧耦合性的特点;然后以脆弱性理论为切入点,建立了建筑施工安全系统脆弱性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三角模糊数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模型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和相关方程参数;最后通过考虑不同子系统的投入方案对建筑施工安全系统脆弱性的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度的影响程度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建筑施工安全系统具有脆弱倾向性;个人子系统、技术子系统和组织管理子系统分别对降低安全系统暴露度、敏感度和提高安全系统适应度有显著的作用,在整个仿真周期内各子系统每单位投入产生的变化幅度分别为17.07%、11.13%和15.60%,并围绕起关键作用的子系统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降低建筑施工安全系统的脆弱性风险,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9.
通过采集台湾海峡西岸厦门岛秋、冬两季的近海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20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污染特征及可能来源,并估算OCPs干沉降入海通量。结果显示,厦门岛大气颗粒物中OCPs主要为DDTs、HCHs和Methoxychlor。季节变化上,受中国北方陆地污染气团来源的影响,冬季OCPs各化合物的浓度高于秋季。2006至2008年,OCPs浓度呈上升趋势,可能受到该时期内厦门灰霾日数明显增加导致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含量增长的影响。与国内主要城市区域相比,OCPs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与背景区域的浓度水平相当。通过分子标志物示踪污染物来源显示,DDTs、氯丹和硫丹主要为历史残留,而HCHs主要受到工业HCHs污染的影响。秋季和冬季,OCPs的大气干沉降通量分别为3.49 ng/(m2·d)和9.25 ng/(m2·d),按照台湾海峡海域覆盖面积(63000 km2)估算,秋季和冬季大气颗粒物中OCPs通过干沉降入海通量分别为20.03 kg和52.45 kg。  相似文献   
90.
Cu2+和Pb2+在BS-12两性修饰膨润土上的吸附及其交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性表面修饰可以同时提高黏土矿物对有机物、重金属的吸附性能,研究两性修饰土对多种重金属共存条件下的吸附及交互作用对于其应用具有实际意义.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膨润土(CK)和150BS-12修饰土(150BS-12)吸附金属离子前后进行表征,通过批处理法研究不同比例BS-12修饰膨润土对Cu~(2+)和Pb~(2+)在单一及Cu-Pb复合体系中的平衡吸附特征和差异,并探讨金属离子在修饰土样上的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供试土样在单一及复合体系中对Cu~(2+)和Pb~(2+)的吸附量均呈150BS-12 100BS-12 50BS-12 CK的顺序,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 BS-12修饰更有利于Cu~(2+)的吸附,但Pb~(2+)在BS-12修饰土样上的吸附量及选择性系数均大于Cu~(2+); Cu-Pb复合体系中,两种金属离子存在相互拮抗的作用,BS-12修饰在减弱Pb~(2+)对Cu~(2+)的拮抗作用的同时增强了Cu~(2+)对Pb~(2+)的拮抗作用,但Pb~(2+)对Cu~(2+)的拮抗作用仍大于Cu~(2+)对Pb~(2+)的拮抗作用;温度升高、p H升高和离子强度降低均能增加对Cu~(2+)和Pb~(2+)的吸附,但其对两种金属离子的影响程度不同,也导致对金属离子间的交互作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