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57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多菌灵和苯菌灵分析中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在农药残留分析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花在样品预处理上,即样品的提取和净化方面,因此采用快速、有效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介绍目前国内外多菌灵和苯菌灵分析中在样品预处理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为实际环境监测中选择最合适的预处理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丽江市夏季降水化学组成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运用相关分析、趋势分析、海盐示踪法和HYSPLIT模型,对2006-05-23~2006-07-02云南丽江市夏季降水常量离子的化学特征分析表明,降水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SO2-4>Ca2+>Cl->NO-3>Na+>K+>Mg2+,其中SO2-4和Ca2+是夏季降水中的高浓度离子,分别占离子总浓度的65.5%和15.6%;13次降水中阴离子总浓度显著高于阳离子总浓度.夏季降水中SO2-4∶NO-3变化范围为7.2~37.1, 平均值为15.7, 表明SO2-4为该区降水酸度的主要贡献者.由于离子在大气中的相互反应和来源的相似性,离子间相关性水平较好,其中SO2-4和NO-3的相关系数为0.74;离子浓度与同期降水和平均风速表现负相关.研究区夏季降水中NO-3、 SO2-4、 K+、Ca2+主要是陆源物质输入,NO-3、 SO2-4、 K+、Ca2+、Mg2+和Cl-陆源物质贡献比例依次为100%、 98.8%、 96%、 99.3%、 46.7%和50.3%.人类经济活动导致的一些污染是该区大气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丽江周边工业区的污染物质主要通过局地环流输入,南亚、东南亚和我国东南沿海工业区的污染物质主要随季风环流输入.  相似文献   
93.
金属离子掺杂TiO_2薄膜光催化去除气相中甲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普通玻璃表面制备TiO2,Fe3+/TiO2,La3+/TiO2三种光催化剂,研究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涂膜层数、Fe3+和La3+加入量等因素对光催化剂降解气相甲醛的影响。结果表明,La3+/TiO2光催化性能略好于TiO2,Fe3+/TiO2光催化性能最佳。当掺Fe3+的TiO2催化剂煅烧温度为450℃,煅烧时间为2h,Fe:T(imol)=0.3%,涂覆层数为4层,光催化反应3h,实验封闭体系中甲醛的降解率可达49.24%。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贵州省中部煤矸石堆场生长的马尾松进行调查及采集,以探讨马尾松对煤矸石基质中Fe、Mn迁移转化的影响及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煤矸石堆场生长的马尾松植株中Fe质量比由大到小依次为根、叶、茎,Mn质量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叶、茎、根.马尾松对煤矸石基质中Fe、Mn有明显的吸收固定作用,其中对Mn的富集系数达4.93.马尾松根际煤矸石基质与非根际煤矸石基质中的可交换态Fe质量比无明显差异,但两者之间可交换态Mn质量比有显著性差异.马尾松根际效应可提高煤矸石基质中Fe、Mn的活性及生物有效性,特别是Mn.此外,马尾松根际煤矸石基质与非根际煤矸石基质溶液中Fe、Mn质量浓度的差异均达显著性水平,其中根际煤矸石基质溶液中Fe、Mn的质量浓度比非根际基质溶液平均降低71.1%和41.5%.马尾松有助于减少煤矸石堆场中Fe、Mn的迁移量及其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为探究中空结构固体可燃物竖直向上火蔓延的特征规律,针对不同试样内径(d)的瓦楞纸圆管进行竖直向上的火蔓延实验研究,探讨试样内径对其竖直向上火蔓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其火蔓延过程可以分为火焰发展、稳定蔓延和火焰衰弱3个阶段,蔓延过程中对流换热占据主导地位;平均火焰高度随d的增大先增大后略微减小,在d=70 mm时达到最大;火蔓延速率和质量损失速率均随d的增大而增大,并且质量损失速率与d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火蔓延速率与热释放速率呈现出较好的幂次关系。可以发现在一定范围内,中空结构可燃物的内径越大其火灾危险性越高。  相似文献   
96.
2008年12月~2009年1月在丽江市共采集25个TSP样品,目的是研究丽江市冬季TSP中水溶性离子的化学特征及它们的来源情况.结果表明,样品中主要水溶性离子的电荷浓度:Cl-、NO3-、SO42-、Na+、NH4+、K+、Mg2+、Ca2+分别为16.00、14.95、49.40、3.12、44.75、8.65、2...  相似文献   
97.
选取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柽柳湿地、盐地碱蓬湿地和光滩这4种典型自然湿地及农垦地棉花田作为研究对象,阐明不同植被类型自然湿地土壤营养元素分布特征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并进行农垦地同自然湿地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湿地内土壤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含量总体表现为:芦苇湿地、柽柳湿地>盐地碱蓬湿地>光滩,TOC和TN含量同土壤电导率值(EC)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棉花田TOC、 TN和全磷(TP)含量显著高于自然湿地(P<0.05),其中硝态氮(NO-3-N)含量为自然湿地的9.4~11.4倍,但棉花田碳、氮和磷含量同EC值和pH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自然湿地土壤碳氮比(C/N)主要受控于TN含量(P<0.05),棉花田土壤C/N显著低于自然湿地(P<0.05).自然湿地及棉花田土壤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均值较低,且与土壤TOC和TN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对比分析发现,整体上棉花田土壤营养元素含量、 C/N、 C/P和N/P差异显著(P<0.0...  相似文献   
98.
分析了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雨季(5-10月)表层雪中无机离子的组成和特征,并与其他高海拔地区湿沉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白水1号冰川表层雪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雨季强烈的淋溶作用,表层雪SO42-含量较低,酸度的主要贡献离子是NO3-;pH值较高的原因是碱性金属离子的中和作用;海盐示踪结果显示雨季表层雪中离子来源主要以海源为主。在6-9月之间由于降水的淋洗作用,表层雪中离子浓度较低。表层雪中NO3-、SO42-、Ca2+高于大多数其他高海拔区域降水,是表层雪中无机离子浓度的主要贡献者,Ca2+浓度较高说明该地区高空水汽也受到了局地岩石岩性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99.
竹炭固定床-聚氨酯流化床一体化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剩余污泥问题,研制了产泥率少的片状竹炭固定床-聚氨酯切块流化床一体化反应器,在保证流化床高浓度微生物的同时,维持竹炭固定床的好氧,兼性厌氧,以实现污泥的原位分解.试验采用南京林业大学紫湖溪生活污水,COD为140—170 mg·L-1,TP为1—2 mg·L-1,TN为35—45 mg·L-1,氨氮25—30 mg·L-1,SS为35—40 mg·L-1.反应器在第30 d启动成功.稳定的运行结果显示,水力停留时间为10 h时,反应器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出水中COD、TN、TP、氨氮的浓度分别为19 mg·L-1、7 mg·L-1、0.47 mg·L-1、4.5 mg·L-1,去除率达到87%、76%、72%、84%,出水中各指标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排放标准.经竹炭固定床处理的出水SS浓度很低,长期维持在14 mg·L-1左右,二沉池出水中的SS平均浓度为12.7 mg·L-1,整个反应器对二沉池依赖性较小.  相似文献   
100.
陕西省金水河中溶解性重金属的分析及污染源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陕西省金水河水体中溶解性重金属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水体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依次为Fe>V>Cu>Zn>Mo>Mn>Ni>Co>Cd,全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Cu超出地表水Ⅰ类标准限值;除Mn外,其余重金属的含量均超过汉江上游及长江河源区河水的背景值.(2)溶解性重金属的含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Cu,Zn,Mn,Fe,Zn,Ni和Mo在流域内人类活动区(如金水镇和庙坝村)的含量最高.(3)利用因子分析提取了4个公因子,揭示影响水体重金属含量的污染源主要来自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农田地表径流;同时,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判断各个因子对水质污染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