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33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十溴联苯醚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考察十溴联苯醚对土壤呼吸强度和土壤脲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十溴联苯醚外源化学物质对土壤环境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w(十溴联苯醚)为10,100和500 mg/kg的条件下,十溴联苯醚对土壤呼吸强度和土壤脲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处理土壤样品中w(十溴联苯醚)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十溴联苯醚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作用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而土壤磷酸酶活性对十溴联苯醚不敏感.十溴联苯醚对土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2.
以我国典型的大型浅水湖泊太湖为研究区域,采用国内外常用的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结合拉丁超立方取样(LHS)方法,研究湖泊水动力模型中4个重要的外部输入条件,即3个边界输入条件(出入湖流量、风速、风向)和1个初始输入条件(初始水位),对模型水动力模拟结果(水位、水龄以及流场)的影响与贡献.结果表明,初始水位的设定对模拟全湖水位和水龄产生决定性影响,不确定性的贡献率分别达到85.73%和66.125%,对垂向平均流速影响的贡献率只有3%;风速对表面流速模拟结果影响较大,贡献率达到58.70%,而对水位和水龄的贡献率分别为5.25%和3.00%.在垂向上,各层流速受外部输入条件不确定性的影响规律相似,贡献率排序为风速(55%~60%)>风向(10%~15%)>初始水位≈出入湖流量(1%~5%).因此在模拟大型浅水湖泊水动力过程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输出目标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外部输入条件的准确度,为提高模型精确度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93.
农药对地表水污染状况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点介绍了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实施的国家水质评价计划(National Water-Quality Assessment Program,NAWQA).该项计划中有关农药对地表水污染状况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于1992-2001年对美国地表水(河流和湖泊)中农药的污染状况做了全面调查和研究;在研究这些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地表水中检出农药的品种和浓度及其地理分布布特征以及农药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认为这些规律主要与农药使用强度密切相关,同时也受气候、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及当地的水文系统特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根据美国制定的水质评价基准,NAWQA提出了地表水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方法.简要介绍了欧洲国家地表水中检出农药的品种和浓度以及农药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分析了中国水质标准体系制定中存在的不足.基于上述研究,提出应根据中国农药的主要使用品种进行选择性监测,依据农药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作物种植类型总结出中国地表水中农药的时空分布特点,并逐步推进中国的水质评价基准制订工作,建立中国地表水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方法,以便对中国水体中农药污染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94.
A novel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ype of calcium carbonate, zinc (II) and iron (III) scale inhibitor Acrylic acid- allylpolyethoxy carboxylate copolymer (AA-APEL) was synthesized. The anti-scale property of the AA-APEL toward CaCO3, zinc (II) and iron (III) in the artificial cooling water was studied through static scale inhibition tests. The observation shows that both calcium carbonate, zinc (II) and iron (III) inhibition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the dosage of AA-APEL. The effect on formation of CaCO3 was investigated with combination of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analysi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A-APEL copolymer not only influenced calcium carbonate crystal morphology and crystal size but also the crystallinity.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aCO3 in the absence of inhibitor was rhombohedral calcite crystal, whereas a mixture of calcite with vaterite crystals was found in the presence of the AA-APEL copolymer. Inhibition mechanism is proposed tha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alcium or iron ions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are the fundamental impetus to restrain the formation of the scale in cooling water systems.  相似文献   
95.
利用5年滑动平均距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及Autoregression 模型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0年(1957~2004年)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年度和春、夏、秋、冬4季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近50年来金水河流域气候变化呈现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的暖干化趋势。年平均气温总体上升了111℃,同时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年平均气温增幅最大,达到06℃;季节变化中,冬季增温最显著(〖WTBX〗p〖WTBZ〗<001)。年平均降水量总体下降了1196 mm,在1985~1997年间,降水量呈现显著波动下降趋势,最大降幅为3452 mm;而季节变化中,夏季下降最明显。在未来10年,流域内气温将持续增加,年平均气温将增加013℃,降水量将逐年减少,年平均降水量将减少78%。金水河流域过去近50年的气候变化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而加剧了流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从一定程度上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资源安全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96.
流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长江流域环境研究表明,山-河-湖-海互动是流域环境系统变化的实质,同时也是流域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最直接的体现。地貌过程变化,水、沙等物理通量变化,C、P、N等化学通量变化是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流域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因子。以山-河-湖-海互动为核心的流域环境系统模型,主要包括:山、河、湖、海各系统之间的能量流与物质流的输入、迁移和输出理论,系统演化平衡理论和系统自组织、自反馈理论。  相似文献   
97.
农药乙蒜素和细菌溴腈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致畸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农药乙蒜素和细菌溴腈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2种农药均能诱发较高频率的微核率、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率.在乙蒜素质量浓度为0.032~0.160 g·L-1范围内,微核率随浓度升高而升高,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r=0.881 9,P≤0.01);而在细菌溴腈质量浓度为0.625~2.5 g·L-1范围内,微核率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8.
大量第四纪钻孔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南北平原在基底构造和地层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第四纪的三角洲北部是一个巨大的沉积盆地。新第三系沉积地层可达一千多米 ,而此时南部却是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火成岩、碳酸岩和沉积岩组成的台地 ,第三系沉积地层几乎缺失。然而 ,第四系地层厚度在长江三角洲南北两地的分布已经持平 ,且地层最厚处已转移到长江口崇明岛一带 ,全新统地层更有继承此演化特征。这表明了本区沉降中心从北部逐渐向南转移的趋势 ,反映了南部基底构造在第四纪以来有明显下沉的迹象 ,是长江主河道南迁的主要地质引力。由于大量全新世沉积堆积在崇明岛前缘的沉降中心 ,重力压实作用导致该中心前部出现“泥火山” ,周围地层变形明显。本研究提出在长江河口区进行大型桥遂工程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上述由基底改造沉降和重力沉降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99.
IntroductionLandscapeboundaries,ortransitionalzones ecotonesamongdifferentlandscapes,haveoftenbeenignoredorreducedtolinesonamapwhenecologistsstudied .Howeverlandscapeboundariesareinherentfeaturesoflandscapesandplayimportantrolesinecosystemsdynamics.Fora…  相似文献   
100.
铜暴露下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活体基因的损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研究了Cu2+暴露剂量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活体基因损伤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不添加Cu2+的对照组和添加Cu2+的处理组蚯蚓体腔细胞尾部DNA含量和尾长均呈非正态分布(p<0.05);在暴露72h时,125mg·L-1Cu2+处理组尾部DNA含量值最大,为41.44%,100mg·L-1Cu2+处理组尾长值最大,为33.79μm;随着Cu2+暴露剂量的增加,尾部DNA含量和尾长损伤频率增加;对照组和处理组的尾部DNA含量和尾长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表明,尾部DNA百分含量和尾长之间呈显著相关(p<0.01,n=21),Cu2+暴露浓度与尾部DNA百分含量、尾长具有良好的剂量-构效关系(p<0.01).在125mg·L-1Cu2+浓度下暴露72h时蚯蚓的基因损伤程度达到最大,损伤程度为3级.可见,蚯蚓DNA生物标志物是重金属污染基因毒理诊断的重要指标,碱性SCGE试验是检测Cu2+暴露对赤子爱胜蚓活体基因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