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4篇
  免费   566篇
  国内免费   2908篇
安全科学   773篇
废物处理   476篇
环保管理   621篇
综合类   4693篇
基础理论   1328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475篇
评价与监测   403篇
社会与环境   332篇
灾害及防治   34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471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368篇
  2017年   454篇
  2016年   414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642篇
  2013年   841篇
  2012年   728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556篇
  2009年   504篇
  2008年   540篇
  2007年   509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铈修饰的PbO2/C电极,通过SEM、XRD、XPS及循环伏安对PbO2/C、Ce-PbO2/C电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PbO2/C电极比PbO2/C颗粒细小,表面均匀致密,电化学氧化能力较强,修饰电极中Ce以CeO2的形态存在。以Ce-PbO2/C为工作电极,电解浓度为1 000 mg/L的高盐酸性红B模拟活性染料废水,考察了电压、pH、电解质浓度、极间距对脱色率、氨氮去除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适宜工艺条件为:初始酸性红B溶液浓度为1 000 mg/L,pH值为6,电压10 V,电解时间1 h,电极间距1.5 cm,该条件下脱色率、氨氮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9.98%、97.23%和90.17%。通过UV-Vis及GC-MS初步分析了降解过程可能存在的中间产物及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992.
杨波  杜丹  孙也  汪旭明 《环境工程学报》2013,7(12):4835-4840
利用白腐真菌漆酶对活性黑KN-B和直接大红2种偶氮染料进行脱色实验。考察反应时间、加酶量、pH值、染料浓度、温度对脱色率的影响,研究了ABTS介体以及金属离子存在下的脱色效果,并分析了漆酶脱色的动力学性能以及其对偶氮染料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活性黑KN-B和直接大红脱色适宜条件为:反应时间为30 min,加酶量8 U/mL,pH=7,染料浓度分别为50 mg/L和80 mg/L,温度40~45℃。ABTS介体对酶促偶氮染料脱色没有明显促进作用。Fe2+对漆酶脱色有较强的抑制作用;Cu2+对漆酶催化活性黑KN-B促进作用较大,对直接大红影响较小。漆酶对2种染料的脱色反应符合米氏方程,其催化活性黑KN-B和直接大红染料的Km值分别为114.81 mg/L,317.5 mg/L,vmax值分别为6.57 mg/(L·min)和26.0 mg/(L·min)。  相似文献   
993.
水环境中腐殖酸与镉离子结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不同化学条件下腐殖酸与镉离子作用后的游离态镉离子浓度及其结合率,研究各因素对腐殖酸与镉离子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值、离子强度、投加镉离子总浓度、腐殖酸浓度和反应温度均影响腐殖酸与镉离子的结合。pH值在4.5~6.5范围内,随pH值升高,腐殖酸与Cd2+的结合率增大,游离态Cd2+浓度减少。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大对结合反应有抑制作用。投加Cd2+总浓度的增大会导致结合态Cd2+浓度和游离态Cd2+浓度逐渐增加,而其结合率逐渐减小。腐殖酸浓度逐渐增大,使Cd2+和腐殖酸的结合率逐渐增大。在20℃~50℃范围内时,随反应温度升高,游离态Cd2+浓度逐渐减小,其结合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94.
以氯化铁为铁源,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壳聚糖为稳定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壳聚糖稳定纳米铁(CS-nZⅥ);研究了印染废水中常见助剂NaNO3、Na2SO4、NaH2PO4、K2Cr2O7、EDTA二钠盐存在下,超声波辅助CS-nZⅥ对酸性品红(AF)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15 min,0.01 g CS-nZⅥ对25 mL、100 mg/L AF的去除率高达99.9%;各种助剂的存在使得纳米铁表面不同程度失活,阻碍反应的进行,使得AF的去除率下降。NaNO3、K2Cr2O7、EDTA二钠盐与纳米铁发生反应,与AF存在明显的竞争作用。重复利用实验表明,CS-nZⅥ重复利用7次仍具有一定的反应活性。此外,CS-nZⅥ对加标(50 mg/L)实际废水中AF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表明CS-nZⅥ是一种潜在的环境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995.
水位波动带氮素迁移转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水位波动对非饱和-饱和土层中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设计土柱实验装置Ⅰ和Ⅱ分别模拟水位稳定与波动两种情景,测定一个水位波动周期内地下水中NO3--N、NO2--N和NH4+-N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柱Ⅱ水位第1次下降柱内1#,2#,3#,4#采样点NO3--N浓度均增大,增幅分别为6.5%、14.9%、15.33%和19.8%。水位上升时结果相反,分别降低17.3%、26.15%、50.29%和44.61%。第2次水位下降至初始位置4个采样点NO3--N浓度再次增大,幅度分别为7.1%、10.6%、13.89%和7.76%。铵态氮呈相反趋势不同程度的变化。水位波动柱Ⅱ连通水槽内总氮量增加显著高于柱I水槽,即水位波动有利于波动带地下水中氮素垂向迁移,加重波动带以下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因此,水位波动对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以超高盐榨菜腌制废水为对象,考察填料种类、负荷和温度对ASBBR启动及处理效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盐度为7%(NaCl计),负荷为1 kg COD/(m3·d)的条件下,采用聚氨酯泡沫填料的反应器经67 d可成功构建超高盐榨菜腌制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较未设置填料、投加半软性组合填料、球形组合填料和聚苯乙烯泡沫填料的反应器分别缩短了26、6、24和18 d,且运行至第79天,可使出水COD降至375 mg/L,COD去除率为92.86%;通过对负荷的阶段逐步提高,可提升反应器有机负荷至15 kg COD/(m3·d),使进水COD为(27 000±2 000)mg/L的超高盐废水,出水COD均值降至2 200 mg/L ,平均去除率达到92.03%;温度对反应器处理效能影响显著,温度分别为30、25、20、15和10℃时,反应器COD去除率分别为92.63%、84.07%、67.13%、54.61%和44.19%。  相似文献   
997.
A2O工艺中雌激素的行为变化和去除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厌氧-缺氧-好氧(A2O)活性污泥工艺对生活污水中天然雌激素雌酮(Estrone,E1)、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以及17α-乙炔基雌二醇(17α-Ethynylestradiol,EE2)的去除性能。在对COD、N和P具有良好去除效果的前提下,对E1、E2和EE2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2.7%、100%和62.7%。通过对各反应单元内3种雌激素的物料平衡分析,表明A2O工艺对雌激素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厌氧段和好氧段。以失活污泥作为对照组,好氧硝化过程中雌激素去除的小试实验发现,好氧过程中E1、E2的去除主要依靠生物降解作用,而EE2的去除则主要依赖于活性污泥对其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加拿大一枝黄花茎杆为原料提取蚁酸木质素,通过氧化或接枝复合的方法对蚁酸木质素进行改性,对改性产物进行了FTIR和SEM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接枝复合改性产物中存在-CONH的接枝复合链,氧化改性产物基本保持了蚁酸木质素原来的吸收峰;采用接枝复合改性产物处理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亚甲基蓝废水,在废水pH 7、吸附时间4 h、改性产物加入量22 mg/mL的条件下,亚甲基蓝去除率为90.94%;采用氧化改性产物处理相同亚甲基蓝废水,在废水pH 10、吸附时间12 h、改性产物加入量22 mg/mL的条件下,亚甲基蓝去除率为81.93%。  相似文献   
999.
采用芳香聚酰胺膜(NF-1#)、复合膜(NF-2#)和聚酰胺复合膜(NF-3#)深度处理棉针织品印染废水,考察了膜分离性能及膜污染情况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操作压力为0.5MPa、废水温度为25~35℃、废水pH为7的条件下,NF-1#膜处理效果最佳,COD去除率最高,为76.0%~85.0%;脱盐率也最高,达90.0%。膜过滤后浓水送污水厂处理,产水回用于车间生产。操作压力增高、废水温度升高和废水pH增大均导致滤饼层阻力(Rc)和膜过滤过程中的总阻力(Rt)增加,Rc是Rt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导致膜透过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柠檬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了光催化剂BiFeO3。采用SEM,XRD,FTIR等技术对光催化剂BiFeO3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光催化剂BiFeO3晶相纯、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存在Fe#x02014;O的弯曲振动和伸缩振动。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鼓气及加入H2O2可有效提高BiFeO3对甲基紫可见光催化降解的效率;在300mL质量分数为1.5#x000d7;10-5的甲基紫溶液中加入0.9g光催化剂BiFeO3和0.1mL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当反应时间为240min时,甲基紫去除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