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7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437篇
安全科学   177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934篇
基础理论   189篇
污染及防治   252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68篇
灾害及防治   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重金属对淡水生物生态风险的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方法构建了6种常见重金属元素(Cd,Cu,Hg,Pb,Zn和Mn)对淡水生物的SSD曲线.在此基础上,计算了6种重金属对不同生物的5%危害浓度(HC5)及其不同暴露浓度对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AF),比较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包括鱼类,甲壳类等)对6种重金属的敏感性以及不同重金属的急性生态风险(简称生态风险),并且评价了3个典型水体中常见重金属的联合生态风险.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元素的HC5值的大小顺序为Cu相似文献   
922.
巢湖生态系统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目前巢湖生态系统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研究的主要进展。巢湖微量有机污染物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研究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包括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多溴联苯醚、邻苯二甲酸酯、全氟烷基酸类物质、四溴双酚A、抗生素和有机磷农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水、大气、降尘、沉积物、悬浮物、水生生物等多介质分布、来源解析、跨界面迁移、归趋模拟与风险评估等方面。期望本文的综述,可以为巢湖微量有机污染物风险管理和水质改善提供重要决策支撑,对于在其他湖泊开展此类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23.
通过急性动物实验观察不同剂量羰基镍(Ni(CO)4)染毒对大鼠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程度。采用静态方式对SD大鼠染毒30 min,以羰基镍20 mg·m~(-3)、135 mg·m~(-3)和250 mg·m~(-3)为低、中和高剂量染毒组,250 mg·m~(-3)氯气染毒组为阳性对照组,未染毒组为正常对照组。大鼠染毒后1 d、2 d、3 d和7 d分别收集样本。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测量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程度。通过对所得彗星图像的尾长和Olive尾距(OTM)指标结果分析发现,大鼠淋巴细胞损伤程度随着羰基镍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4个时间点各剂量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4个剂量组各时间点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时间变化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损伤程度在3 d时达最大,而后缓慢下降;在高剂量组染毒和染毒后3 d,损伤程度达到最大。急性羰基镍染毒可致淋巴细胞DNA显著损伤,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时间和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924.
采用液膜分离技术从草甘膦生产废水中回收可利用资源草甘膦,并通过实际工业废水进行验证。主要考察了外水相pH值、乳水比及内水相浓度对草甘膦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航空煤油为溶剂,3%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4%载体(体积分数),10%NaOH内水相,油内比Roi为2∶1乳状液膜体系,处理初始浓度为1%的草甘膦工业废水,在pH值为2,乳水比Rew为1∶5的传质条件下,草甘膦去除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925.
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合理划分是劳动者获得合理报酬和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在研究现有体力劳动强度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进行数据的采集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起以相对心率为解释变量、RPE值为因变量的体力劳动强度评价模型,进行了年龄和环境因素的修正,最后在某企业进行了应用。该模型相对传统体力劳动强度评价方法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指标值测量简单,提高了可操作性;第二,评价等级划分更精确;第三,考虑了年龄和环境因素。该方法在广大工矿企业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6.
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调控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为了对其开展经济、有效的调控,本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环境容量规划和污染调控方案优化的线性规划模型.该模型针对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特征,可以同时处理多种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因子,综合考虑污染控制技术措施对于多种污染物的治理或去除效果、采用“差距闭合法”确定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并建立软边界约束条件,以提高模型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综合考虑多因子环境目标、污染控制经济技术条件以及环境管理要求等多种约束条件下,寻求区域污染控制措施费用最小的控制方案.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合理、有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7.
余宁 《环境工程》2013,31(4):130-132
物联网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网络技术,在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发展必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推动社会的巨大变革。重点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垃圾收运监管体系中的应用,为环卫信息化建设和环卫主管部门管理方式的改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28.
Pregnant mice were exposed to control (0%), low (0.1%), moderate (0.5%), and high (1%) lead (Pb) acetate in deionized drinking water from the first day of gestation to postnatal day (PND) 21. Pb concentration was determined in blood and the hippocampus at the 7th, 14th, or 21st day of neonatal mice pups. The express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 and TGF-β1 mRNA and protein was also measured in the hippocampus using RT-PCR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assays. The expression of CTGF and TGF-β1 mRNA was up-regulated in hippocampus in Pb-exposed groups. These results were further confirm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Data suggest that CTGF and TGF-β1 genes are differentially regulated and are affected by Pb.  相似文献   
929.
汶川地震对龙门山地区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汶川地震后龙门山东、西坡及过渡区域典型山地滑坡体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未破坏的原生土壤相比较,3个区域滑坡迹地土壤砂粒含量均显著升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全氮、全磷、硝态氮、总矿质氮、土壤粉粒和粘粒含量显著降低;滑坡体土壤pH值在东坡和过渡区显著升高,西坡升高不明显;东坡和过渡区滑坡体土壤氨态氮含量与矿质氮/全氮比值显著降低,而西坡差异不显著;土壤碳/氮比值在过渡区显著下降,东坡和西坡差异不显著.此外,3个研究区域滑坡体土壤全钾含量变化不显著.滑坡迹地表征土壤质量的指标(土壤质地、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等)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地震对滑坡体土壤产生了明显的破坏作用;土壤的碳损失率大于氮损失率,并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土壤的碳缺失.地震对龙门山区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仅有氨态氮存在扰动与空间区域的交互作用,其余理化指标的扰动结果均不受空间区域差异均的影响.这暗示地震有可能是通过对土壤剖面层次的破坏和扰动而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生态气候类型差异对于滑坡迹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效应可能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30.
有机氮对大亚湾亚历山大藻种群生长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1~12月对大亚湾澳头养殖海域溶解有机氮(DON)组成、含量与亚历山大藻种群动态进行了周年调查,同步监测了无机营养盐、水温、盐度等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大亚湾澳头海域DON水平4~6月较高,最大值达21.27μmolN/L,其余月份较低,全年平均浓度为7.44μmolN/L.尿素是DON的重要组分,全年平均浓度为1.98μmolN/L,约占DON的20%~30%.可溶性游离氨基酸(DFAA)波动较大,介于1~5μmolN/L.4~6月亚历山大藻种群维持较高密度.4月21日澳头海域发生亚历山大藻水华,最高细胞密度达到3319cells/mL.DON和尿素浓度高峰与亚历山大藻密度高峰同步出现,水华消散后DON和尿素浓度分别大幅下降至高峰期的23.84%和62.86%.统计结果显示,表征有机污染程度的DON、尿素和CODMn与亚历山大藻种群密度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DON含量的增加能够促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并在温度、盐度等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能成为赤潮暴发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