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篇
  免费   662篇
  国内免费   313篇
安全科学   253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36篇
综合类   1426篇
基础理论   395篇
污染及防治   123篇
评价与监测   132篇
社会与环境   175篇
灾害及防治   65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从农药厂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唯一碳、氮源生长的菌株MBYD-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sp.).菌株MBYD-1降解DMF的最适条件为:pH 7.0,30℃.当DMF浓度为400mg/L,接种量为2%时,菌株能在72h内将DMF完全矿化.底物广谱性实验表明,菌株MBYD-1能在甲酸盐和甲醛中很好地生长,在甲酰胺中的生长情况优于二甲胺.  相似文献   
402.
基于时空理念的区域协调度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区域关系的实质为着眼点,将协调度的内涵界定为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的定量指标,以此为基础,从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2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入手,选择指标构建评价模型,对1990-2003年新疆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阶段性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子系统及资源环境子系统发展水平在波动中提升,2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整体上在逐步改善;从空间上对新疆87个县市协调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403.
pUCD-recA重组发光菌构建及对遗传毒性污染物响应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新新  何苗  罗虹  施汉昌  蔡强 《环境科学》2009,30(6):1722-1726
基因重组发光菌在水质毒性的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分析污染物毒性损伤的机制出发,构建新型pUCD-recA基因重组发光菌.用PCR法从大肠杆菌W3110中扩增recA基因,将其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后测序.测序正确的recA片段及pUCD615载体均用BamHⅠ、EcoRⅠ双酶切,连接后电转化导入宿主菌JM109.挑取克隆,提取质粒用PCR鉴定,阳性克隆再进行测序.将构建成功的pUCD-recA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RFM443,加入相应的遗传毒性污染物,观察发光响应作用.结果表明,recA基因PCR扩增出的片段为293 bp,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recA序列进行BLAST比对,同源性为99%,表明扩增序列正确.与pUCD615载体连接后的测序结果表明,recA基因已正确地插入到pUCD615的多克隆位点,方向和读码框正确,重组发光菌载体构建成功.将构建好的重组载体转化入RFM443宿主菌,加入遗传毒性污染物观察响应效果.丝裂霉素C(MMC)对pUCD-recA重组发光菌诱导效果最好,0.01 mg/L即可有很好的响应曲线;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则在50~100 mg/...  相似文献   
404.
水质生物毒性在线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生物分子、细胞、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研发的水质毒性在线监测技术,归纳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并提出了其发展前景与趋势。  相似文献   
405.
南海海域重要养殖水域牡蛎体中的腹泻性贝类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年和2007年南海海域23个重要养殖水域牡蛎体中腹泻性贝类毒素(DSP)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甲子港、唐家湾、镇海湾、安埔港、防城港、八所港和榆林港等7个水域牡蛎体DSP毒性呈阳性结果,占调查水域的30.4%,其DSP值均为0.05MU/g.2006年牡蛎体DSP检出率为8.7%(n=23),2007年为21.7%(n=23).调查期间,牡蛎体DSP检出值0.05MU/g已达到了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等6个国家食用贝类标准警戒限量水平,和超出了我国<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规定贝类DSP不得检出标准,表明了近期南海海域某些养殖水域的牡蛎已经受到了DSP毒化的威胁.  相似文献   
406.
雷达电磁环境的联合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雷达灵敏度、精度的提高,对电磁环境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首先分析了美军的联合建模与仿真系统(JMASS),指出建立一个综合的、可重用的雷达电磁仿真环境是电子战仿真的关键;重点研究了基于球不变随机过程(SIRP)的K分布杂波模型,以及地面/海面的多路径效应模型;最后建立了雷达电磁环境的模型并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407.
废啤酒酵母吸附去除水溶液中活性红4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废啤酒酵母作生物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活性红4(RR4),并对吸附性能进行了评价。通过电位滴定和FTIR分析表明废啤酒酵母上主要存在磺酸基、羧基及氨基等官能团。对溶液pH值、RR4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废啤酒酵母对RR4的吸附速率快,320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酸性条件利于吸附,碱性条件下则会发生解吸附,pH=11条件下解吸附率高于86%;等温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模式,pH=2条件下废啤酒酵母对RR4的最大吸附量为103.36mg/g。  相似文献   
408.
不同标准对城市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广州市某区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共采集土壤样品34个,分析样品中As,Hg,Cr,Cd,Ni和Pb的全量及有效态质量分数,探讨重金属元素全量和有效态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并采用4种不同标准对结果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研究区工业用地、城区和农村居住区的土壤已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且为2种或3种重金属元素的复合污染;As,Hg,Cr,Cd,Ni和Pb有效态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0.09,0.004,0.09,0.18,0.40和32.80 mg/kg,Cd和Pb的有效态质量分数占全量的比例较高. 4种标准综合评价结果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样点数占样点总数的比例依次为国标(GB15618—1995)二级标准评价(62%)>有效态污染起始值评价(29%)>全量污染起始值评价(24%)>国标三级标准评价(21%).   相似文献   
409.
采用《省级主体功能区域划分技术规程》的技术流程和评价方法,基于GIS技术,以交通网络密度Di、交通干线影响度Ci和区位优势度Si为指标,对江苏省62个县域单项指标和集成性指标进行测算,分析了江苏省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成因。研究发现:(1)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明显,南高北低;(2)交通优势度具有空间自相关性,高值区和低值区呈现出相对集聚镶嵌分布的空间格局,形成以沿沪宁线和沿江地区分布的高值区,沿废黄河、沿洪泽湖和沿海分布的低值区;(3)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耦合性,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798;(4)交通优势度呈现正偏态的特征。12.1%的面积具有突出的交通优势,2.7%的面积处于交通缺乏区域,大约68%的面积处于中等或较低区域。加强低值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县域与上海和13个省辖市的经济联系,提高江苏交通优势度,为江苏区域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410.
综述和分析了国际城市CO2排放清单研究进展,及国际组织/机构建立的城市清单标准和协议.将城市清单方法划分为直接排放法、碳足迹法和直接-间接排放混合法,并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优劣势.探讨了城市清单中范围3的内容和计算深度及城市交通排放分配问题.早期城市排放清单基本沿用国家清单方法,但当城市作为消费者的特色愈加明显,其清单方法学受城市物质循环思想的影响,已经不同于国家清单方法并逐渐成熟.在准确性、公平性和效率性原则下,直接-间接排放混合法成为城市清单的主流方法,当前排放主要包括范围1+范围2,但未来范围1+范围2+范围3(重点产品和服务)将成为主流趋势.城市清单中范围3的标准化和可操作性问题,及城市交通分配方法的统一和规范是近期城市清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城市CO2排放监测将会成为城市清单的重要支撑,其作为独立数据源将在城市清单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中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