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81篇
安全科学   112篇
废物处理   64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532篇
基础理论   145篇
污染及防治   245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One of the main challenges in Coastal Erosion Risk Assessment (CERA) is integrating and analysis of conflicting data in various time periods and spatial scales through dissimilar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criteria. Currently,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are widely used in risk assessment despite their drawbacks and limitations as transactional systems for multi-scales, multi-epochs, and multi-themes analysis. Hence, an analytical conceptual framework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geospatial business intelligence paradigm to develop a Spatial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SMCM) to assess coastal erosion risk. The model is designed based on Spatial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SOLAP) platform, on the top of both analytical and transactional paradigms, to allow fast synthesis of cross-tabulated data and easy comparisons over space, scales, epochs, and themes. This objective is achieved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criteria as well as their interactions at various scales. It also takes into account multiple elements at risk such as people, infrastructure, and built environment as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analysis. Using this solution allows decision makers to benefit from on-demand, interactive, and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in a way that is not possible using GIS alone. The developed model can easily be adapted for any other coastal region through the proposed framework to perform risk assessment. The advantages and drawbacks of the proposed framework are also discussed and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92.
珠江三角洲海岸背景区大气VOCs污染特征与来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云龙  李成柳  张明棣  何龙  郭键锋 《环境科学》2021,42(9):4191-4201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臭氧(O3)污染防控备受关注的重要前体物.本研究基于2019年8月~2020年7月在杨梅坑生态环境监测站开展的VOCs连续在线观测数据,对珠江三角洲海岸背景区大气VOCs的时间变化规律、物种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受体模型和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VOCs的来源特征.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海岸背景区人为源VOCs年平均浓度(体积分数)为9.30×10-9,呈秋、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与一般城市和背景点的日变化规律不同,珠江三角洲海岸背景区人为源VOCs峰值主要出现在10:00~11:00;凌晨和15:00之后浓度会维持在较低水平.乙烯、丙烯、甲苯、异戊烷、异戊二烯、间/对-二甲苯、正丁烷和乙炔是影响珠江三角洲海岸背景区VOCs化学组成的关键物种.影响珠江三角洲海岸背景区的气团主要来源:省内短距离气团(25%)、海洋气团(27%)、沿海气团(31%)和省外内陆气团(17%),其中海洋气团影响下VOCs平均浓度水平最低,主要受到船舶排放与老化VOCs混合源、汽油挥发与汽车排放源影响;其他气团影响下平均较海洋气团影响下VOCs浓度升高了70.1%~148.8%,以工业源、LNG与LPG挥发源、石化源这三类源的传输影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993.
袁帅  王艳  刘汝海  种习习  刘晓雨  邵龙 《环境科学》2021,42(9):4151-4157
于2017~2018年冬、春和夏季,在黄渤海海域走航采样,采集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分析总砷(As)、As (Ⅴ)、As (Ⅲ)以及水溶性离子,讨论了As在黄渤海气溶胶中浓度、空间分布以及季节变化,估算了As的干沉降通量.气溶胶中As含量冬季(6.6 ng·m-3) > 夏季(5.5 ng·m-3) > 春季(4.4 ng·m-3),渤海和北黄海远大于南黄海.冬、夏季As(Ⅲ)/As(Ⅴ)比值分别为0.41和0.21.冬、春和夏季As/TSP平均值分别为95.4、83.9和81.4 μg·g-1,冬季明显高于春季和夏季.冬季在冬季风主导下,携带了环渤海地区排放的污染物导致砷含量最高,夏季受东南季风携带的东部沿海地区污染物的影响也较大,而春季受西伯利亚陆地气团和东南远海海洋性气团的共同影响,浓度最小.冬季K+/TSP与As/TSP存在显著正相关(r=0.78,P<0.05),说明受陆地生物质燃烧排放的As的影响明显,而夏季两者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来源不同.冬、春和夏季黄渤海大气气溶胶As的干沉降通量分别为1.15、0.77和0.97 μg·(m2·d)-1,年平均为0.95 μg·(m2·d)-1.  相似文献   
994.
区域气象模式的输入资料更替相对城市化发展的实际态势存在滞后,使得空气质量预报模型受气象场模拟性能限制而难以准确预报污染事件.本文以深圳市的WRF模拟为例,对模式土地利用输入资料、城市冠层输入参数进行改进,通过提高气象场的模拟能力,探究下垫面输入资料对深圳气象场及大气扩散能力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输入资料的更新使得城市建成区类型格点模拟温度在1月下降了0.05℃,在4、7和10月分别上升了1.1、0.4和0.5℃;风速在1、4、7和10月分别下降了2.3、1.8、1.9和1.8 m·s-1;相对湿度分别下降了16.1%、9.0%、14.4%和6.5%;感热通量分别升高了85.3、73.6、134.8和65.6 W·m-2;潜热通量分别下降了65.9、39.5、118.3和45.7 W·m-2.土地利用输入资料更新后,深圳市扩散指数在空气质量为"优"、"良"、"轻度污染"时段内,分别下降了约25%、20%、30%,风向变化因子分别约有5%、5%的降低和20%的升高;输入城市冠层参数后,扩散指数分别下降了约25%、15%、5%,风向变化因子分别约有5%的降低、5%和5%的升高.土地利用输入资料的更替和城市冠层参数的输入带来模拟能力的改进,更好地重现了一些复杂的边界层热动力结构,包括典型污染日午后深圳市上空南侧上升、北侧下沉的城市热岛环流和近地面的海风局地环流.  相似文献   
995.
溶解有机质(DOM)广泛存在于流域范围内不同环境介质中,并能发生迁移转化.以巢湖流域典型环境(农田土壤、浮游藻类、水生植物和沉积物) DOM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揭示不同环境DOM样品的组成特征,探究流域范围内不同环境介质间DOM可能迁移、转化过程及其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巢湖流域典型环境样品单位质量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均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浮游藻类(26701.59 mg·kg-1)>水生植物(9331.00 mg·kg-1)>土壤(204.93 mg·kg-1)≈沉积物(141.13 mg·kg-1).与DOC含量类似,280 nm处吸光系数(a280值)和总荧光强度均表现为:浮游藻类>水生植物>土壤≈沉积物,且沉积物和土壤DOM样品的重均分子量、芳香性、腐殖化程度均与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DOM样品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流域层面不同环境介质之间DOM的迁移转化概念模型,结果显示,流域范围内不同环境介质间DOM的迁移转化改变了其组成特征,进而导致生态效应发生改变.上述研究结果为流域环境质量提升和生态效应调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6.
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主要空气污染物PM_(2.5)暴露浓度的升高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PM_(2.5)暴露与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联尚未完全阐明。为探究患有过敏症状儿童的室内PM_(2.5)对小鼠巨噬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以及维生素E(vitamin E,VE)的抗氧化保护作用,从5户患有1种或1种以上的过敏性症状(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儿童的室内采集PM_(2.5),分别考察了不同剂量PM_(2.5)暴露24 h后如何影响小鼠巨噬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指标包括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介素8β(IL-8β)的影响。结果表明,200μg·mL~(-1)PM_(2.5)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内ROS积累,出现脂质过氧化以及DNA损伤,并伴有炎症反应的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VE(50 mg·mL~(-1))+200μg·mL~(-1)PM_(2.5)组的ROS、MDA、8-OHdG、TNF-ɑ、IL-8β含量低于200μg·mL~(-1)PM_(2.5)组,GSH含量高于200μg·mL~(-1)PM_(2.5)组。较高剂量(200μg·mL~(-1))PM_(2.5)可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出现氧化损伤,VE在该应激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水灰比对不同温度作用下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的影响,对不同受火温度和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标准立方体试件进行高温下及高温后的抗压强度试验和质量损失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灰比的增大,高温下及高温后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质量损失均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通过试验拟合回归分析,建立了高温下混凝土抗压强度、质量损失与受火温度之间的关系式,可通过质量损失、受火温度来预估高温下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998.
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废水COD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麟  向军  胡彬 《化工环保》2005,25(3):243-246
利用HACH公司的45600型COD反应器,用自制药剂替代HACH的专用药剂,能满足日常废水监测分析的COD快速测定。该方法测定COD的稳定吸收波长为600nm,平行样相对标准偏差小于等于8.5%(n=5),加标回收率为95%~106%,与标准方法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9.
利用事故树对某矿斜井运输中的跑车伤害事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隐患整改措施和标准化作业程序。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分级提取实验 ,结合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分析 ,对广东凡口铅锌尾矿的新尾矿和 1号尾矿库不同氧化程度尾矿的矿物组成、重金属含量及其形态进行了研究和对比 .新尾矿中的黄铁矿含量很高 (约 3 1% ) ,铅锌的含量分别高达 0 7%和 1 2 %以上 ,重金属元素主要赋存于金属硫化物中 .1号尾矿库样品中的黄铁矿含量 <10 % ,重金属元素也明显低于新尾矿 .在表层氧化带 (硬化层 ) ,硫化物的快速氧化导致大量次生矿物沉淀 ,锌大量吸附于 (氢 )氧化铁表面 ,可迁移性大 ;铅则主要形成次生难溶矿物 (如铅矾 ) ;次氧化带以硫化物的缓慢淋溶作用为主 ,难以形成次生矿物 ,Pb、Zn的流失比例大于 70 % .常用于矿山环境治理的尾矿覆盖方法往往使尾矿处于次氧化环境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方法不一定能够阻滞污染元素的迁移 .此外 ,本次研究采用Dold提出的分级提取法 ,发现方铅矿的溶解主要发生在第 2步 (提取液 :pH =4 5 ,1moL L- 1 NH4 Ac) ,而其它硫化物的溶解主要在第 6步 ,这可能是Ac- 与Pb2 + 的络合作用所造成的 ,表明提取液中含Ac- 的分级提取方法不宜用于评价铅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