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12篇
  免费   7853篇
  国内免费   29921篇
安全科学   5861篇
废物处理   692篇
环保管理   2992篇
综合类   43050篇
基础理论   5545篇
污染及防治   6811篇
评价与监测   2617篇
社会与环境   2001篇
灾害及防治   1517篇
  2024年   356篇
  2023年   972篇
  2022年   2069篇
  2021年   2146篇
  2020年   2926篇
  2019年   2828篇
  2018年   2917篇
  2017年   3203篇
  2016年   2651篇
  2015年   3308篇
  2014年   3800篇
  2013年   4263篇
  2012年   4859篇
  2011年   4233篇
  2010年   4073篇
  2009年   3886篇
  2008年   3433篇
  2007年   3450篇
  2006年   2938篇
  2005年   2196篇
  2004年   1761篇
  2003年   1211篇
  2002年   1057篇
  2001年   1042篇
  2000年   1056篇
  1999年   749篇
  1998年   456篇
  1997年   413篇
  1996年   452篇
  1995年   415篇
  1994年   262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295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227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01.
An integrated approach wa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critical levels of air pollution for ecological standard setting based on the unified index of biological response,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all pollution components simultaneously. An empirical model of plant productivity was taken as the dose response model for gaseous pollutant effect on the productivity of trees and the annual productivity of plants was used as the above mentioned index. The CO2 increase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was considered to potentially increase plant productivity and NO2 was estimated as neutral while being dangerous for plants as a chemical precursor of ozone or as a source of acidification. The maximum permissible chronic O3 and SO2 levels for trees were estimat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O3 is much more phytotoxic, as compared to SO2 , with a rather narrow range of permissible levels (27-33 ppb) which complicates it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相似文献   
502.
利用空气质量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1.0°×1.0°再分析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天气学等方法对宿迁市3次突发性重污染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宿迁"突发"空气重污染时,AQI级别由前一日的一、二级至第2日转为五级以上,AQI值迅速上升.②3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天气背景相似,高层为宽广平直的偏西气流,地面受高压控制,中低层风向和温度平流突然转变,且都有深厚的逆温层结;持续变化较小的气压梯度、较低风速、温度日较差及相对湿度的增大(150328过程(即2015年3月28日—4月1日污染过程)除外)为颗粒物浓度迅速增长提供了条件.③大气稳定度级别迅速变高和混合层高度迅速降低并维持,对污染物快速聚集有显著影响.④物理量诊断表明,污染发生前期上空为弱上升运动,随后迅速转为下沉运动,或气流下沉运动区域迅速扩大、升高,是空气质量迅速转差的重要动力因素.⑤内蒙古地区的沙尘远距离输送形成的污染,是造成150328过程与另外两次过程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3.
近年来,我国在能源、农业、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广泛使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开展建设和运营。为客观地掌握国内外PPP的研究现状,明确当前的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笔者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SCI和SSC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工具Histcite Pro对当前国内外PPP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计量学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PPP研究最早开始于1952年,且从1993年开始文献呈现增加趋势;美国、中国和英国在该领域发表文献最多,且国际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单位主要集中在美国境内,我国研究实力较强的有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PPP项目、风险、绩效、疾病、药物研发、金融、可持续、公共卫生等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04.
杂多化合物脱硫化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双搅拌、无浓度梯度气液反应器中考察了磷钼杂多化合物吸收H2S过程的宏观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吸收剂浓度提高,脱硫效果增强,当磷钼酸钠浓度超过6.25×10-3mol/L后,单一与复配体系对H2S的吸收速率均趋恒定.从工业操作角度来看,6.25×10-3mol/L是适宜的操作浓度温度提高,吸收效果略有降低,但变化幅度不大,实际操作温度可选择常温;进气H2S浓度提高,吸收效果增强.两种脱硫体系中,以复配体系脱硫性能为优.实验测得25℃下反应器中H2S的气、液相传质系数分别为:kGH-2S =8.201×10-10kmol/(m2.s.Pa),kLH-2S=3.440×10-4m/s.吸收反应对磷钼酸钠及硫化氢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339与1.055.  相似文献   
505.
陆地与海洋气溶胶的相互输送及其对彼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陆地和海洋源产生的气溶胶通过大气的流动向对方的环境系统输送,从而改变了对方环境大气的化学组成,影响着大气污染物的化学反应过程和反应速度,其沉降过程也会对对方的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沿海的岖稠密的人口。较为发达的经济活动,较高的大气污染排放强度,使得陆海气溶胶的交换和沉降对谝我域的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6.
介绍了“国家机动车排污控制管理系统”数据库的研制、特点及使用方法。该数据库存储了大量的城市环境概况、机动车排放因子、排放标准、燃油标准和排放控制对策等信息,能系统、准确的提供国家级相关数据及法律依据,使各级环保部门和政府决策部门能迅速、准确地掌握全国或某城市的有关机动车的静态或动态的污染排放综合情况  相似文献   
507.
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提出在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工作中对环境保护的典型作法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8.
509.
铝、铁共聚作用的化学特征及晶貌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通过对铝,铁水解共聚物的合成制备及其水解共聚合过程电位滴定的研究,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其共聚物样品的晶貌观测,nAl/nFe的点能谱及结构组成的红外光谱测定,对铝铁共聚作用的化学特征及其晶形貌象,共聚作用进行了研究及讨论,为深入研究铝无机共聚溶液体系化学形态组成及其絮凝剂的提供了的基础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10.
珠江三角洲一些城市水体中微量有机氯化合物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较快速、简便的方法,用GC/ECD对珠江三角洲几个城市中的污水及深圳河,大沙河中的有机氯化合物进行了初步探查及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几种有机氯农药尽管已停止生产多年,但在污水及河水中仍有残留,其中DDT及其衍生物DDE含量在0.02-0.50μg/L范围内;BHCs在0.04-0.72μg/L范围内,氯苯类化合物及PCBs在污水及不中也被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