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7篇 |
免费 | 74篇 |
国内免费 | 13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3篇 |
废物处理 | 8篇 |
环保管理 | 15篇 |
综合类 | 333篇 |
基础理论 | 35篇 |
污染及防治 | 28篇 |
评价与监测 | 32篇 |
社会与环境 | 18篇 |
灾害及防治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深部大跨度硐室在高应力下常出现明显的围岩变形破坏,严重的会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甚至引发事故。以新庄煤矿机头硐室受围压破坏变形为工程背景,分析机头硐室巷变形破坏的地质因素,提出采用顶部卸压法进行硐室维护的方案,并模拟卸压前后围岩应力及变形的变化。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顶部卸压后,硐室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围岩应力下降和向深部转移;硐室顶底板围岩铅垂应力及两帮水平应力均减小,顶板围岩铅垂应力平均减少61.5%,底板浅部0-2 m区间内围岩铅垂应力接近0,水平应力平均减小75.4%。从模拟结果看,顶部卸压实施后有利于机头硐室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22.
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分区及其气象干旱时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61~2015年逐月降水格点数据,首先通过系统聚类法对长江中下游流域进行降水分区,然后以标准化降水指数为指标,结合小波分析方法,探讨了长江中下游流域各亚区气象干旱的时间演变规律及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上,可将长江中下游流域分为6个降水亚区,即:大巴山地农业区(Ⅰ)、湘鄂贵渝山地农业区(Ⅱ)、鄂中东平原农业区(Ⅲ)、湘赣平原丘陵农业区(Ⅳ)、鄱阳湖平原农业区(Ⅴ)和长江三角洲平原农业区(Ⅵ)。(2)不同降水亚区干湿事件交替过程存在差异,Ⅵ区与其它亚区差异较大,Ⅱ区、Ⅳ区和Ⅴ区的干湿事件具有相似的时间演变模式;除Ⅵ区外,2000年后其它降水亚区干旱发生频率增加明显。(3)不同降水亚区气象干旱的第一主周期存在差异,北部(Ⅰ区、Ⅲ区、Ⅵ区)和南部(Ⅱ区、Ⅳ区、Ⅴ区)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但各气候亚区大都显示出3.5年左右的显著周期。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流域各亚区气象干旱驱动因素的解释、干旱监测计划的制定、水资源的管理和旱灾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3.
采用流变仪对不同含固率猪粪的流变性质进行测量,分析其流变特性,将流变数据与非牛顿流体模型进行拟合,得到用于描述猪粪流变特性的最佳流变方程。结果表明:猪粪是一种非牛顿流体,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并趋于稳定。基于其流变特性,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技术,对猪粪厌氧消化反应器内的流场进行研究。模拟结果显示:反应器内速度最大值出现在桨叶末端,猪粪流体在其反应器内的宏观循环运动状态为沿着搅拌轴径向的绕流运动;壁面及顶部和底部区域速度几乎为零,形成死区,容积比率为29.85%。 相似文献
124.
长江上游未来50年水土流失变化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长江上游未来50年水土流失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相对稳定的地貌、地质因素、可能突然发生的地震因素,具有波动特性变化的气象因素和具有双重性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分析结果认为,长江上游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26.4万km^2,经过治理后,2050年长江上游可减少土壤侵蚀量8.06亿t,河流年均输沙量减少为3.04亿-4.56亿t。 相似文献
125.
126.
127.
本文在深入开展我国PM2.5污染现状以及关键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作为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典型代表污染物PM2.5污染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因此我国未来PM2.5污染控制战略:从区域着眼,从区域与城市着手,以标准为尺度,以企业排污控制为落脚点。同时切实采取以下保障措施:一是完善大气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二是健全管理体制;三是强化污染监测预警评估体系;四是完善颗粒物减排的价格政策及地区补偿机制;五是加强相关的科学技术支撑储备。 相似文献
128.
采用荧光光谱与耗氧速率(OUR)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内源呼吸过程中微生物代谢状态变化的典型特征。结果表明,OUR变化率曲线中的拐点可以将内源呼吸划分为3个阶段。通过荧光光谱监测发现,在2~4 d时胞外聚合物(EPS)出现了突然增多的现象,疏松结合的胞外聚合物(LB-EPS)中峰A(Ex/Em=230 nm/(334~338)nm)、峰B(Ex/Em=(280~285)nm/(334~344)nm)的荧光强度分别升高了447%、128%,紧密结合的胞外聚合物(TB-EPS)中峰A、峰B的荧光强度分别升高了471%和128%,且COD的去除率在第4天达到最大为91.7%,表明位于此区域的微生物活性高、代谢状态好且污染物去除率高。LB-EPS和TB-EPS的荧光特性及OUR变化率可以指示内源呼吸3个不同阶段的变化,但TB-EPS对内源呼吸过程的划分更为准确,而OUR变化率在实际操作中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9.
为了探讨不同覆盖面积生态浮床对养殖海水的净化效果及其对北美海蓬子和南美白对虾生长的影响,以不设置浮床为对照,在养殖对虾的水面上设置了3种不同面积北美海蓬子生态浮床,覆盖面积分别为25%、50%和75%。实验进行期间每2 d监测1次水质,实验结束后测定海蓬子和对虾产量,并对氮和磷进行衡算。结果表明:15 d后,50%覆盖面积生态浮床对水体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和CODM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 44.90%、34.43%、44.45%和35.64%;75%覆盖面积生态浮床对水体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30.32%;各处理间pH、溶解氧和温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盐度随浮床面积增加而有所下降;各处理间海蓬子生长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对虾产量差异显著,以50%处理的产量最高,比不设置浮床增产7.8倍;设置浮床后,水体和其他途径总氮减少,海蓬子和对虾总氮增加,水体总磷和对虾总磷减少,其他途径和海蓬子总磷增加。北美海蓬子生态浮床对养殖海水具有显著的净化效果,对虾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以50%覆盖面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0.
微生物群落是维持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组分.细菌群落在土壤剖面上的垂直分布对森林土壤碳库和土壤营养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芦芽山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腐殖质层及0~80 cm土层细菌群落特征,探究影响土壤剖面细菌群落结构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显著单调降低,群落结构在土壤剖面上有显著差异.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NH+4、 TC、 TS、 WCS、 pH、 NO-3和TP是决定土壤剖面细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其中pH的影响最为显著.分子生态网络分析表明,凋落物层和亚表层土壤(10~20 cm)细菌群落的复杂性较高,深层(40~80 cm)土壤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