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68篇
安全科学   208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736篇
基础理论   117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78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研究了US/Fenton协同作用对水中苯酚的降解效果,探讨了Fenton试剂浓度、H2O2/Fe2 配比、溶液pH值等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试剂投加量的增加对降解反应先促进后抑制;当H2O2/Fe2 配比为40∶1,H2O2投加量为40mmol/L,溶液pH值3.0~7.0时,US/Fenton对苯酚的降解速率最快,反应30min后的降解效率远大于单独US、Fenton试剂氧化处理下的降解效率总和,其表现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增强因子可达到2.45,表明US/Fenton联用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02.
采用溶胶凝胶-超声混合法制备了铈/二氧化钛/石墨相氮化碳(Ce/TiO2/g-C3N4)异质结催化剂,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晶相、活性基团和光吸收性能,并考察了可见光下该催化剂对模拟全氟辛酸(PFOA)废水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Ce/TiO2/g-C3N4分散性好,粒径小于20 nm,金属Ce的掺入及TiO2/g-C3N4异质结的生成,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和空穴对的复合,使复合光催化剂禁带宽度减小,光吸收范围增大,光催化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在pH值为2,PFOA浓度为4 mg·L-1,催化剂投加量为1 g·L-1的条件下,可见光照射180 min后,可降解94.4%的PFOA,脱氟率为38.6%.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为0.522 h-1.通过HPLC-MS分析降解产物,同时结合氟元素物料平衡的计算结果,认为降解机制主要是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PFOA吸附至表面带有大量正电荷的催化剂表面后,在光生空穴和活性自由基的作用下,以自由基机理逐步脱去CF2生成短链的PFCAs,同时生成氟离子.  相似文献   
903.
在简述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形成和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我国北方的草地资源丰富,土壤条件独特,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条件:2)气候条件使北方原始农业区逐步演变为农牧交错区:3)草原被大面积开垦及国家制定的一些政策,推动了农牧交错区的形成;4)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建立农牧交错区:5)农牧结合的特殊功能促进了农牧交错区的形成;6)农牧结合是国际上同类地区发展的经验和趋势。  相似文献   
904.
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SSXA对Cu2+的捕集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刁静茹  常青  王娟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1):1845-1850
以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NaOH、CS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淀粉基黄原酸酯-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研究了该絮凝剂的除Cu2 、去浊机理,并对硫酸铝浓度、初始Cu2 浓度、pH值、浊度等影响其除铜及去浊效能的因素作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1)该絮凝剂对Cu2 有很好的捕集功能,但需要与硫酸铝复配以提高其沉降性能,适合复配使用.Al3 与初始Cu2 的体积摩尔浓度比值为0.3较为适宜,此时Cu2 去除率大于98%;(2)pH值对复配体系的除Cu2 、去浊效果影响不大;(3)Cu2 和致浊物质共存时,会互相促进彼此的去除.对初始Cu2 浓度为25 mg·L-1、浊度为5~300NTU的水样,处理后出水Cu2 浓度小于0.5mg·L-1、浊度小于3NTU.  相似文献   
905.
常青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1):3811-3820
疏水絮凝是天然水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也是水处理中常被利用的原理.而疏水作用力则是引起疏水絮凝的最主要原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在过去30多年里,科学家们从实验测定、数值模拟及理论研究3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使人们对疏水作用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及研究所具有的高难度,目前疏水作用力的理论仍不够完善.为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疏水作用力的一些特性及影响因素,如疏水作用力的实验规律、疏水作用的距离范围、疏水作用力的粒度界限、表面接触角对疏水作用力的影响、电解质对疏水作用力的影响及温度对疏水作用力的影响等.对大量文献的分析归纳表明,实验规律有单指数函数模型、双指数函数模型及幂函数模型,作用距离范围分为短程作用力及长程作用力,微粒半径大于临界半径时才可产生疏水作用力,疏水作用力随接触角的增大而增大,电解质对疏水作用力基本无影响,关于温度的影响,迄今尚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论,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06.
景观生态学在国土空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鉴于当前国土空间治理面临复杂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态风险与空间利用问题,基于景观生态学学科特质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对当前国土空间治理工作进行梳理,归纳了明确的生态系统服务定位、高效的建成空间结构、适宜且多样的产业发展支撑、多等级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安全保障等国土空间治理需求。同时,整合区域时空信息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手段,提出景观生态学在国土空间治理中应落脚于:(1)识别并统一不同空间尺度的治理单元;(2)辨析并评估景观功能的空间分异;(3)构建基于生态风险防范的区域景观格局; (4)识别集约高效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5)提出尺度联系的绿色发展架构;(6)明晰多级多样的生态保障方案。  相似文献   
907.
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从抑制率,有效剂量,起效时间,抑制时效和使用成本等方面评价了酚酸类,生物碱类,脂肪酸和酯类共13种化感物质的抑藻效应.结果表明,生物碱类物质对微藻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强,其抑制率(>80%)高达酚酸类,脂肪酸和酯类化感物质的4~52倍,其抑藻时效也显著长于酚酸类,脂肪酸和酯类化感物质.生物碱类物质中,血根碱具有最大饱和抑制率(>90%),但其单位剂量的抑藻率[11%/(mg/L)]仅为白屈菜红碱,芦竹碱和小檗碱的16%,49%和63%;白屈菜红碱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最为灵敏高效,抑制铜绿微囊藻所需的最低剂量为0.2mg/L,最短时间为0.4d,且在2mg/L条件下便能维持7d以上的抑制时效.4种生物碱中,血根碱与白屈菜红碱的使用成本较高,超过芦竹碱和小檗碱的800倍.综合各项抑藻特性,植物化感物质的抑藻能力顺序前四为白屈菜红碱 > 小檗碱 > 血根碱 > 芦竹碱;抑藻成本顺序前四为:壬酸 < 芦竹碱 < 小檗碱 < PHBA.  相似文献   
908.
以广东珠海某电镀行业企业发生柴油泄漏事件为例,采用异位修复抽提处置技术处理污染地下水,表面淋洗工艺处理污染土壤。泄漏点开挖区设置9个喷头,洒水量为1.3 m3/h,喷淋时间为2 h/d,泄漏点西面绿化带设置5个喷头,洒水量为0.7 m3/h,喷淋时间为9 h/d,淋洗水进入地下水后抽取至厂区污水厂处理,治理历时9个月,地下水石油类浓度降至0.3 mg/L以下,达到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石油类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909.
建立了集先进的测量设备、传感器、网络通讯、计算机等技术于一体的海洋水文观测实时共享系统。围绕实时、准确、持续地获取海洋水文数据及其即时共享技术开展相关研究,重点探讨了远程观测子系统、数据处理与智能分析建模、实时共享子系统建设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海洋水文要素的全天候、无人值守、自动采集、实时稳定在线传输与动态共享。该系统成功地在天津港环境监测和黄骅港安全通航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10.
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污混接严重所造成的放江污染是河道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以A1/O1/A2/O2工艺和粉体强化技术为基础,研发了1款一体化生物硅藻土反应器,以水质波动较大的雨水泵站截流污水为原水,探索工艺参数对污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枯水期污水与丰水期污水处理运行时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反应器内硅藻土浓度为3 g/L,进行枯水期污水处理时,最佳运行条件为Q=1.5 m3/h,O1池ρ(DO)为1.5~2.5 mg/L,R=50%,R=100%,经处理后出水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地表水质Ⅴ类标准;进行丰水期污水处理时,最佳运行条件是Q=1.0 m3/h,O1池ρ(DO)为2.5~3.5 mg/L,R=200%,R=100%,PAC投加量为23 mg/L,A2池碳源投加量折合ρ(COD)为60 mg/L,经处理后出水达到浙江省DB 33/2169—2018《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2排放标准。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枯水期污水处理运行时,Proteobacteria(59.25%)为优势菌门,Gammaproteobacteria(31.57%)为优势菌纲,反硝化菌属Dechloromona(7.76%)为优势菌属;丰水期污水处理时,Proteobacteria(46.02%)为优势菌门,Bacteroidia(32.71%)为优势菌纲,norank-Saprospiracea(20.65%)为优势菌属。硅藻土发挥了微生物载体及助沉的作用,增加了生物黏性,提高了生化系统内污泥浓度,扩大了反应器的处理范围,对生物硅藻土反应器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