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68篇
安全科学   208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736篇
基础理论   117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78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针对普通马氏体铸造不锈钢在含氯离子溶液中耐点蚀和耐空蚀能力不足的问题,自行设计冶炼了一种经铜沉淀硬化的马氏体铸造不锈钢。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动电位极化扫描空泡腐蚀试验并结合SEM分析,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和铜含量对自行设计冶炼MSB马氏体不锈钢耐空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铜沉淀的铸造马氏体不锈钢在3%NaCl溶液中的耐点蚀性能优于普通奥氏体不锈铜1Crl8Ni9Ti和高锰铝青铜,铜含量对铸造马氏体不锈钢的耐点蚀性影响不大。热处理工艺对铸造马氏体不锈钢耐空蚀性能有较大影响,时效温度越高,耐空蚀性能越差。当铜的质量分数在1.5%~2.5%之间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强化效果,不锈钢的耐空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52.
pH值和溶解氧对低碳钢点蚀诱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了2种低碳结构钢,在除氧及不除氧的3%NaCl溶液中进行了不同pH值条件下的极化试验,测定了钢的点蚀电位,并利用eaq-探针分析了腐蚀形貌。结果表明,随溶液的pH值的升高,钢更容易钝化,点蚀诱发敏感性降低。在相同的pH值条件下,溶液中的溶解氧可促进钢的钝化,导致点蚀电位变正。溶解氧降低了pH值对点蚀电位测定的敏感程度,使钢的临界钝化pH值降低。  相似文献   
953.
针对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环境复杂,故障信号定位时间长,准确性差的问题,结合现场实际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特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暂态地电压(TransientEarth Voltages,TEV)和超声波等检测技术的开关柜局部放电综合检测方法。应用结果表明:综合检测方法能避免干扰信号对检测结果分析判断的影响,快速、有效地检测出开关柜局部放电缺陷。  相似文献   
954.
针对复合硅橡胶套管时常发生雨闪事故,严重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对雨闪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在复合硅橡胶套管上增加辅助伞裙的设计方案。应用结果表明: 采用增加辅助伞裙的方法能有效的避免雨闪事故的发生,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同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55.
扰动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构建的模拟水体系统,观察搅拌和曝气条件下水体中氮磷含量和形态的变化规律,研究和探讨了扰动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改善。结果表明:(1)扰动对上覆水体氮的去除效果不明显,但是能够有效促进底泥中氨氮向水体扩散,从而使底泥中氮含量明显降低,运行99 d后,曝气反应器中底泥总氮含量从初始3.46 g.kg-1降至0.68 g.kg-1,仅为对照反应器的1/4;(2)搅拌对上覆水中磷的去除效果最佳,反应器运行期间,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37%左右;(3)扰动能增加底泥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合理运用扰动能够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改善微生态环境,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利于水体富营养化的改善。  相似文献   
956.
不同水力负荷下凤眼莲去除氮、磷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力负荷(0.14、0.20、0.33和1.00m3.m-2.d-1)对凤眼莲去除富营养化水体氮、磷效果的影响,试验期间进水TN、NH4+-N、NO3-N、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85、1.33、2.92和0.50mg.L-1。结果表明,凤眼莲净化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低水力负荷(0.14、0.20m3.m-2.d-1)下,出水TN、NH4+-N和TP均达到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Ⅳ类水质标准;当水力负荷提高到1.00m3.m-2.d-1后,出水TN、NH4+-N、NO3-N和TP质量浓度明显上升。4种水力负荷下,凤眼莲净化系统对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84.95%和80.65%、73.87%和73.04%、51.60%和64.05%、30.77%和47.79%,即随水力负荷的提高而降低;相应的TN、TP去除负荷分别为0.58和0.06、0.72和0.07、0.83和0.11、1.47和0.23g.m-2.d-1,即随水力负荷的提高而增加。综合考虑净化效果和污水处理能力,本试验条件下凤眼莲系统的水力负荷宜控制在0.33m3.m-2.d-1。  相似文献   
957.
生物沥浸法去除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粪液固体浓度和硫细菌混合菌液接种量对猪粪中重金属生物沥浸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固体浓度越低,重金属沥浸周期越短,沥浸效果越好。从沥浸效果和经济效益2方面综合考虑,固体质量浓度采用70~100 g.L-1较为合适。接种量也是影响生物沥浸的重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量越大,生物沥浸速度越快,但接种量小的粪样只需适当延长沥浸时间即可达到较高的重金属去除效果,2%接种量的猪粪沥浸14 d时,Cu、Zn和Cd沥出率可分别达到76.9%、75.2%和47.8%。从经济角度考虑,接种量采用2%即可满足生物沥浸的需要。  相似文献   
958.
为了初步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i-(2-ethylhexy)phthalate,DEHP)对植物幼苗的氧化损伤作用,采用不同浓度(0.2、2、20、200mg·kg-1(细沙))DEHP对蚕豆的根部染毒,分析了DEHP对蚕豆幼苗茎、叶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7d后,随DEHP浓度的升高,蚕豆幼苗茎、叶P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较高浓度组(茎:≥2mg·kg-1;叶:≥20mg·kg-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MDA含量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较高浓度组(≥2mg·kg-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以上结果表明,DEHP可造成蚕豆幼苗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59.
呼伦贝尔草原植被覆盖度估算的光谱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美国ASD公司Fieldspec3光谱仪和日本富士数码相机,于2009年7~8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区进行了植物高光谱和植被覆盖度测定,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实测归一化植被指数(ASD NDVI)和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地面光谱模型,分析MODIS/TERRA卫星的NDVI(MODIS NDVI)与ASD NDVI的关系,建立预测植被覆盖度的MODIS光谱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的MODIS光谱模型是线性函数,该模型预测精度高于亚像元分解模型,标准误差为11.58%,平均预测精度达到88.75%.  相似文献   
960.
针对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碳源初期有机物释放过多,N、P和色度物质释放以及溶解性有机物成分、释放机制及潜在影响不清楚等问题,选取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玉米芯、大豆秸秆和大豆壳作为反硝化碳源,研究其碳源、二次污染物及溶解性有机物的释放情况,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材料均可作为反硝化碳源,小麦秸秆中C元素含量最高,而玉米芯释放二次污染的风险最低;6种材料在1~120 h的碳源释放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和Ritger-Peppas方程,二级反应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玉米芯因具有适中的cm值和较大的t1/2值更适合作为反硝化碳源,Ritger-Peppas方程拟合结果表明释放机制为扩散过程;水稻秸秆浸出液中NH4+-N、TN和TP浓度显著高于其他5种材料,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在浸泡过程中释放色度严重,玉米芯释放的N、P和色度物质均最少;玉米芯和大豆秸秆浸出液的可生化性好,造成出水二次污染的风险较低;浸出液中DOM芳香性和分子量随时间逐渐增大,腐殖化程度较低;利用平行因子法分析出5种荧光组分,主要为以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为主的类蛋白物质,类胡敏酸为主的类腐殖酸含量较少,对后续水处理过程可能存在不利影响.本研究结果能为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碳源时对初期阶段的出水水质影响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