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1篇 |
免费 | 173篇 |
国内免费 | 32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08篇 |
废物处理 | 22篇 |
环保管理 | 86篇 |
综合类 | 754篇 |
基础理论 | 117篇 |
污染及防治 | 73篇 |
评价与监测 | 41篇 |
社会与环境 | 78篇 |
灾害及防治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89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60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气温和土壤湿度变化对3种典型荒漠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种子发芽对气温和土壤湿度变化的响应是气候变化对荒漠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 为了分析荒漠植物种子发芽对气温和土壤湿度变化的响应趋势,选择典型荒漠植物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a)、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和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在人工气候箱中分析在3种土壤湿度(3%,5%和15%),2种气温(16 ℃/22 ℃ 和21 ℃/27 ℃)和浸种(12 h)与不浸种处理下种子的发芽趋势. 结果显示:沙拐枣和泡泡刺种子的发芽率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加,浸种下随气温的升高其发芽率增幅比不浸种下大;不浸种下气温升高麻黄种子发芽率增幅比不浸种下大,浸种下土壤湿度为3%时气温升高其发芽率增幅比土壤湿度为5%和15%时大(P<0.05). 3种植物种子发芽指数随气温的升高和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加,不浸种下气温升高沙拐枣和泡泡刺种子的发芽指数显著增加,浸种下其发芽指数增幅不大;不浸种下气温升高麻黄种子发芽指数增幅较小,浸种下其发芽指数增幅较大. 3种植物种子均在培养初期发芽速率增加较快. 荒漠植物种子发芽受气温和土壤湿度的共同影响,不同植物种子发芽对这些因素的变化有不同的响应. 相似文献
952.
水华蓝藻厌氧发酵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湖水华蓝藻为底物,用改进的CSTR(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工艺,研究了不同有机负荷条件下蓝藻厌氧发酵相关参数与蓝藻藻毒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35±1) ℃条件下,逐步提高有机负荷,系统运行稳定,有机负荷最高可达3.53 kg·m-3·d-1,此时最大容积产气率达0.89 m3·m-3·d-1,COD去除率在70%左右,甲烷体积分数达60%以上.不同负荷条件下,出料中藻毒素(MC-RR、MC-LR)检测均为阴性,已达无害化处理要求,表明该工艺可以有效处置水华蓝藻,实现能量回收与无害化处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953.
传统地貌类型划分时多是基于单一或固定的地形因子进行分析,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以90 m分辨率三峡库区SRTM DEM数据为基础,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了三峡库区地势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面积为234 km2;并采用相关矩阵法和雪氏熵值法获取三峡库区地貌类型划分的最佳因子组合为高程、起伏度、坡度、全累计变率、坡度变率、高程变异系数;同时借鉴遥感图像自动分类原理中的ISODATA非监督分类功能完成了三峡库区8种地貌类型的自动划分。分类结果与三峡库区实际地貌类型相符,对三峡库区资源开发、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4.
955.
基于野外样方数据,按照林龄与垂直分布层次,分别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Pielou均匀度指数(J)与生态优势度指数(C)计算式,对闽西北地区主要优势种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甜槠(Cadtanopsis eyrei)、青冈(Quercus glauca)等壳斗科植物为主的天然常绿阔叶混交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龄组常绿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中龄林最为丰富,近熟林与成熟林次之,幼龄林最低,各龄组间的物种分布的均匀度与优势度差异不明显(P﹥0.05),近熟林J值最大,幼龄林C值最大;(2)不同龄组常绿阔叶混交林灌木层间的Dm、J、C值差异显著(P<0.05),以中龄林与成熟林内物种较为丰富,近熟林次之,幼龄林最低,物种分布以幼龄林内最为不均;(3)不同龄组常绿阔叶混交林草本层间的Dm、J、C差异显著(P<0.05),物种多样性以成熟林内最为丰富,幼龄林次之,近熟林内最低,成熟林与幼龄林内草本层物种分布较均匀,中龄林与近熟林内则分布较集中,其物种优势度较高;(4)不同龄组常绿阔叶混交林乔、灌、草层间的物种多样性不同。在幼龄林中,Dm值大小顺序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J值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的Dm值大小顺序均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J值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闽西北地区不同龄组常绿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的物种组成与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常绿阔叶混交林近自然经营及其残次林改造技术,制定其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保护决策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6.
957.
958.
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保障。科学的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能够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鉴于城市环境质量的复杂性,基于变异系数的CRITIC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得到指标权重向量;利用"时间度"对时间维度进行赋权,得到时间权重向量;将指标权重向量和时间权重向量融入TOPSIS模型中。运用相关系数对初级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30个省会城市2011—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基于改进的TOPSIS模型,采用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得出不同城市环境质量发展现状和发展速度的评价结果排名,体现了各城市环境质量的发展水平和动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59.
研究了1株能快速降解疏水性化合物的铜绿假单胞菌NY3对菲的降解机理。GC-MS分析表明,该菌代谢菲的各个阶段,能够被检测到的主要酸性产物有1-羟基-2-萘甲酸、α-萘酚、邻羟基苯基羰基乙酸、水杨酸、苯甲酸等。铜绿假单胞菌NY3经过一系列氧化代谢将菲转化为1-羟基-2-萘甲酸,进一步反应生成α-萘酚。由菲到1-羟基-2-萘甲酸,未检测到其他产物,说明该阶段产物被继续代谢的速度快,产物含量低不易积累。1-羟基-2-萘甲酸为体系中积累的唯一的主要代谢产物。尽管继续代谢速度慢,但它可以按照α-萘酚、邻羟基苯基羰基乙酸、水杨酸、苯甲酸途径被继续转化。NY3降解菲的代谢产物中未检测到二羟基萘、苯二酚等多羟基化合物,但羟基和羧基处于邻位的化合物,如1-羟基-2-萘甲酸和水杨酸有非常明显积累的趋势,α-萘酚和苯甲酸积累速度次之。 相似文献
960.
首先构建了应急物资对外采购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针对我国应急物资对外采购能力评价是一个单方案、多层、多指标且指标间具有相关性的主观评价问题,提出了利用Choquet模糊积分和模糊测度构建我国应急物资对外采购能力二级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单指标的模糊密度;用Choquet模糊积分算子融合指标的评语值;给出了详细的评价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我国的应急物资对外采购能力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