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45篇
  免费   2214篇
  国内免费   4235篇
安全科学   2297篇
废物处理   201篇
环保管理   1192篇
综合类   10589篇
基础理论   2059篇
污染及防治   374篇
评价与监测   872篇
社会与环境   1082篇
灾害及防治   728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369篇
  2022年   944篇
  2021年   939篇
  2020年   1169篇
  2019年   707篇
  2018年   701篇
  2017年   758篇
  2016年   610篇
  2015年   874篇
  2014年   746篇
  2013年   1012篇
  2012年   1255篇
  2011年   1258篇
  2010年   1136篇
  2009年   1047篇
  2008年   993篇
  2007年   1041篇
  2006年   955篇
  2005年   761篇
  2004年   548篇
  2003年   397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将木粉、谷壳、甘蔗渣、垃圾衍生燃料(RDF)四种废弃物在两种过量空气系数下进行燃烧,采集其烟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并分析,获得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和排放特性,并对不同环数的芳烃进行了比较,最后分析了不同样品中的多环芳烃的毒性参数.  相似文献   
992.
在利用电化学反应器单独脱硝脱卤的电催化实验基础上,对电化学催化方法同步脱硝脱卤进行研究.试验采用化学沉积法负载钯-铜合金(4∶ 1)的多孔钛板作为电解反应器阴极,电解硝酸盐氮(NO-3-N)和五氯酚(PCP)的混合溶液.结果表明: PCP的脱卤效果与单独脱卤时相似,但PCP的存在对NO-3-N的还原脱除有明显影响.PCP在钯原子上的竞争性吸附抑制了NO-3-N还原反应的中间产物NO-2-N继续还原,导致在反应初期出现NO-2-N的积累;随着PCP的充分还原,前期积累的副产物NO-2-N可以逐渐被降解.分批试验和推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多孔钛板负载的钯-铜二元合金电极,选择合适的反应参数,可有效地脱除水中的硝酸盐氮和卤代有机物.  相似文献   
993.
粉煤灰合成沸石同步脱氨除磷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研究其在同步去除氮、磷方面的特性.合成沸石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净化均随时间增加而变化,但均在24h后基本达到平衡.随合成沸石投加量的增加,同步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效果越好,但在投加量为8 g·L-1以上时去除率的增加明显放慢.在pH为7~9时氨氮去除率最高(约60%),超过此pH范围时去除率降低.在pH 7~9范围磷去除率达最低(约为85%),超过此pH范围时去除率增加(最高达到近100%).合成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为放热反应,对磷的吸附为吸热反应.不同阳离子饱和的合成沸石对氨氮的吸附顺序依次为:Al>Mg>Ca>Na>Fe,对磷的吸附顺序则为:Al>Fe>Ca>Mg>Na.合成沸石的氨氮吸附机理为阳离子交换作用,对磷的去除除化学沉淀作用外尚有吸附机制.  相似文献   
994.
李光伟  刘和  云娇  李秀芬  陈坚 《环境科学》2006,27(4):794-799
研究了五氯酚(PCP)对好氧颗粒污泥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借助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考察了PCP存在时好氧颗粒污泥细菌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PCP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大于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好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群数量随着PCP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氨氮和COD去除率的变化与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相吻合.根据对PCP的敏感程度,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可分以下几类:①对PCP高度敏感的微生物,可能是MicrobacteriumStreptococcus等以及2种未被报道的菌种;②对PCP中度敏感的微生物,可能是CorynebacteriumNevskia等以及1种未被报道的菌种;③对PCP低度敏感的微生物,可能是MycoplasmaExiguobacterium等以及1种未被报道的菌种;④对PCP耐受性强的微生物,这类微生物主要是13个末端限制性片段(69、71、82、175、198、241、229、232、233、240、245、269、449bp)所代表的微生物,PCP浓度为30mg/L时,长度为82bp和175bp的片段的相对面积分别22.7%和13%,所代表的微生物已经演替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995.
UV/TiO2光催化还原Cr(Ⅵ)过程中吸附作用的影响及其消除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陈心满  徐明芳 《环境科学》2006,27(5):913-917
研究了水体中Cr(Ⅵ)离子在UV/TiO2体系中光催化还原过程.结果表明,Cr(Ⅵ)离子UV/TiO2光催化还原过程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规律.不存在有机物时,TiO2吸附作用是该反应的前提.pH=1.5~2.5时吸附性能较好,而且pH=1.5~10的初始反应速率同pH值有线性关系.在TiO2表面的竞争吸附能力按PO43->SO42->Cl->NO3-依次减弱.甲酸、甲醛有机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Cr(Ⅵ)离子的光催化还原速率和效率,并消除由暗态吸附对反应所起的作用,磷酸根离子极强的竞争吸附能力,使有机物的协同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996.
电增强活性炭纤维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严和  全燮  赵慧敏  陈硕  赵雅芝 《环境科学》2006,27(6):1111-1116
研究了在电极化条件下,几种具有代表性污染物质在活性炭纤维上的电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各种污染物的电吸附动力学比较好地符合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其平衡吸附量在电极化下的增加量各不相同.在400mV的极化电位下,苯酚钠的吸附量从开路时的0.008 3mmol·g-1增加到0.18 mmol·g-1,增加了17倍;而对硝基苯酚的吸附量从开路时的2.93mmol·g-1降到2.65 mmol·g-1.在-400mV的极化电位下,苯胺的吸附量从开路时的3.60 mmol·g-1增加到3.88 mmol·g-1;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吸附量从开路时的2.20 mmol·g-1降到1.59 mmol·g-1.说明不同取代基的苯衍生物,电吸附改变量不相同,供电子基团的单取代苯,正极化都能明显增强其吸附量;但是吸电子基团的单取代,正负极化对吸附量的影响都很小;供体-共轭桥键-受体型结构的苯衍生物,正负极化都使其吸附减弱但吸附速率加快.静电作用在离子型污染物的电吸附中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997.
滇池流域磷循环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刘毅  陈吉宁 《环境科学》2006,27(8):1549-1553
研究营养元素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质代谢结构及特征,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性分析技术之一.以滇池流域磷循环为研究案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了2000年流域静态物质流模型(PHOSFAD),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流域磷循环系统的总体结构特征,以及资源开采、化工生产、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居民生活等生产和消费部门的物质利用效率特征,为科学防治滇池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检测水中有机磷农药的酶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向强  何苗  蔡强  朱仕坤  施汉昌 《环境科学》2006,27(8):1627-1630
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厚膜型电极,通过交联法将乙酰胆碱酯酶固定在电极上,开发快速检测水中有机磷农药的酶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电极所做的检测结果表明电极彼此间的差异在10%以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在交联剂、酶和底物等方面优化传感器的工作参数,确定了戊二醛、酶和底物的浓度分别为0.2%、0.5 mg/mL和10 mmol/L时,传感器响应最好.在交联固定酶的情况下,根据酶活受到有机磷抑制的原理,采用时间-电流法对特丁硫磷和对硫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这2种有机磷的检测限都可以达到1 ng/mL,线性区间1~10 000ng/mL.在物理吸附固定酶的情况下,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特丁硫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循环伏安法检测的灵敏度比采用时间-电流法的灵敏度要高.  相似文献   
999.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企业和消费者日益认识到减缓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任何单个企业及其供应链的巨大挑战。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都需要为气候减缓做出努力。现有的碳排放责任核算大多从企业的生产方面入手。最终消费者作为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是所有生产者的最终服务对象,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碳减排作用以及应承担的碳减排责任。本文提出以产品为导向,考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建立产品碳排放基准值,对基于供应链的所有参与主体进行责任分配,进而建立基于供应链的碳责任账户。本文构建的责任体系框架具有更广泛、更有前景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00.
环境司法协作是促进区域、流域环境整体性治理的重要保障。但当前相关研究侧重某个重点区域、流域的环境司法协作分析,亟待对京津冀、长三角、成渝、长江、黄河等区域、流域环境司法协作实践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规范分析。可以依据协作目的、内容、空间,将多元化的环境司法协作样态分为政策回应型协作与程序便利型协作、纵向协作与横向协作、省(区、市)内协作与跨省协作等。针对规范性、结构性、机制性等困境,区域环境司法协作需要从纵向协作迈向纵横协作结合、从协议型协作迈向立法型协作、从低位阶协作迈向高位阶协作。未来还需要加强区域、流域、陆海统筹下的立法协同,探索“共享法庭”及其配套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纳入与应用,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司法的深度融合,从而对区域环境司法协作进行全面的规范性补强、结构性调适、协同配合机制的建构及数字化司法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