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75篇
  免费   6760篇
  国内免费   28483篇
安全科学   4138篇
废物处理   728篇
环保管理   2576篇
综合类   39227篇
基础理论   5125篇
污染及防治   6208篇
评价与监测   2408篇
社会与环境   1599篇
灾害及防治   1309篇
  2024年   203篇
  2023年   531篇
  2022年   1470篇
  2021年   1474篇
  2020年   2180篇
  2019年   2452篇
  2018年   2566篇
  2017年   2683篇
  2016年   2332篇
  2015年   3073篇
  2014年   3642篇
  2013年   4130篇
  2012年   4386篇
  2011年   3999篇
  2010年   3645篇
  2009年   3489篇
  2008年   3093篇
  2007年   3067篇
  2006年   2534篇
  2005年   1910篇
  2004年   1529篇
  2003年   1187篇
  2002年   979篇
  2001年   957篇
  2000年   1037篇
  1999年   788篇
  1998年   540篇
  1997年   463篇
  1996年   494篇
  1995年   443篇
  1994年   284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293篇
  1991年   270篇
  1990年   236篇
  1989年   203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801.
本研究以重金属化合物(CdCl_2、PbCl_2)和矿物油作为土壤的污染物,分析土壤中镉、铅、油的含量对土壤微生物类群与生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铅、油对水旱田中的细菌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对放线菌、真菌抑制作用较差。小剂量的镉、铅、油对固氮菌有刺激作用,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对尿酶和硝化细菌的代谢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其它酶类不明显。 从含重金属的平板培养基上反映出土壤对重金属的掩蔽作用。污染物对微生物的生化活性的临界毒害浓度分别为:镉 5—60ppm;铅 300—500ppm;油 500—5000ppm。  相似文献   
802.
作者在建立的人工小生境中,研究了具有生态学意义的~(137)Cs、~(134)Cs、~(65)Zn、~(60)Co、~(59)Fe、~(54)Mn等核素在海水、底质及海洋生物间的转移规律.本文是该项研究的第一部分,研究悬浮物、底质对核素的富集和吸附,考察了核素进入海水后的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803.
热带假丝酵母314号固定化细胞分解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比较了三种生长培养基对热带假丝酵母314号细胞分解苯酚活力的影响。在以苯酚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胞酶活力较高,125mg湿细胞一小时可分解苯酚5425.8μg。用3.0%的琼脂固定化后,固定化细胞酶的相对活力为44.4%。诱导能显著地提高固定化细胞的酶活力,最适的诱导时间为12—18个小时。 2.比较了固定化细胞和自然细胞的某些性质。两种细胞反应的最适温度均为37℃;反应的pH范围均在3.5—11之间;固定化细胞热稳定性稍差;Cu~(2 )和Zn~(2 )对自然细胞的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CN-明显抑制两种细胞酶活力。 3.固定化细胞装柱后连续处理浓度约为150ppm的苯酚溶液,20天内的出水酚浓度平均为0.29ppm,在此条件下固定化细胞的半衰期为11天。 4.连续处理苯酚过程中,固定化细胞所丧失的酶活力可以通过再培养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804.
Toxic effect of Zn(Ⅱ)on a green alga(ChloreUa pyrenoidosa)in the presence of sepiolite and kaolinite was investigated.The Zn-free clays were found to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C.pyrenoidosa 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samples(without adding any clay or Zn(Ⅱ)).When Zn(Ⅱ)was added,the algae in the presence of clays could be better survived than the control samples,which was actually caused by a decrease in Zn(Ⅱ)concentration in the solution owing to the adsorption of Zn(Ⅱ)on the clays.When the solution system was diluted,the growth of algae could be further inhibited as compared to that in a system which had the same initial Zn(Ⅱ)concentration as in the diluted system.This in fact resulted from desorption of Zn(Ⅱ)from the zinc-contaminated clays,although the effect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sorption capabilities of sepiolite and kaolinite.Therefore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processes of Zn(Ⅱ)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its toxicity,and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pollutants on soils/sediments should be well considered in natural eco-environmental systems before their risk of toxicity to aquatic organisms was assessed objectively.  相似文献   
805.
Iron and copper bimetallic system (catalyzed Fe-Cu process)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alkaline nitrobenzene-contain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However, little is currently known about the changes of treatment efficiency with time going.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the catalyzed Fe-Cu process to reduce nitrobenzene (NB) in alkaline wastewater. In addition, the changes of the metal surfaces morphologies and matt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action were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n conjunction with energy-dispersion spectroscopy (EDS) and X-ray diffraction spectroscopy (XR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copper almost remained unchanged after weeks of operation, which spelled its strong chemical st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poisoning. Moreov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two reasons for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decreasing with time. One was the gradual iron element consumption due to corrosion. The other was iron reactivity weakened due to the precipitates accumulation on the surfaces that were mainly Fe3O4 and FeCO.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Control, 2006, 28(10): 783–785 [译自: 环境污染与防治]  相似文献   
806.
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存在的问题和政府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浙江省嘉兴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环境处罚案件表明,排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存在的问题是导致超标排污的主要原因.在通过对该市大量排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目前企业内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企业对环保工作主观重视程度不够、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滞后引起超负荷运行、疏于维护管理导致不能发挥正常治污效果、操作管理人员专业文化素质偏低引起操作不当以及处理设施被擅自改变、拆除或者闲置;同时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宣传教育、加强企业环境管理、严格执法和推行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07.
发达农村生活垃圾特性调查及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了解我国发达地区农村垃圾特征,以丹阳市群楼村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群楼村的垃圾特性,并对群楼村垃圾的集运方式、处理措施以及当地居民对垃圾的认识进行了调查。表明群楼村的垃圾已经具有城市垃圾的特征,但垃圾配套处理措施及居民意识远远没有达到要求。根据调查的结果探讨了适合群楼村以及发达地区农村生活垃圾集运方式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08.
陈婷  凌虹  王惠中 《环境科技》2006,19(Z1):111-112
生态工业园区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物质利用率和能量转化效率,更少废物排放甚零排放为目标的企业地域分布形式,环境保护意义和生态绿色概念的工业园区.为了能够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在企业中应当采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09.
一种新型脱色剂的合成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壳聚糖、双氰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脱色剂处理染料废水,该脱色剂对四种典型的染料的脱色率都接近90%。实验表明:当合成温度控制在50℃左右,壳聚糖结构单元:双氰胺物质量比为1∶2,反应pH为2,反应时间为3 h时,合成的脱色剂对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为最佳。实验同时比较了壳聚糖的盐酸溶液与脱色剂加入到染料废水后的紫外光谱变化,发现脱色剂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要远远高于壳聚糖的盐酸溶液。实验研究了合成的脱色剂对上虞污水厂废水的处理效果,发现其COD去除率比该厂使用的PAC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810.
安显金  李维 《地球与环境》2019,47(5):707-716
土壤有机碳是控制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吸附解吸及其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中硬碳类吸附剂是土壤有机碳中的重要部分,土壤中软碳类物质和硬碳类物质的相互作用对研究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解吸行为和生物有效性有重要影响。研究将溶解有机质胡敏酸,通过条件的变化使其转变为非溶解态,研究其对土壤碳质吸附剂(胡敏素和黑碳)吸附多环芳烃的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溶解态胡敏酸会显著降低土壤硬碳类物质中多环芳烃的解吸能力,解吸滞后性增加,作者认为非溶解态胡敏酸的添加会覆盖土壤硬碳类物质的表面吸附位点和填充吸附多环芳烃的孔隙,造成硬碳类有机质中的多环芳烃解吸能力下降,滞后性增强。研究还发现硬碳类有机质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和解吸能力的变化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