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532篇 |
免费 | 27977篇 |
国内免费 | 272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533篇 |
废物处理 | 391篇 |
环保管理 | 3070篇 |
综合类 | 36406篇 |
基础理论 | 4592篇 |
污染及防治 | 6008篇 |
评价与监测 | 2056篇 |
社会与环境 | 1181篇 |
灾害及防治 | 100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10篇 |
2024年 | 693篇 |
2023年 | 816篇 |
2022年 | 1256篇 |
2021年 | 1214篇 |
2020年 | 1879篇 |
2019年 | 2400篇 |
2018年 | 2532篇 |
2017年 | 2802篇 |
2016年 | 2376篇 |
2015年 | 2863篇 |
2014年 | 3392篇 |
2013年 | 3745篇 |
2012年 | 3962篇 |
2011年 | 3508篇 |
2010年 | 3210篇 |
2009年 | 3067篇 |
2008年 | 2691篇 |
2007年 | 2732篇 |
2006年 | 2128篇 |
2005年 | 1587篇 |
2004年 | 1304篇 |
2003年 | 998篇 |
2002年 | 797篇 |
2001年 | 800篇 |
2000年 | 895篇 |
1999年 | 701篇 |
1998年 | 450篇 |
1997年 | 415篇 |
1996年 | 453篇 |
1995年 | 411篇 |
1994年 | 261篇 |
1993年 | 196篇 |
1992年 | 278篇 |
1991年 | 260篇 |
1990年 | 226篇 |
1989年 | 197篇 |
1988年 | 143篇 |
1987年 | 70篇 |
1986年 | 74篇 |
1985年 | 53篇 |
1984年 | 55篇 |
1983年 | 40篇 |
1982年 | 45篇 |
1981年 | 35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5篇 |
197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究机载产品在鉴定试验阶段故障频发的原因,并改进机载产品研制流程中的不足之处。方法收集某型直升机机载产品50项环境鉴定试验故障,并对环境试验故障进行分析。结果环境试验故障主要为三防及振动试验故障,其故障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材料及表面处理方法选用不当、设计缺陷和质量控制程序不够严格。结论针对该分析结果提出机载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尽早安排环境研制性试验、建立环境数据库、模拟仿真进行环境适应性设计和加强质量管理等措施,避免机载产品在鉴定试验阶段故障频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2.
我国目前的防渗尾矿库数量越来越多,但对其动力分析相对较少。结合工程实际,使用FLAC2D软件建立了有限差分数值模型,对采用粘土垫层防渗的尾矿库进行二维地震动力响应分析,并将计算得到的坝顶最大水平位移与传统简化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数值分析考虑了尾矿坝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型计算的水平位移比简化方法的计算结果大60%。参数分析表明:防渗垫层的抗剪强度对于尾矿库动力响应影响较大,其虽有一定隔震作用,使得防渗层上部的最大水平加速度低于其下部的最大水平加速度约5%~30%,但随着防渗垫层抗剪强度的降低,尾矿库的失稳模式由经过尾矿内部的圆弧形滑动向经过防渗层的楔形滑动转变,尾矿库的屈服加速度显著降低,永久水平位移从小于5cm增加到近70cm,可能造成震陷等灾害。该分析方法和结果对于地震区防渗尾矿库工程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3.
为了研究城市大气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于2017年的7月和10月及2018年的1月和4月,利用在线金属分析仪对郑州市大气PM2.5中的21种元素进行在线检测,分析了重金属浓度变化;通过富集因子、主成分分析和潜在源贡献等方法对重金属进行溯源;采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K、 Zn、 Mn、 Pb、 Cu、 As、 Cr和Se的浓度随污染等级的提高而增加;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重金属主要来源为地壳源、混合燃烧源、工业源和机动车源;雷达特征图表明,地壳源主导的污染主要发生在春、冬两季,混合燃烧源主导的污染主要发生在冬季;Pb、 As和Ni受汾渭平原、京津冀和河南南部的传输影响较大,Cd受采样点西北部影响较大;As对成年人和儿童均有显著致癌风险,Pb和Sb对儿童存在显著非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04.
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由地下水病原菌导致的环境安全问题日益频发,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传统的病原菌检测技术存在费时、灵敏度低以及难以准确定量等问题,无法满足对地下水中种类日益增多的病原菌的有效监测。近年来,地下水中病原菌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其中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生物芯片及生物传感器等检测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以能实现微型便携、快速灵敏、准确特异和经济方便为目的的新材料和不同技术手段的整合技术成为地下水中病原菌检测发展的新方向。文章对近年来病原菌快速检测新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受污染的地下水病原菌的有效监测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Ti负载体系,并以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模拟废水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实验表明,TiO2/Ti的最佳负载条件为镀膜层数8层、pH值为3、焙烧温度700℃、焙烧时间2 h,掺杂Fe3+、Ag+、La3+、Pt4+4种金属离子均可有效提高TiO2/Ti对PEG-2000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在Ag+掺杂量为0.3%、焙烧温度800℃时,2.5h反应后的COD去除率达到了79.5%。XRD分析表明,金属离子的加入抑制了TiO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化。GC-MS分析表明,PEG-2000的光催化是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然后被矿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6.
为了高效修复受TNT污染的军事训练场地土壤,利用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土壤中的TNT污染物,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降解后剩余的TNT含量.研究了光催化降解TNT的影响因素(如初始TNT浓度、pH、TiO2用量、土层厚度等)及其动力学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入TiO2催化剂后能将土壤中浓度为500 mg·kg-1 的TNT的去除率从36%显著提高到95%以上;另外,在土层厚度2用量为0.5wt%—3wt%的条件下,TNT的光催化降解符合拟一级动力学规律,且可用L-H模型描述;当催化剂用量为0.1wt%时,此时为零级反应.通过正交实验可知土层厚度大小对TNT的光催化降解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7.
采用依时间序列进行对比的方法,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剂(PPC)对饮用水源的强化除污染效能。生产性实验结果表明,PPC具有优良的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效能,能显著降低水厂沉后水和滤后水的浊度、CODMn、UV254等水质指标。与未投加时相比较,水厂投加PPC后沉后水和滤后水浊度分别降低了25%和33.3%,沉后水和滤后水CODMn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5.3%和11.5%,UV254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6.3%和9.5%。同时,GC/MS分析表明PPC能有效去除水源水中的多种微量有机污染物,显著提高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PPC通过高锰酸钾的氧化作用,水合二氧化锰的吸附作用,以及各组分间的协同强化作用,显著提高了对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08.
生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治理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废水中难降解化学合成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处理出水达标困难的现状,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对现有处理装置改造提出了若干建议,并介绍了几种国外废水处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9.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指含有氧、且具有较高氧化反应活性的一类物质的总称,因其会由大气颗粒物中的不同组分诱导生成并危害人体健康而广受关注。本文主要概述了大气ROS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了大气ROS的检测方案,并详细介绍了细胞衬里液法、二硫苏糖醇检测法等几种常用的胞外ROS检测方案。大气细颗粒物是大气ROS的主要诱导组分,具体的成分为水溶性有机物和金属离子,环境持久性自由基也可能是潜在的ROS诱导物质。ROS的来源研究表明燃烧过程和交通排放等人为来源是大气ROS的主要来源。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以大气ROS的生成机制为研究重点,通过实验室模拟等具体实验手段全面研究ROS的污染特征,为ROS污染评价体系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分析1985~2003年长江流域向河口/东海排放的点源营养盐的时空变化规律,建立长江点源营养盐排放模型,并预测2020年长江流域点源氮磷排放情况.模型基于人口密度、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氮磷排放量、以及污水处理率等因子,在99%的置信度上,氮磷模型的方差解释量分别达到92.3%及93.2%.基于此模型预测2020年长江流域点源氮排放量将达到(95.9±6.6)×104t,点源磷排放量达到(12.3±0.6)×104t.此外,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点源营养盐通量仍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