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24篇 |
免费 | 479篇 |
国内免费 | 100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04篇 |
废物处理 | 84篇 |
环保管理 | 240篇 |
综合类 | 2328篇 |
基础理论 | 393篇 |
污染及防治 | 314篇 |
评价与监测 | 172篇 |
社会与环境 | 254篇 |
灾害及防治 | 1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262篇 |
2021年 | 232篇 |
2020年 | 265篇 |
2019年 | 186篇 |
2018年 | 179篇 |
2017年 | 221篇 |
2016年 | 170篇 |
2015年 | 179篇 |
2014年 | 162篇 |
2013年 | 212篇 |
2012年 | 239篇 |
2011年 | 244篇 |
2010年 | 223篇 |
2009年 | 228篇 |
2008年 | 197篇 |
2007年 | 190篇 |
2006年 | 208篇 |
2005年 | 161篇 |
2004年 | 111篇 |
2003年 | 90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解决赤泥、矿泥规模化安全处置问题,以拜耳法改性赤泥和脱水矿泥为研究对象,配施生物有机肥和种植鬼针草,通过分析壤质化壤土的理化指标和矿相变化,探究生物有机肥和种植鬼针草对赤泥、矿泥壤质化生态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壤质化壤土的理化性质随配施生物有机肥比例的增加而改善,鬼针草生长越旺盛。其中,鬼针草在配施3%生物有机肥的壤质化壤土中平均长至87.0 cm,叶片数平均257 片,pH和电导率分别降至7.87和429.01 μS·cm−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有机质对壤质化生态修复起积极作用。壤质化处置60 d时,配施1.5%生物有机肥,碱性化学结合碱和Na质量分数减少,形成较大的团聚体。本研究结果可为赤泥、矿泥壤质化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对印染废水治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轻工纺织化纤类环评工程师登记培训及日常工作中有关印染废水治理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分析探讨了目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诸如提高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活性污泥的产量、以及碱减量、退浆废水局部预处理、色度去除的专项处理等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3.
在现场开展了中试规模的臭氧光催化降解天然有机物的研究.研究表明,对大分子天然有机物占很大比例且重碳酸盐含量较高的地下水,臭氧投加量10 mg/L和反应时间10 min条件下,TOC的去除率不到20%,但UV254和三卤甲烷生成潜力(THMFP)去除率分别达到近60%和33.5%.臭氧光催化与活性炭吸附相连,能显著提高UV254的THMFP的去除率,但TOC去除率并不明显高于单独活性炭吸附.臭氧光催化使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后者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性提高且生化性改善,可望在生物活性炭上更有效地去除. 相似文献
994.
用醋酸对黑碳进行改性,通过改性纳米黑碳(MBC)对Cu2+、Cd2+的吸附/解吸试验,探究MBC对Cu2+、Cd2+的吸附特性及吸附稳定性。结果表明,Cu2+和Cd2+在MBC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快吸附和慢吸附两个阶段,且MBC对Cu2+的吸附效率大于Cd2+。Cu2+和Cd2+在MBC上的吸附等温线均能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Cu2+和Cd2+在MBC上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3.513、11.364mg/g,且MBC对Cu2+和Cd2+均为优惠吸附。MBC上Cu2+和Cd2+的解吸量均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大,易解吸态Cu2+在MBC上的解吸率为6.12%~10.25%,Cd2+为9.58%~11.81%,MBC对Cu2+的吸附稳定性大于Cd2+。将醋酸改性与已有改性方法对比,表明醋酸改性条件温和、能耗低、经济环保,将有很大的研发前景。 相似文献
995.
蟒蛇河是盐城市区主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其水质通常在Ⅳ~Ⅴ类标准。为改善原水水质,中国首个平原上开挖的饮用水源生态净化湖——盐龙湖于2012年6月建成启用。通过水质监测,分析了近年来蟒蛇河原水水质及其污染特征,并对盐龙湖工程水质的净化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蟒蛇河原水在春、秋、冬季水质主要指标基本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但夏季水质相对较差;(2)蟒蛇河原水呈现出典型的有机污染特征,营养盐类多是以有机形态存在,但TN与TP的主要污染来源并不一致,在不同季节原水污染特性存在波动规律;(3)近年来蟒蛇河原水中有机物及营养盐浓度有升高趋势;(4)盐龙湖工程水质净化效果在夏季最佳,春、秋季次之,冬季则一般;(5)近一年来,盐龙湖工程累计削减原水高锰酸盐指数、氨氮、TN、TP、SS的量分别达到56.6、35.6、59.8、8.9、1 000.0t(干质量)。 相似文献
996.
为解决植物配置对水质净化影响问题,研究了不同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及其响应机理,并探索了人工湿地植物的最佳组合。结合景观生态学,运用7种湿地植物构建4种植物群落的人工湿地CW-G1、CW-G2、CW-G3、CW-G4,HRT为4 d,水力负荷为0.125 m3·(m2·d)−1,分析了各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通过对植物酶活性变化、渗透调节能力和根际微生物演替情况探究了其净化机理。结果表明:CW-G1装置内群落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最佳;CW-G1装置内植物的SOD、POD、CAT酶活性较单种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CW-G1装置内植物群落根际微生物Alpha多样性最高,门水平上各类菌丰度较为均匀。CW-G1装置内植物相互协作,提高抗氧化酶含量,增强了植物群落抗干扰能力,增加了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度和均匀度,植物-微生物协同高效净化污水。以上结果可为湿地植物的配置与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Ngo Thanh Huy Van Dieu-Anh Tran Hoai Le Nakada Norihide Tanaka Hiroaki Huynh Trung Hai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1,28(10):12082-12091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occurrence of PPCPs in Cau River (Vietnam). Surface water and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o determine PPCP... 相似文献
998.
本研究采用静电纺丝和热处理技术制备了一种网状负载钴钛双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纤维催化剂(Co/TiO2@CNFs),并通过SEM、TEM、HRTEM、HAADF-STEM、元素映射、XRD、氮气吸脱附、TGA、拉曼光谱、FTIR、XPS、Zeta电位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批式降解实验优化了二氧化钛(TiO2)最佳负载量,并研究了催化剂投加量、PMS投加量、温度、pH、共存离子(Cl−、F−、HCO3−和H2PO4−)等因素对磺胺甲恶唑(SMX)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负载可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TiO2与所制备催化剂的最佳质量比为0.1%;在催化剂投加量为0.1 g·L−1,PMS投加量为1 mmol·L−1时,Co/TiO2@CNFs在50 min内降解SMX≥99%;在pH为5.8~9内反应最佳;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出反应体系的活化能为63.23 kJ·mol−1;催化剂在4种共存离子存在下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经5次循环后,Co/TiO2@CNFs催化降解性能仍保持较好。ESR分析和淬灭实验结果表明,4种活性物种(·OH、SO4·−、O2·−和1O2)参与到SMX的降解过程中,其中,1O2在Co/TiO2@CNFs活化PMS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为确保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在全面分析疫情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新形势的基础上,根据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生态环境监管对策:(1)疫情防控初期,加大对疫情防控行业的环保支持,加强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处置以及医疗机构辐射安全等监管;(2)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叠加期,多措并举督促企业落实好相关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助力企业复工复产;(3)疫情结束后期,进一步健全环境健康风险应急管理决策机制、制度体系与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00.
电动修复作为一种绿色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因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而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以高岭土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电场施加方式条件下铜、锌重金属的去除规律。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实验配制pH为3.5的乙酸溶液并加入高岭土中,加入后可以加快土壤酸化并降低重金属沉淀区域的影响。相比于电解液为蒸馏水的情况,pH突变点向阴极靠近,从S3、S4片层移动到了S4、S5片层。加入乙酸后,实验最大电流和反应384 h后的电流相比未加乙酸升高较为明显。在相同条件下,电场强度为0.5 V·cm-1时反应最高电流为60~139 mA,电场强度为1.0 V·cm-1时为108~170 mA,电场强度为1.5 V·cm-1时为152~290 mA。在相同条件下反应384 h后的实验最低电流,电场强度为0.5 V·cm-1时为33~70 mA,电场强度为1.0 V·cm-1时为41~83 mA,电场强度为1.5 V·cm-1时为71~123 mA。高电场强度有利于去除土壤中的低浓度重金属污染物。相比电极室未添加乙酸的实验组,污染物去除率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