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57篇 |
免费 | 750篇 |
国内免费 | 184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85篇 |
废物处理 | 155篇 |
环保管理 | 435篇 |
综合类 | 4022篇 |
基础理论 | 692篇 |
污染及防治 | 793篇 |
评价与监测 | 313篇 |
社会与环境 | 359篇 |
灾害及防治 | 1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68篇 |
2022年 | 405篇 |
2021年 | 400篇 |
2020年 | 401篇 |
2019年 | 296篇 |
2018年 | 292篇 |
2017年 | 390篇 |
2016年 | 299篇 |
2015年 | 331篇 |
2014年 | 328篇 |
2013年 | 408篇 |
2012年 | 466篇 |
2011年 | 492篇 |
2010年 | 404篇 |
2009年 | 415篇 |
2008年 | 415篇 |
2007年 | 359篇 |
2006年 | 348篇 |
2005年 | 268篇 |
2004年 | 157篇 |
2003年 | 129篇 |
2002年 | 109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通过机载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在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老化特征和电气性能退化规律分析,研究其在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下的环境适应性。方法 根据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PCB板的实际使用环境大多为舱室内部封闭或半封闭的情况,分别设计并开展海南万宁海洋平台棚下暴露场和某海域环境户外简易遮蔽玻璃框下3 a的自然环境试验。结果 PCB板的焊点、焊盘、印制导线以及引线头等部位在2种试验环境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破坏,试验后期,所有部位的腐蚀程度全部达到了4级,导通电阻从几十毫欧增大至几十兆欧,绝缘电阻从10 GΩ以上降低至几兆欧。结论 在万宁站试验2 a和某海域试验3 a后,PCB板均不满足耐电压的技术要求(500 V交流电压60 s),万宁海洋平台棚下暴露场对PCB板的环境适应性更为严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微米硼的氧化层结构特征。方法 利用高温水浴浸泡处理去除原料微米硼的表面氧化层,然后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对微米硼进行加速氧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加速氧化后硼颗粒的氧化层厚度及组成进行分析,总结表面氧化层结构及成分组成变化规律,揭示温湿度条件下微米硼的氧化机制。结果 微米硼经高温水浴浸泡处理后,表面氧化层去除率达到50%。随着加速氧化时间的延长,硼颗粒氧化层的厚度逐渐增大,由内向外硼颗粒表面可以用B-BxOy-B2O3三层结构来表示,BxOy总是伴随着B2O3同时出现的,且随着氧化反应的进行,颗粒表面BxOy的含量将超过B的含量。结论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微米硼的氧化机制为O2向B颗粒内部单向扩散的反应机制,B先与O2反应,形成低氧化物BxOy,BxOy进而与O2反应生成B2O3。随着氧化层厚度的增加,O2向B颗粒内部扩散的阻力增大,氧化反应速率随之降低。相比湿度的影响,温度的升高可显著加快硼表面氧化层的形成;温度一定时,湿度的增加可促进硼氧化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汽车零部件金属卤素灯阳光模拟加速试验与户外自然曝晒的关系。方法 使用3种典型高分子透明材料分别进行阳光模拟加速试验、AIMBOX/Arizona户外曝晒和Florida户外曝晒,基于试验后样品的黄变值,比较阳光模拟试验与户外曝晒的相关性,并对阳光模拟试验与户外曝晒的加速性进行探讨。结果 阳光模拟(IP/DP箱)加速试验与AIM BOX/Arizona户外曝晒高度相关,综合加速倍率约是AIM BOX/Arizona户外曝晒的3倍。阳光模拟(IP/DP箱外)加速试验与Florida户外曝晒高度相关,综合加速倍率是Florida户外曝晒的7倍。结论 基于3种典型材料研究可知,汽车零部件阳光模拟加速试验与典型户外自然曝晒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探索舰船环境适应性的设计方法,以提高舰船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分析了舰船环境适应性设计中面临的若干问题和改进提高方向,参考借鉴国内外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成功经验,提出了指导舰船环境适应性设计的主要设计原则和工作内容。围绕改善环境条件、加强耐环境能力设计这2个方面,提出了3种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法,包括基于规范的设计方法、基于环境仿真的设计方法、基于预使用验证的设计方法。根据舰船风浪环境适应性设计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采用环境仿真和模型试验技术开展了应用研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增加水线面系数、调整浮心、优化线型等多项改进措施建议。采用环境仿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支撑舰船风浪环境适应性设计和评估,这一方法具有较高的工程推广应用价值。另外,未来应加大环境仿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尝试开展多因素综合环境仿真,以进一步提高舰船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直升机实际使用过程中暴露的腐蚀问题,分析了直升机全寿命期的腐蚀防护应对方法和思路。对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使用直升机的腐蚀情况进行了汇总,并对直升机典型腐蚀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导致直升机发生腐蚀的环境、设计、生产、制造、维护等原因,总结了直升机易腐蚀部位、腐蚀特点以及危害性。提出了采用“设计保证、生产实现、维护保持”的综合手段来提升直升机全寿命期的腐蚀防护能力。最后,对外场维护维修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腐蚀控制手册、清洗、涂镀层修复、密封剂/缓蚀剂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提出了需加快推进先进的防腐技术在直升机防腐中的应用,对有效开展直升机全寿命周期的腐蚀防护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是土壤空间分布的重要指数。通过建立安徽省土壤的空间数据库,运用分形理论,获得安徽省土壤类型周长与面积的关系,进而计算出各类土属在空间上的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大小,得出如下结论:①安徽省土壤图斑的周长与面积之间存在双对数函数关系,相关性系数大部分在0.9以上,证明了安徽省土壤空间分形的客观存在。②安徽省各类土壤空间分维数大小在1.1375—1.9948之间,平均值为1.6138,最大的是泥质岩砾质土,最小的是脱青湖泥田。分维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总的趋势是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变大。③各种土属的稳定性指数在1.0252—0.0124之间,平均值约为0.2324,最大的是湿潮土,最小的是砂礓黄土。 相似文献
17.
使用离子液体(ILs)辅助生长新型光催化材料IL/GO/88A用于降解四环素(TC),使用XRD、FTIR、SEM、N2吸附-脱附、UV-vis、EIS等方法分别对催化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pH、TC浓度对TC降解的影响。该复合材料表现出高效的TC降解效率。在催化剂投加量为0.30 g·L−1、pH为5.7、TC溶度为10 mg·L−1的条件下,光照180 min后,IL/GO/88A对TC的去除率达到95.7%。催化剂在重复利用3次后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此外,阐明了吸附-光催化协同机理,并推断·OH、h+是主要的活性物种。本研究结果对开发高效MOFs光催化复合材料并用于处理含四环素废水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高浓度含氰废水处理的重大需求和现有破氰技术的共性缺点,采用管式电化学反应器工艺对西部某化工厂生产过程的高浓度含氰废水进行预处理的中试研究,并与次钠氯碱法和ClO2氧化法进行了对比。以Ti/RuO2为阳极的管式电化学反应器相比于其他工艺有最佳的处理效果,在20 mA·cm−2处理4 h后,对废水中TCN、COD和间苯二腈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1.74%、57.71%和81.33%,长期运行效果也处于最佳。此外,尽管管式电化学反应器的建设成本较高,单位能耗高,但由于该工艺无需加药,其运行成本低廉,仅为次钠氯碱法的13.10%,故总体运行成本较低。同时,还对管式电化学反应器的运行过程进行了参数优化及机理探究。在综合考虑建设、运行和折旧,管式电化学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偕胺肟合铁(Ⅲ)纤维对α-萘酚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腈纶纤维为原料络合Fe3+制得偕胺肟合铁(Ⅲ)纤维,用其处理α-萘酚溶液,研究了偕胺肟合铁(Ⅲ)纤维对α-萘酚的吸附工艺条件和吸附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偕胺肟合铁(Ⅲ)纤维对α-萘酚的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为pH=3.0、吸附温度313.15K和吸附时间45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偕胺肟合铁(Ⅲ)纤维对α-萘酚的吸附在所研究的α-萘酚浓度范围内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未达到饱和吸附前,偕胺肟合铁(Ⅲ)纤维对α-萘酚的吸附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脱硫脱硫弧菌转化二氧化硫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连续处理工艺研究了SO_2进气摩尔流速和去除率的关系,并对主要转化产物硫化氢和硫化物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亚硫酸盐的积累情况及其对脱硫脱硫弧菌生长的影响,同时还对碳源的消耗及转化产物进行了定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O_2流速的提高(4·975~20·149mmol·h~(-1))菌体对二氧化硫的去除率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始终保持在93%以上,在SO2摩尔流速低于5·034mmol·h~(-1)时产物以硫化氢为主,而随着SO_2摩尔流速的提高,液相中硫化物和亚硫酸盐开始累积;当SO_2摩尔流速增大至20·149mmol·h~(-1)时,亚硫酸盐累积浓度达到74·23mg·L~(-1),该浓度对菌体生长不会产生抑制作用;系统在SO_2摩尔流速为14·063mmol·h~(-1)下运行时较为稳定,乳酸盐全部转化为乙酸盐,每还原1mmol SO_2消耗0·4mmol CH_3CHOHCO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