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5篇
  免费   762篇
  国内免费   1637篇
安全科学   785篇
废物处理   155篇
环保管理   434篇
综合类   3949篇
基础理论   692篇
污染及防治   593篇
评价与监测   312篇
社会与环境   359篇
灾害及防治   19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381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389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465篇
  2011年   492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415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71.
蠡河底泥中反硝化复合菌群富集及菌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雍佳君  成小英 《环境科学》2015,36(6):2232-2238
从无锡市滨湖区蠡河底泥中富集培养反硝化复合菌群,研究其在不同富集培养阶段TN、NO-3-N、NO-2-N、NH+4-N和COD动态变化,分析反硝化过程中气体释放总量、释放速率和成分,通过构建全长16S r DNA克隆文库研究其菌落结构.结果表明,反硝化复合菌群富集在阶段4时脱氮效果最佳,仅在9 h内,330 mg·L-1的TN负荷下,TN去除率达90.9%,NO-3-N去除率达100%,中间产物NO-2-N和NH+4-N积累量最少,分别为3.39 mg·L-1和16.64 mg·L-1,COD去除率达85%;释放气体260m L,气体主要成分为N2,同时还有少量的CH4和CO2等.富集培养反硝化复合菌群细菌属于Pseudomonadaceae科和Rhodocyclaceae科,为Proteobacteria门,OUT丰度分别为57.8%和31.6%,Pseudomonadaceae科是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172.
误食土壤是污染物(如多溴联苯醚)人体(主要是儿童)暴露的重要途径,人体消化道内污染物吸收的生物可给性是针对此种暴露方式进行定量风险评估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体外消化实验模拟3种不同有机碳含量的天然土壤中典型多溴联苯醚(BDE-28、BDE-47、BDE-99和BDE-153)在胃和小肠消化液中的释放,验证部分消化释放的多溴联苯醚因消化残留固相表面的再吸附造成低估实际生物可给性,并通过不同水土比的拟合计算予以校正.结果表明,校正后的消化率普遍高于校正前;就不同土样而言,BDE-28、BDE-47、BDE-99和BDE-153在不同初始暴露浓度条件下平均提升比例范围分别为14.3%~42.3%、11.1%~32.1%、4.9%~12.3%和0.0%~7.7%.因此,未经校正的消化率会显著低估PBDEs消化道内的生物可给性,尤其是低溴代组分及PBDEs初始浓度较高或高TOC含量的土样.校正后BDE-28、BDE-47、BDE-99和BDE-153的消化率分别维持在21.9%~54.7%、18.8%~43.1%、13.4%~27.2%和9.3%~19.9%.此外,PBDEs的消化率与其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lg KOW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TOC含量及PBDEs初始暴露浓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尤其是高溴代组分.  相似文献   
173.
长期施肥下浙江稻田不同颗粒组分有机碳的稳定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托浙江水网地区稻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1996~2013年),利用固态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各颗粒组分有机碳含量及其化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秸秆与化肥配施(NPKRS)、栏肥与化肥配施(NPKOM)、单施化肥(NPK)和单施栏肥(OM)处理均显著(P0.05)增加了砂粒(2~0.02 mm)、粉粒(0.02~0.002mm)和黏粒(0.002 mm)组分中有机碳含量;而单施秸秆(RS)处理仅显著增加砂粒组分有机碳含量.此外,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和化肥配施促进了新增有机碳在粉粒和黏粒组分的分配,更有利于新增有机碳的稳定.应用13C-NMR波谱技术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粉粒和黏粒组分有机碳的化学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粉粒组分烷氧碳、芳香碳的相对含量高于黏粒,而烷基碳、羰基碳的相对含量低于黏粒.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下粉粒和黏粒烷基碳相对含量较单施有机肥处理分别降低9.1%~11.9%和13.7%~19.9%,烷氧碳的相对含量则分别增加2.9%~6.3%和13.4%~22.1%,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降低了粉粒和黏粒组分有机碳的分解程度.长期单施化肥处理下粉粒和黏粒组分有机质的芳化度和疏水性低于单施有机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有机质的矿化稳定性较低.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尤其是NPKOM处理,通过增加化学抗性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并且减缓活性组分的分解提高粉粒和黏粒组分有机碳含量,是促进稻田土壤有机碳可持续积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4.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In this study, the degradation performance of nutrients in zeolite trickling filter (ZTF) with different influent C/N ratios and aeratio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5.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Co3O4 nanorods with diameters of ~0.15 μm and lengths of ~1 μm were prepared using a hydrothermal method via the assembly of microcrystals...  相似文献   
176.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abatement of SO2 and the utilization of copper tailings are identified as two attention-attract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the copper smelter. In...  相似文献   
177.

Surface sedim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122 sites in the upstream of the Yellow River, China. The concentration of Fe, Mn, Cu, Ni, Zn, Cr, Pb, and Cd in sediments was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based on statistics and interpol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were lower than potential effect levels (PEL). The samples above threshold effect level (TEL) for Pb and Zn were less than 10%, while almost 50% of samples for Ni exceeded PEL. Pb and Zn in sediments performed little or no adverse effects on the aquatic ecosystems.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all heavy metals occurred in Qinghai and Gansu sections; the concentrations of Cu, Ni, and Z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Inner Mongolia section. Lower concentration of Fe, Mn, Cu, Ni, and Zn appeared in Qinghai sec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Fe, Mn, Cr, and Pb manifested relatively steady and similar distributions and approximately decreasing tendency along the upstream of Yellow River.

  相似文献   
178.
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城市污泥与餐厨垃圾混合后,经厌氧消化处理后可产生能源气体氢气,从而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废铁屑是机械加工厂的固体废弃物,将其处理后可得到一种新型复合铁材料(FE/FEO).将城市污泥和餐厨垃圾预处理后按体积比1:1比例混合,分别等分放入2个反应器中,一个投加FE/FEO粉末作为为FE/FEO组,另一个不加FE/FEO作为对照组,考察了FE/FEO对上述混合有机固废厌氧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厌氧反应的24h内,FE/FEO组的最大氢气体积分数为61.4%,比不加FE/FEO的对照组增加了15%;FE/FEO组的累积产氢率和最大产氢率分别为49.0和22.7 L·kg4(以1 kg挥发性有机固体所能产生的氢气体积计),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56%和59%.FE/FEO组的亚铁离子质量浓度在第24 h达到最大,即109.8 mg-L-1.FE/FEO组产生的挥发性有机酸为2 675 mg·L-1,比对照组提高了15%.FE/FEO粉末中不仅含有零价铁、氧化亚铁,还有针孔状α-FeOOH,其结构松散、比表面积大,可对厌氧发酵系统中的微生物菌群起到支撑骨架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有机固废厌氧发酵产氢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9.
为解决新疆南疆地区养殖废水高浓度氮磷和农田排水中的高浓度盐分的协同污染问题,以农田高盐排水为镁源对模拟养殖废水中的磷进行了回收实验,对比了高盐排水和常规镁源的磷回收效率,探讨了影响其回收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高盐排水回收磷的最优反应条件.与常规MgC12镁源的磷回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H=10时高盐排水回收磷的效率最高,比MgCl2镁源达最大回收率所需的反应pH略高;利用L34正交试验探究了pH(8、9、10、11)、Mg:P摩尔比(1.0、1.5、2.0、2.5)、N:P摩尔比(1.0、1.5、2.0、4.0)对高盐排水镁源回收磷的影响,并结合SPSS统计分析得到高盐排水回收磷的最优反应条件为pH=10、n(Mg):n(P)=2.5,n(N):n(P)=4;高盐排水中的HCO3-和SO42-离子对磷回收有抑制作用,而Ca2+离子对磷回收有促进作用;XRD和SEM-EDS分析表明,高盐排水回收磷的产物以鸟粪石为主,并夹杂着磷灰石和粘土矿物等杂质.整体上,以高盐排水作为替代镁源回收磷的效果较好,本研究为解决鸟粪石沉淀法的镁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0.
杨光  孙涛  安思危  马明 《环境科学》2017,38(11):4774-4781
为了揭示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大气界面释汞通量及其交换特征,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4种典型植被覆盖类型(常绿阔叶林、楠竹林、灌木林以及草地)为研究对象,连续同步监测不同植被覆盖下土/气界面汞释放通量,同时考察各环境因子对土壤释汞的影响.结果表明,缙云山在4种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汞释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差异,总体表现为楠竹林[17.77 ng·(m~2·h)~(-1)]草地[17.58 ng·(m~2·h)~(-1)]灌木林[16.87 ng·(m~2·h)~(-1)]常绿阔叶林[14.32 ng·(m~2·h)~(-1)];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释汞通量在季节变化上呈现相似的规律性,但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暖季汞释放通量高于冷季;缙云山地区不同林植被覆盖下土壤释汞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气象因素光照强度、气温、土温和相对湿度,对土/气界面汞释放通量影响也不相同,气温为常绿阔叶林,灌木林与楠竹林的主要影响因子,光照强度为草地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